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1929年6月12日生,1945年死于德国贝尔森集中营时,距离她的16岁生日尚差3个月。
奥托・弗兰克(Otto H.Frank)安妮・弗兰克的父亲,是弗兰克一家经历纳粹恐怖统治后的唯一幸存者。他的余生致力传扬女儿的日记,1980年去世。
《安妮日记》是根据安妮在大约十五岁时写下的B版整理而成。在这个版本中,安妮有时会回顾过去,对之前写下的日记附加评论。这些评论在《安妮日记》中以楷体表示。安妮最后一篇日记写于1944年8月1日。1944年8月4日,密室中的八人被捕。两个秘书发现了散落一地的安妮的日记,她们将日记藏在一个抽屉之中。安妮的死讯被确认后,她们把日记交给了她的父亲:奥托·弗兰克。
I finished reading this book on the train coming back to Beijing, during which journey I can't cheer up for many reasons, but this book can't be blamed for my recent depression at all, to the contrary, I should say I can't admire this lovely girl more and ...
评分 评分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安妮对自己的感受对身边的人的感受以及对她生活的感受就像我一样,时而觉得生活充满着快乐与希望,时而又觉得苦闷不已仿佛全世界没有人能够理解一个年轻的孩子的想要过她美好生活的时候。 我觉得她告诉我了很多怎么去面对自己...
评分看完安妮日记了。开始只是觉得这日记写的很是真实,呵呵,就像每一个被宠坏了的小女孩日记,最多只是因为发生在一段特别的日子里罢了。 一样的自私自大,一样的会对爱情憧憬或被异性吸引,一样的觉得自己那么特别,时不时的自怨自艾故作沧桑一下。但是,突然的,日记结束...
评分看完安妮日记了。开始只是觉得这日记写的很是真实,呵呵,就像每一个被宠坏了的小女孩日记,最多只是因为发生在一段特别的日子里罢了。 一样的自私自大,一样的会对爱情憧憬或被异性吸引,一样的觉得自己那么特别,时不时的自怨自艾故作沧桑一下。但是,突然的,日记结束...
作者简介时粗略看并没有计算年龄,看到中途再仔细看年龄,这居然是一个小女孩13-15岁之间写的日记!!思想的深度、自我学习、爱情的认识、人生的目标,等等等等,觉得她身体里一定住了一位历经百态的智者,在进入密室生活时被唤醒了。有些想法的角度让我都自愧不如。如果她没有进入集中营,一定会是一位杰出的女性。惋惜!
评分初中生病住院在医院看的。
评分这天真是太热了,每个人都喘着粗气,就像被油炸过一样。可就算在这种大热天里,我们不管上哪儿都必须走路。现在我才意识到,能坐电车,当然是公共电车,是多么惬意的事情。但是我们犹太人是不可能体会到这种乐趣了,对我们来说,有鞋子就已经够好了。(《安妮日记》1942.6.24)
评分好幾個情節,至今難忘。阿姆斯特丹河邊那棟大樓的最高層,在沙發上,一起看窗外。
评分2012-10买的这本书,断断续续几年终于看完。所以说外文书要看中文版一定要挑好翻译,虽然这书是出自一个小女孩之手,但是中文如此不流畅拗口,翻译要承担80%的责任吧。看安妮日记倒不会觉得当时的环境下有那么那么的压抑,小女孩比成人大概多了一些乐观。看到的更多是关于成长教育,以及荷兰犹太人日常生活的琐事。父母和儿女的鸿沟,真是值得人们好好研究一下。在安妮身上也看到了一些自己的影子,比如任性,比如因为男友的脆弱感到失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