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以利特‧泰柏 Elliot Tiber
在(New School University)與亨特學院(Hunter College)教喜劇寫作與表演課程,曾為劇場、電視、電影創作、製作了多齣戲劇、音樂喜劇,廣獲肯定。第一本小說《大街》(Rue Haute),先後在歐洲、美國出版。
湯姆‧蒙特 Tom Monte
寫過超過三十本書,並為包括《生活》(Life)、《週六晚間郵報》(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撰稿,包括以紐約愛滋病危機為題的〈希望之路〉。
■譯者簡介
廖月娟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投身翻譯近二十年,譯著三十餘冊。譯作曾五度榮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獎、金鼎獎96年度(個人獎最佳翻譯人獎)、第四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銀籤獎),其中數冊亦於大陸地區發行簡體字版。代表譯作有《大崩壞》、《槍炮、病菌與鋼鐵》(時報)、《旁觀者:管理大師杜拉克回憶錄》(聯經)、《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天下),以及納博科夫作品《幽冥的火》、《說吧,記憶》(大塊)。
1969年的胡士托音樂節,絕對是影響二十世紀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戰後嬰兒潮世代,純真而樂觀,截然不同於上個世代的世故、服從與現實。他們毫無禁忌,擁抱左派、功夫,在禪學、印度思想中找依託,對非洲、中南美洲音樂一視同仁。
從文革之初的浪漫幻象,經過1968年的學潮、69年的胡士托到70年代的搖滾和之後的鐵幕崩塌,這股力量後勁未消,仍然在影響著這個世界。胡士托音樂節是其中的的關鍵轉捩點。而背後伸出臨門一腳的,居然是一個出身卑微、只是為了不想讓父母經營的旅館倒閉的紐約猶太人泰柏。
沒有泰柏,可能就沒有胡士托;但是沒有胡士托,也就沒有今天的泰柏。為期三天的胡士托音樂節使他找到和身為同性戀的自己相處的方式,得到父親的接受與諒解,也徹底改變了他和這個世界的關係。
這是一個充滿苦澀和幽默的故事,也是一個充滿夢想與理想的故事。只要懷抱夢想,勇敢前行,生命有時候會為你綻滿花朵。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沉鬱蕭索的斷臂山,也有一個色彩斑斕的胡士托。
书中最后一篇袁越写的《伍德斯托克野史》中最后一句话很能总结这个梦一般的音乐会:当初参加伍德斯托克音乐界的年轻人现在都是公司老板和华尔街的股票经纪人,可即使如此,伍德斯托克以及后来的这部纪录片都真实地记录了这一代人曾经有过的梦想,和他们火红的青春。 ...
评分书中最后一篇袁越写的《伍德斯托克野史》中最后一句话很能总结这个梦一般的音乐会:当初参加伍德斯托克音乐界的年轻人现在都是公司老板和华尔街的股票经纪人,可即使如此,伍德斯托克以及后来的这部纪录片都真实地记录了这一代人曾经有过的梦想,和他们火红的青春。 ...
评分 评分在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地方之前,你必须打从心里先接纳自己。
评分挺有趣的。
评分新加坡买的台湾繁体版
评分能把這本垃圾轉化成不過不失的電影已經是一項成就...
评分在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地方之前,你必须打从心里先接纳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