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人沙漠

鞑靼人沙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重庆出版社
作者:[意] 迪诺·布扎蒂
出品人:
页数:238
译者:刘儒庭
出版时间:2009-11
价格:2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9009335
丛书系列:重现经典
图书标签:
  • 迪诺·布扎蒂
  • 意大利
  • 小说
  • 外国文学
  • 意大利文学
  • 鞑靼人沙漠
  • 重现经典
  • 文学
  • 鞑靼人沙漠
  • 探险
  • 历史
  • 沙漠
  • 游记
  • 地理
  • 文化
  • 苏联
  • 冒险
  • 旅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魔幻、玄妙、荒诞、奇异

他想要寻觅生命的意义

却只看到希望破碎的影子

《鞑靼人沙漠》=《城堡》+《等待戈多》

这部描写“期待”的卡夫卡式作品,展现了梦想的冷酷破灭,折射出人生的无谓与凄凉。

九月的一天早上,年轻的乔瓦尼•德罗戈从城里出发,前往巴斯蒂亚尼城堡服役。这个俯瞰着北方荒凉沙漠的古堡早已被世人忽视,生活空虚乏味。满腔热情的他渴望能够尽快与鞑靼人作战,建立功勋,证明自己和城堡的价值。然而鞑靼人却一直了无踪影。在漫漫无期的苦苦等待中,德罗戈的意志和生命被消磨殆尽。而此时,鞑靼人的进攻开始了……

布扎蒂的世界是一个充满魔力、神秘奇异的世界,对于那些极富好奇心、希望一口气读完全书、在表象背后探寻真谛的读者,他的作品具有非凡的吸引力。

——意大利文学图书网

布扎蒂是意大利最著名的当代作家之一。

——《纽约时报》

迪诺•布扎蒂是20世纪中期意大利先锋文学之翘楚,其名著《鞑靼人沙漠》毫无疑问会被世人列为现代经典。

——《纽约书评》

作者简介

“意大利的卡夫卡”,与卡尔维诺、艾柯齐名的小说巨匠迪诺•布扎蒂(1906—1972),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兼画家。他生于意大利北部的贝鲁诺市,幼时移居米兰。1928年他毕业于米兰大学法律系,担任过地方记者、音乐评论版副主编、地方版主编、战地记者。

他的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说集,如《七信使》、《史卡拉歌剧院之谜》、《那一刻》、《垮台的巴利维纳》、《六十则短篇》(获斯特雷加文学奖)、《魔术演练》等。而《山上的巴纳伯》、《老森林的秘密》两书奠定了布扎蒂作为道德寓言作家的名声。1966年短篇小说《魔法外套》结集出版,两年后问世的短篇小说精选集《神秘小店》,可以说是他神秘、幻想风格的代表作品。

《鞑靼人沙漠》确立了布扎蒂的文学地位,为他博得了“意大利的卡夫卡”之美名,可谓其巅峰之作。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子皿 20190416 德罗戈死了,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旅馆的黑暗的小房间里。他死了,输给了时间,输给了命运。没有期待中的大干一场,没有在战场上体面的死去,没有儿女绕膝,没有有人哭天抢地。勇敢点儿,再勇敢一点儿,德罗戈最终和自己的命运握手言和。 一边读一边恨其不幸怒其不争...  

评分

评分

如果你看过黑天鹅,看过塔勒布的其它书籍,你就会知道,它崇尚怀疑主义,崇尚随机性理论。 大多数人的成功都依赖于运气,当然了,成功的人总是说他自己这样好那样好,绝不会把这一切归功于运气的。书中的德罗戈是幸运的,他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战争爆发,看到鞑靼人,而他的...  

评分

我曾看过一部电影《银翼杀手2046》,玩过一个游戏《风之旅人》,两者毫无联系,但他们都有一个核心场景让我印象深刻——飞扬着的黄沙模糊了我们的视线,我们像透过黄色的磨砂玻璃般看见一个人影走在干涩枯燥的沙漠中,似乎永远不能靠近。这些颇具孤寂美感的永恒画面镌刻在我的...

评分

人生无谓、荒诞、冷酷、凄凉,这算不算年华的一种情状?我们在期待里捆缚住自己,在期待破灭之后执迷不悟。人生本来没什么意义,只是因为我们希望活下去,甚至希望活得有一点色彩,才自欺欺人地为自己捏造一些期望。有意义的不是实现期望,而是幻想期望。 和这本书有几分相似的...  

用户评价

评分

博尔赫斯推荐看的。确实有一点卡夫卡的影子,但是比卡夫卡清晰,所以读起来不累。但由于太清晰了就显得浅薄,行文也很单调,紧巴巴的……不过那种压抑、孤独、苦苦等待的氛围还是很适合失业之后的雾霾天阅读的。(据说改编的电影很好看,但找不到资源。)

评分

寓言。跟《伊凡·伊里奇之死》同属揭示人生可怕真相的作品。可与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对照读。昆德拉反对在无意义的事物上附加意义,看升国旗就要热泪盈眶,观战狼就要发神经的,可以经由昆德拉来解解毒。而《鞑靼人沙漠》则要复杂一些,作家一方面说明人生的无意义,但另一方面,他又时时通过“鞑靼人沙漠”,给予那些固守城堡的人哪怕一丝一毫的希望。我不觉得他纯然在“科学唯物”地指出人生的无意义,因为,人毕竟是一种感情的动物,向往幸福,即使这个幸福是由鸦片制造的。小说结尾,趋死的主人公在没有神祇护佑、众生喝彩的绝境中,像一个真正的士兵那样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一情境固然引起我们带怜悯意味的嘲笑,但私下里我们难道不同样希望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像主人公那样明知虚幻却又“自我陶醉”地死去?人的生活,是需要“意义”的,纯粹的物欲就

评分

人生是不自觉地陷入到一个无物之阵之中,当结末意识到一点意义的时候,人生就结束了。

评分

人生是不自觉地陷入到一个无物之阵之中,当结末意识到一点意义的时候,人生就结束了。

评分

寓言。跟《伊凡·伊里奇之死》同属揭示人生可怕真相的作品。可与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对照读。昆德拉反对在无意义的事物上附加意义,看升国旗就要热泪盈眶,观战狼就要发神经的,可以经由昆德拉来解解毒。而《鞑靼人沙漠》则要复杂一些,作家一方面说明人生的无意义,但另一方面,他又时时通过“鞑靼人沙漠”,给予那些固守城堡的人哪怕一丝一毫的希望。我不觉得他纯然在“科学唯物”地指出人生的无意义,因为,人毕竟是一种感情的动物,向往幸福,即使这个幸福是由鸦片制造的。小说结尾,趋死的主人公在没有神祇护佑、众生喝彩的绝境中,像一个真正的士兵那样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一情境固然引起我们带怜悯意味的嘲笑,但私下里我们难道不同样希望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像主人公那样明知虚幻却又“自我陶醉”地死去?人的生活,是需要“意义”的,纯粹的物欲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