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学林出版社
作者:(德国)赫尔穆特·E·吕克
出品人:
页数:250
译者:吕娜
出版时间:2009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730885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 德国
  • 赫尔穆特·E·吕克
  • 历史
  • 思想发展史
  • 认知
  • 心理
  • 心理学
  • 历史
  • 发展
  • 理论
  • 人物
  • 研究
  • 思想
  • 演变
  • 学科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心理学史》探讨了心理学的流派、学派及其发展轨迹。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人很快就能意识到这本书的价值。从这些人物和概念中我们不仅可以获知心理学的意义与深度,还可获知其间的相互关系。但心理学史扮演着更多的角色,它发挥了“简单的良心”的作用,并对发展过程中疏忽大意、不恰当的地方、被遗忘的不公平等提出劝告。因此心理学史使人有机会对现代心理学甚至对心理学专业实践做出更为深刻的理解。例如:心理学测验源自何处?其发展导致了什么结果?为何在心理学硕士的课程安排中,精神分析和以前一样仍然只是一门边缘学科?哪些因素导致了“心理学家”这样的职业和“心理学硕士”这样学位的产生?这些问题都是新心理学史所要回答的。

在接下来的导论中介绍了一些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通过这些流派可以将心理学史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精心编排的目录一目了然地按时间顺序表现了不同心理学学派和分支的思想历程,其中着重呈现了从十九二十世纪到现今心理学的不同流派。笔者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增强本书的可读性,并且在某些可能极有必要的地方加以扩展。

作者简介

赫尔穆特·E,吕克(HelmutE,Ltick)教授,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史研究者,目前在哈根综合大学教授心理学。

目录信息

目录
第三版序
第一章 心思学史钻研的可行性与办法
1.1 为何钻研心思学史?
1.2 三个广为人知的判别谬误的案例
1.2.1 例一:纳粹期间的心思学
1.2.2 例二:联邦共和国期间的试验心思学
1.2.3 例三:苏联的肉体剖析学
1.3 史学角度
1.4 心思学史形容模型
1.4.1 心思学史:巨人的历史
1.4.2 思维史
1.4.3 成绩史
1.4.4 社会史
1.5 心思学史钻研办法
1.5.1 来源钻研
1.5.2 档案利用
1.5.3 觅踪与无干扰测量办法
1.5.4 口述历史——亲历现场
1.5.5 数学统计办法在工夫序列剖析中的使用
1.6 为心思学史效劳的各种心思学实践
1.6.1 为传记钻研效劳的倒退心思学与人格心思学
1.6.2 为学派倒退史与钻研机构倒退史效劳的社会意理学
1.6.3 肉体剖析学与心思历史学
1.6.4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与批评心思学
第二章 19世纪的流派与倒退
2.1 实证主义与奢侈经历主义
2.2 进化论
2.3 民族学与民族心思学
2.4 群体心思学
2.5 介于哲学与生理学之间的心思学
2.6 感官生理学钻研与心思物理学
2.7 学习进程中的试验心思学
第三章 19世纪和20世纪的心思学学派
3.1 莱比锡学派
3.1.1 威廉冯特生平
3.1.2 冯特学说的原理
3.1.3 冯特的学术政治
3.1.4 莱比锡学派的影响
3.2 符兹堡学派
3.2.1 原理与钻研办法
3.2.2 比勒一冯特之争
3.3 格局塔(全体)心思学
3.3.1 格拉茨学派的消费实践
3.3.2 格局塔心思学中的法兰克福/柏林学派
3.3.3 全体心思学中的莱比锡学派
3.4 能源场实践
3.4.1 能源场实践的原理
3.4.2 抵触
3.4.3 生存空间与拓扑学
3.4.4 能源场实践与其倒退
3.4.5 举动钻研、多数民族成绩与群体能源学
3.5 肉体剖析
3.5.1 弗洛伊德生平
3.5.2 学说中存在的成绩
3.5.3 肉体剖析的意识论根底
3.5.4 天性机制的原理
3.5.5 肉体剖析诊断的原理
3.6 个体心思学
3.6.1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生平
3.6.2 学说原理
3.7 剖析心思学
3.7.1 荣格生平
3.7.2 学说原理
3.8 行为主义
3.8.1 试验植物心思学与反射学
3.8.2 实践布局与行为主义的乌托邦空想
3.8.3 实践扩大与社会技术的使用
3.8.4 社会习得实践
3.9 文明历史学派
第四章 20世纪心思学的分类
4.1 心思诊断和人格心思学
4.2 倒退心思学
4.3 教育心思学
4.4 社会意理学
4.5 经济心思学
4.6 临床心思学
第五章 倒退现状:学派的终结
5.1 认知心思学与心思行为实践
5.1.1 计算机-隐喻
5.1.2 认知转向
5.1.3 心思行为实践
5.2 批评心思学
5.3 人本主义心思学与超集体心思学
5.3.1 人本主义心思学
5.3.2 超集体心思学
第六章 评估与瞻望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心理学入门者、爱好者、研究者必看。 脉络清晰、有理有据,极少个人观点,多是转述文献。德国人治学的严谨、理性、认真、刻板,在书中有充分体现。特别是对各大学派“掌门”的传记式剖析,颇具水准,对心理学没有热忱者可能,觉得有些枯燥,信息量太大,有点像浓缩...

评分

心理学入门者、爱好者、研究者必看。 脉络清晰、有理有据,极少个人观点,多是转述文献。德国人治学的严谨、理性、认真、刻板,在书中有充分体现。特别是对各大学派“掌门”的传记式剖析,颇具水准,对心理学没有热忱者可能,觉得有些枯燥,信息量太大,有点像浓缩...

评分

心理学入门者、爱好者、研究者必看。 脉络清晰、有理有据,极少个人观点,多是转述文献。德国人治学的严谨、理性、认真、刻板,在书中有充分体现。特别是对各大学派“掌门”的传记式剖析,颇具水准,对心理学没有热忱者可能,觉得有些枯燥,信息量太大,有点像浓缩...

评分

心理学入门者、爱好者、研究者必看。 脉络清晰、有理有据,极少个人观点,多是转述文献。德国人治学的严谨、理性、认真、刻板,在书中有充分体现。特别是对各大学派“掌门”的传记式剖析,颇具水准,对心理学没有热忱者可能,觉得有些枯燥,信息量太大,有点像浓缩...

评分

心理学入门者、爱好者、研究者必看。 脉络清晰、有理有据,极少个人观点,多是转述文献。德国人治学的严谨、理性、认真、刻板,在书中有充分体现。特别是对各大学派“掌门”的传记式剖析,颇具水准,对心理学没有热忱者可能,觉得有些枯燥,信息量太大,有点像浓缩...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