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篇温馨逗趣之作,涵盖台版《认得几个字》+《送给孩子的字》
最终又落回于孩子们的生活情境。张大春渊博深厚的文字学和历史知识,以及浓浓的人文关怀,加上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言无忌,皆为这些我们看似熟悉的汉字做了既准确又生动,甚至有些意外的注解。而在小说家张大春的笔下,这些日常中父亲对儿女的教导、儿女与父亲的对谈也生出了无限的丰富乐趣,可谓既是有趣的家庭课堂,又是意味深长的情感教育。
“之所以误读、误写、误以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们对于认字这件事想得太简单。”张大春在书中告诉我们,认字不仅对孩子们重要,对每个自以为长大了的大人同样重要。从我们熟之又熟的口头禅,到当红组合“纵贯线”的歌词,张大春悉数收入了《认得几个字》的认字谱系中,从而不断地问孩子、问自己、也问读者:你认得字吗?
对于认字这件事,我们往往想得太简单。
张大春,当代最优秀的华语小说家,1957年生,山东人。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硕士,曾任教于辅仁大学、文化大学,现任电台主持人。作品无数,曾以“大头春”的名字出版系列小说(《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我妹妹》、《野孩子》),另著有小说《鸡翎图》、《公寓导游》、《四喜忧国》、《大说谎家》、《欢喜贼》、《城邦暴力团》、《聆听父亲》、《春灯公子》、《战夏阳》等,京剧剧本《水浒108》,文学理论《张大春的文学意见》、《小说稗类》等。曾获联合报小说奖、时报文学奖、吴三连文艺奖等。《聆听父亲》简体版于2008年3月出版,成为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08年十大图书”之首,并入选“2008年十大好书”、“30年30本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史读物”。
张大春的书我一共读过的三本,第一本小说稗类,第二本聆听父亲,《认得几个字》是第三本,且只读到67节。头一本书是理论,基本再现了作者的小说观与基本修为,我觉得就作家谈小说而言,这是汉语作家里写得最好的一本。第二本,文辞纤细,有点紧张,在形式上基本是西洋小说装中...
评分从头学认字 顾文豪 前人推重“读书须先认字”。在古人眼里,认字非仅是知晓字词读音,明晰字义词义,更要紧的是牵连背后的文化故实,以期对每个字词的衍变迁移有着切实精当的通盘了解。由此才谈得上疏通文句,连贯文义,见迩知远。平心而论,今日的我们在这点上距古人远矣。...
评分爱字,爱家 作为一个八卦的读者,我一拿到《认得几个字》这本书,就把书里的照片先统统看了一遍——真好看!:)有张大春光着膀子(让人想到“疱丁”)伏案大书(和“伏案大嚼”很像)的,有帘外微风轻拂着窗下一行卧书的,有鱼缸上放了本旧旧的《沧浪诗话笺注》的,还有...
评分現在香港小孩子從幼稚園就開始競爭,最近有升中一面試班之開設,務求訓練孩子平安通過面試。面試是一關,此外孩子亦要從小學習大量技藝,鋼琴芭蕾數獨珠算豎琴非洲鼓等等千奇百怪,都為了一紙證書。以前亦曾為一中產階級家庭補習,三名女兒人如輪轉不斷學這學那,在家時間甚...
评分我在《陈静读书》节目中听到过张大春的《聆听父亲》觉得文章写得特别好,看了这本书的简介一定又是一本好书。
张大春肯定是有学问的,这本书也表面功夫下水也很深,但是表述的情况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好。此外看到作者每每提到“中文系”的时候,会心虚地狠狠打一个寒颤。
评分文学老师的碎碎念
评分原版的繁体变成简体字感觉很违和!家里有个掉书袋的文人老爸,孩子们多幸福啊,虽然未必实用= =
评分我真是喜欢这本书,虽然惭愧读罢只是读罢,因没有纸笔记录,所以并不知道能记得的到底有多少,只是在那一个个“璺”“厌”“卒”字间欣喜不已,文化之博大流长,汉字之后丰饶的含义及运用,文人的心绪,略窥一二。时常慨叹少时荒废,所背典籍悉数忘去,不思其解,人心好似沙漠,外文的书读了些许,可直至如今文言读的依然不通,涉猎如此之少,未能立足于文化之根基上,而这根基竟然如此之美——为我所未见。汉字之上承载着的更迭历史与微妙情趣,今日看着张大春先生从父亲叙述到子女,其间旁征博引,却又平易近人,一是慨叹态度,二是赞叹氛围。简朴的叙述里是沉静的心与让人会心一笑的童趣。彻底勾起我对典籍的兴趣,愿有悬梁刺股之决心,广纳于心。这大约是下半年要做的事情了。
评分三星半。自成一体,台湾人对字的爱惜跃然纸上,惭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