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科學係教授林登博士嚮公眾普及腦科學知識的富於趣味性的讀物。作者認為人腦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自然形成的組織係統而不是刻意設計的産物,因此將腦比作可以疊加新成分的甜筒冰淇淋。以這一思路為主綫,作者介紹瞭大腦的構成、基本發育、感覺和感情等,進而描述腦如何支配學習、記憶和個性,如何決定性行為和性傾嚮,以及腦在睡眠和夢中的活動機製,還嘗試性地闡述瞭腦功能與宗教的關係。書中穿插瞭不少趣事並有近50幅插圖。
这本书的英文版和中文版我都在看。此书做了有益的科普,例如引言中就说了:“仅仅使用了大脑10%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但是也有些以讹传讹,例如第一章引用的Phineas Gage的案例,特别是第18页对Gage死因的描述完全是道听途说,极大影响了这本书的可信性。作为进化论的信奉者,...
評分作者站在脑科学理论研究的前沿,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叙述大脑的构成,作用。写的清晰,明了,专业人士沈颖教授翻译的也很流畅。值得对脑科学,神经科学、行为和认知感兴趣的人一读。
評分1 早期脑发育中,丘脑视觉轴突部分突入听觉皮层,后期消失。但在失聪人群中反而继续生长。 2 出生后第一年后急速产生的1000E个神经元相继死去,有刺激的留下,没有则死去。 3 5岁以前双语教学,小孩能完美发音。12岁之后,第一语言窗户关闭。 4 视觉观察是和电视一样靠扫描产生...
評分 評分这本科学普及读物如此通俗易懂,却又发人审醒。 我们对于大脑的认识,甚至一些坚信不宜的知识,很多都是错误的。逐渐地,大脑被我们神话了,像一个拥有未知力量的宝藏。 如今,是时候揭开这层面纱,透过乱生的头发和粘粘的脑组织,睹一睹庐山的真面目了。
解讀的很好,有一些新的點。作者說盡可能平白,但是還是滿專業的,文科生就算瞭。而且裏麵有一些比較驚悚的圖,翻頁的時候要有心理準備
评分:R338.2/4911
评分各種科學實驗和命題,半夜睡不著醒來看得津津有味,大約大腦同學自己也想瞭解自己。
评分一個神經元每秒鍾最多隻能傳遞400次電信號,傳導的速度還特彆慢,比銅導綫的效率低得多。神經元還經常漏電,會影響到其他神經元的工作。而且,70%的情況下,下一個神經元根本就接收不到信號 | 大腦用數量換質量,進化齣特彆多的神經元,每個神經元都有大約5000個突觸,再加上人腦裏有1000億個神經元,所以人腦內的突觸總數可以達到驚人的500萬億個。正是憑藉著這麼多的神經元和突觸,大腦纔有瞭足夠的運算能力 | 人類童年期學習和認識世界的整個過程,就是大腦搭建突觸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是有窗口期的,一旦錯過瞭童年最佳的學習階段,人腦就再也沒法學會某些東西瞭 | 剛剛相愛的戀人,他們腦中一個叫做“腹側被蓋區”的區域會被激活,是毒品激活大腦的一個關鍵區域,愛情和毒品會對大腦産生相似的刺激
评分作為科普書,這本書並不閤格:過多具體的實驗研究、大雜燴、每一章的主綫不清晰。不過作者身為最頂尖的一位腦科學研究者,他成功地將自己對於大腦的認識寫瞭齣來,非常好。另外不得不吐槽一下翻譯,這麼薄的一本書居然是十多位譯者閤譯的,文字風格完全沒有統一。還有很好奇的一點是,主標題和副標題都譯錯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