莎士比亚悲剧论痕

莎士比亚悲剧论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三联书店
作者:卞之琳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1989年12月
价格:6.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10800113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莎士比亚
  • 外国文学
  • 卞之琳
  • 莎士比亞
  • 经典解读
  • 文艺理论
  • 文学评论
  • 文学
  • 莎士比亚
  • 悲剧
  • 文学批评
  • 戏剧理论
  • 人性探讨
  • 古典文学
  • 文本解读
  • 西方文学
  • 思想深度
  • 文化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卞之琳的局限是明显的,他自己1986年“作一个结束也就是一个开端”时已有反思:人民性与阶级性、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即一种极度排他的历史唯物倾向。尽管如此,《论<哈姆雷特>》一文的思路和提炼依旧富有诗人神经末梢一样的敏锐,同时坚韧:将1600年作为伊丽莎白时代的转折点、《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创作的转折点,通过文本比较将视线聚焦在哈姆雷特的独白和狂语,赋予他的“延宕”、“发疯”以斗争的意义。另外,莎士比亚的接受史大概也是一个思想的变迁史。

评分

卞之琳的局限是明显的,他自己1986年“作一个结束也就是一个开端”时已有反思:人民性与阶级性、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即一种极度排他的历史唯物倾向。尽管如此,《论<哈姆雷特>》一文的思路和提炼依旧富有诗人神经末梢一样的敏锐,同时坚韧:将1600年作为伊丽莎白时代的转折点、《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创作的转折点,通过文本比较将视线聚焦在哈姆雷特的独白和狂语,赋予他的“延宕”、“发疯”以斗争的意义。另外,莎士比亚的接受史大概也是一个思想的变迁史。

评分

卞之琳的局限是明显的,他自己1986年“作一个结束也就是一个开端”时已有反思:人民性与阶级性、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即一种极度排他的历史唯物倾向。尽管如此,《论<哈姆雷特>》一文的思路和提炼依旧富有诗人神经末梢一样的敏锐,同时坚韧:将1600年作为伊丽莎白时代的转折点、《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创作的转折点,通过文本比较将视线聚焦在哈姆雷特的独白和狂语,赋予他的“延宕”、“发疯”以斗争的意义。另外,莎士比亚的接受史大概也是一个思想的变迁史。

评分

卞之琳的局限是明显的,他自己1986年“作一个结束也就是一个开端”时已有反思:人民性与阶级性、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即一种极度排他的历史唯物倾向。尽管如此,《论<哈姆雷特>》一文的思路和提炼依旧富有诗人神经末梢一样的敏锐,同时坚韧:将1600年作为伊丽莎白时代的转折点、《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创作的转折点,通过文本比较将视线聚焦在哈姆雷特的独白和狂语,赋予他的“延宕”、“发疯”以斗争的意义。另外,莎士比亚的接受史大概也是一个思想的变迁史。

评分

哈哈我看的是这个版本!卞之琳的诗体译文当真要好一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