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红卫兵的自白》内容简介:七户大杂院,四月十六日的《北京日报》,批判“三家村”,站毛主席一边,人民群众,人变“鬼”,红五类、红袖标、红卫兵,大黄楼批斗,批斗父亲,三十元钱,美丽的囚徒,卧轨,进京火车,到了北京,见到毛主席,离开四川,张珊和姚舞,我回家了,家非家,“炮轰派”灭亡。
梁晓声,山东荣城人,生于哈尔滨;当过知青,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北京电影制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以知青文学代表作《雪城》、《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雷》蜚声文坛。《父亲》等作品曾三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中篇小说《学者之死》获《小说月报》百花奖。《民选》、《讹诈》、《婉的大学》、《表弟》、《又是中秋》、《母亲》等作品获中篇小说选刊奖,自1984年起.其名字一直被载于美、英、澳三国的《世界名人录》。其多部作品在港台出版,并被泽为英、法、俄、日等国文字。
那些整天叫嚣着的英雄主义者们,我更希望你们花点精力看看十年文革史。它是那么荒诞而真实,它之所以比那些外邦侵略更加可怕是因为它可以扭曲信念,颠倒是非,可以把普通群众蛊惑成豺狼猛虎,了解它才能明白愚民的可怕,才能阻止历史的重演......
评分还在义务教育的时候,我对文革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教科书里有关的记载也都被老师有意无意的忽略过去了,所以对于那十年,我所知甚少。 然而大学以来,随着现当代文学史的展开,我竟然接连接触到了这一幕幕让我骇然的画面。《一个红卫兵的自白》、《牛棚杂忆》……我看到的不仅...
评分梁氏一书序言中谈及出版的过程可见社会已有改观之象。关于那段历史相关回忆录、论著不多,应为官方选择性记忆的结果。全书以作者亲身经历为线索,部分情节或有虚构,再现了那个群情激昂、丧失理智的特殊时期。小人物于大时代背景下的选择更能让人了解时代的环境,应是吾辈关注...
评分在一天之内将其赶完,自己看书总是这样,先一鼓作气看上一遍,好掌握大概掌握脉络,再细细读细细体会。 那个年代其实才过去了40来年,但总觉得离我们已经很遥远,是对那十年只有一个单纯的所谓”浩劫“的概念,而从来没有像在读本书的过程中将其具体化吧。种种在今日看来不可...
再现文革,被深深的震撼。从一个红卫兵的角度,阐述当时那个混乱的年代里,几乎所有人都是身不由己。
评分作者通过自身对经历,为人们重述了那段历史.有些个人色彩.但也是不可多得的文革历史书籍,只因为这样的书实在太少太少.去浦东图书馆多次才好不容易在旯旮之处找寻到此书,其他文革题材的书籍,更是至今都未寻找到.我盼望着日后有更多这样的题材在我们生活中遍布着.因为,历史只有让人们铭记,才不会导致重来.而这样的历史更不应该被人们忘记在旯旮之处.
评分#書友集记录# @書友集 真实,太真实了,仿佛成了玄幻故事。这样一个荒诞年代,活在其中却觉得无比正常,寻常人被历史的大潮刺激着,主动投身其中,成为逼迫他人就范的力量之一。希望文革终有一天解禁,让我们亲见这血淋淋的历史。
评分这是一个时代的悼词,不过出版出来的没有我想象的痛,窃以为作者会比读者痛心疾首一万倍
评分时至今日,社会道德的沦丧,人世间的种种冷漠,已渐渐剥去了我们那所剩无几的自尊,当我们为今日的中国而感到痛心疾首时,不妨静下心来,透过梁晓声的笔触,去感受去了解曾经降临在一代青年才俊身上的厄运,也许你会发现,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一切,原来都发生在那个混乱而又疯狂的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