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女,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中国的北极村——漠河,童年在黑龙江畔度过。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人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
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五百万字,出版单行本四十余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清水洗尘》《雾月牛栏》 《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迟子建卷》《踏着月光的行板》,以及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随笔自选集》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和《迟子建作品精华》三卷。
曾获鲁迅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作品有英、法、目、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如果说我的这部长篇分为四个乐章的话,那么第一乐章的《清晨》是单纯靖新、悠扬浪漫的;第二乐章的《正午》沉静舒缓、端誫雄浑;进入第三乐章的《黄昏》,它是急风暴雨式的,斑驳杂响,如我们正经历着的这个时代,掺杂报一缕缕的不和谐音。而到了第四乐章的《尾声》,它又回到了初始的和谐与安恬,应该是一首满怀憧憬的小夜曲,或者是弥散着钟声的安魂曲,我不知道自己谱写的这部心中的交响曲是否会有听众。我没有那么大的奢望要获得众生的喝彩,如果有一些人对它给予发自内心的掌声,我也就满足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虽然是近乎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但是却丝毫不感觉沉闷和平淡。通过一个90岁的老妇人之口,讲述了鄂温克人近百年来的历史和变迁。如果能够拍成电影,完全可以媲美《赛德克·巴莱》,可惜国内缺少魏德圣那样有情怀的导演,也缺乏同样有情怀的观众,这一点从根据迟子建老师的经典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布基兰》的反响和票房就可以看出来。好的作品得不到关注和重视,大小屏幕上充斥的都是粗制滥造的所谓明星阵容的大片,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
评分跟《呼伦贝尔的春天》一比,妥妥的五星。
评分我是山,你是水。山能生水,水能养山。山水相连,天地永存。
评分鄂温克人的巫师真的有那么大的神力吗?《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那种跳大神,神灵显明真的存在吗?
评分一种生活方式的诗,又是一种信仰的史。他们的生命属于大地,属于他们赖以生存的岩石、河流、树木,他们只能依赖一成不变的环境,这和他们的信仰和宗教有关。从历史上讲,道德的含义是习俗的复数。习俗表示某种习惯的东西,人们习惯做的东西。习惯是人类生活的伟大指南,然而习惯又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原始道德既是以群体的赞成或反对为传统根据习惯做或不做的事情,同时又是那些作为禁忌的事物,它们是超越于群体的赞成和反对态度之上,好像是通过某种难以理解的神秘力量而自动发挥作用。这支鄂温克部落的百年史所构筑的结构是一种神权的表达,不仅生存习俗,不仅集体意义和个人命运,就连它的瓦解、消亡都有着某种神圣的东西。我们无法让遭到抛弃的命运通过叙事的力量得以重筑,但依然可以在这场自由拥抱死亡符号的叙事中感受生命力量的强烈释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