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梭罗的最后力作,是他倾注其生命最后十年的全部心血,陆续写成的一组有关野果的散文。
与《瓦尔登湖》中的哲人不同,在本书中,梭罗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知识丰富的游伴和植物学老师,他满怀对大自然的神圣挚爱,以其仔细考察野外行程为线索,娓娓动听地详细描述了各类野果在北美地区的分布状况,它们的花期、结果的具体时段和各自形态等生命艺术,以及当地各类昆虫、鸟兽(如各种鸟、黑熊、松鼠、牛羊等)与之的自然关系。让人感到身边一切草木的和谐、可爱和宝贵,各类生命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扶持的重要。
本书文笔优美,表述生动,读者阅读起来宛如进行一段野外旅行,不会有波澜壮阔、惊险曲折的经历,但会有令人回味无穷的乐趣和收获。
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十九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自然主义先驱。他的文章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含思想,在美国十九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时至今天,仍是抚慰人类心灵的伟大作品。
散文代表作有《瓦尔登湖》、《种子的信仰》和《野果》;论文有《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的不服从》)。
后来我甚至觉得贯穿梭罗笔下的那个词并不是Solitude,而是Tranquility。 是老师在讲《瓦尔登湖》的时候提到了这本书——《野果》。然后正好和小伙伴逛街的时候看到了它。翻开它,就像翻开了宁静。 相比Walden,而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植物学笔记,就算没有高水准的老师带你读英...
评分看了梭罗的《野果》,发现有趣的很。之前看不进去《瓦尔登湖》,想来还是自己太小了。这本书和我想象的植物观察不太一样,但我却发现这才是最适合我了解植物的一本书。看着梭罗日记式记录的植物观察,经常短短几句就结束了,接着下一个日期已经是一年或几年之后了。他的观察很...
评分每一次看到蓝莓加仑子以及黑布林上面的那层白色物质,都很好奇那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些进口的水果上都会长出这么一层奇怪的东西,看了这本书以后才知道,那东西叫果霜。似乎不单单是进口水果,葡萄上也会有这种东西。小时候大人说,那是农药,初中的时候一厢情愿地觉得那肯定...
评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c7629b0100gd6j.html 文 / 储劲松 拿起《野果》,看到封面上著者亨利·大卫·梭罗这个名字,一时间我有些恍惚:他真的是那个写《瓦尔登湖》的著名的梭罗吗,真的是那个感动全世界的自然主义先驱梭罗吗?印象里,梭罗早已于1862年因...
评分也许你对植物一窍不通,可能梭罗所描述的一八五几年的美国早已不复存在,又或就是连现今中国的乡野也无法找寻曾经遍地果实累累的影踪,可是这都不无法阻挡你来领略这本书籍所带来的别样震撼。 踩着梭罗的脚步,随着梭罗的心脏,那是对于自然的一种真情流露和赤城热爱。流连忘...
有点失望,内容芜杂不说,译文也很平淡。
评分要是有配图就好了。基本是植物的描述,加入主观情绪的时候,几乎都是以"我因为自己居然成了半个文明人而觉得惭愧。"…所以有些不能赞同(不过关于去采野果的描述让我想起小时候上山摘野生杨梅和萢……真是很开心……
评分植物学...挺无聊的
评分如果有手绘彩插就好了……
评分一般来说,得到的越少越快乐,越感到充实。几乎所有的野苹果都长得疙里疙瘩,果皮粗糙,颜色暗淡,但怎么看都觉得它们有种大气。但凡那种特别疙里疙瘩的苹果必有特异之处,甚至会因此而令人觉得好看。比方说,在突起的瘤上或特别的凹陷里会有一抹晚霞的红晕。夏日决不会不在苹果的某一面留下痕迹,那是一片红色的星星点点,是和曙光与夕照迎来送往的见证;有的地方会出现生锈似的黄褐斑,那是阴霾和雾气的纪念物,那种日子里什么都会发霉;苹果表面大部分都是绿绿的,那就是大自然慈祥面孔的写照——绿绿的,就像田野一样;也可能会是黄色的,那就意味着味道特别醇厚,因为那黄色或微微的褐色是丰收的象征。 这些苹果,妙不可言的美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