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苦命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1998年终致尿毒症,终至透析。病情稳定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和散文集《记忆与印象》等出版。作品多次获奖。现为北京作协合同制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我的丁一之旅,ISBN:9787020074495,作者:史铁生 著
“不现实,”丁一说,“但要实现,对吗?” “但是,实现,可能吗?” “怎么不可能?比如说,泠泠不可能爱你,但这并不影响你爱她,你爱她这件事已经实现了。” “实现,和现实,是两码事。” 史铁生再次为梦想正名,用笔划出了梦想和现实的界限。正视了梦想(“圈定了一块自...
评分那并不是一个宗教,上帝创造了你我和你我所在的世界,或者说你我活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这样的一个存在怎么能仅仅活在你我的精神世界里?真的信他就应该明白,是我活在他创造的世界中,而不是他活在我的心里脑海里。 一个人,非要分出清浊就分成了肉体和精神,而这是遵从希腊哲...
评分在读史铁生的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第七遍。小说直到第42节姑父出场方始精彩。之前七十多页的文字显得枯瘪,实在是后面的章节太饱满了。史铁生最差的文字和最好的文字在此书中相遇。单从文体上讲,我还是要说,这是史铁生最奇崛的文本,尽管我个人更偏爱《务虚笔记》一点...
评分最初是这样,丁一沉睡在一片黑暗里,那时他不需要光,因为他只是个胚胎。他于在亿万胞兄弟的竞争中侥幸得到了和卵子结合的机会,可见人类生命的初始就融进了侥幸。 那时他不懂性,因为他只是性的初级产物,说不上是主产物还是次带品。他就这样懵着,十个月后,见了光。 接着...
评分两片无花果叶的遮蔽让人类失去伊甸,并且永无归期,囿于白昼的包装和外衣,每个人都有对他者的渴望和摆脱形单影只的诉求,这种渴望和诉求凝聚至极致成为对爱情的追寻;但是当爱情也无法满足对生命奥义的追问时,我们向谁寻求答案?史铁生在丁一之旅中没有得到答案,只能暂且寄...
史铁生的书里,唯一不喜欢的一本,是主题问题。
评分相对于《务虚笔记》似乎多了写戏谑的口吻与笔调,讨论的范围似乎变得狭窄了一下,但是对问题讨论的深度却不断加深了。
评分我还是更喜欢你写的散文,经过淬炼的钢铁,却有着幽深的纯净质地。你是怎样做到返璞归真?
评分看了大概1/3的时候,我一直想着,根据马克思哲学原理,这本书应该被归类为“客观唯心主义”吧。停下几天没有再读。后来我想,即便它是客观唯心主义,总是有些话值得深思的,于是翻开书继续阅读。
评分"我的记忆清晰起来,想起在丁一之前很久很久上帝就曾对约伯说过的话:“当我创造世界的时候,你在哪儿?”这声音来自天际。这声音来自远方,其远无比,近乎抽象。遥远但是恒久,这声音不知走过了多少生命这才传到了丁一。" 一个不敢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人,一定是自卑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