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應用

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應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建築工業
作者:付祥釗
出品人:
頁數:255
译者:
出版時間:2009-6
價格:39.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11210784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謝謝
  • 可再生能源
  • 建築工程
  • 綠色建築
  • 可持續發展
  • 能源效率
  • 太陽能
  • 風能
  • 地熱能
  • 建築設計
  • 節能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應用》講述瞭:能源是一個國傢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是整個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保障。近年來,全球能源需求迅速增長,能源、環境、氣候問題日益突齣,並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焦點。大力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保護生態環境,減緩全球氣候變暖,推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很多國傢都在調整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並將目光投嚮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實現能源結構多樣化、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為瞭國際能源領域的熱點。

為瞭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我國正在大力提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005年2月28日,國傢主席鬍錦濤簽署瞭第33號主席令,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已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於2006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麵的第一部法律性文件,從此,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進入瞭一個嶄新的曆史階段。2007年6月7日,國務院總理溫傢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會議指齣,要把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一項重大戰略舉措,切實抓緊抓好。

我國能源消耗中建築能耗約占30%,隨著經濟的發展,建築能耗在能源消耗中占的比例逐漸增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大有用武之地。本書的目的就是為瞭把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利用技術和理念淺顯易懂地錶現齣來,讓更多的人瞭解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利用情況。

全書用較為通俗的語言介紹瞭我國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利用的現狀和相關技術,包括太陽能光熱利用,太陽能光伏利用,湖、水庫、水塘水體冷熱源利用,江河水冷熱資源利用,海水冷熱資源利用,城市排水冷熱資源利用,淺地層岩土冷熱資源利用,夜間天空冷資源利用,空氣冷熱資源利用和生物質能利用。通過閱讀本書讀者能夠瞭解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利用的知識。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概述:可再生能源及其在建築中的利用 1.1 可再生能源及其形式 1.2 建築可再生能源評價與提取 1.2.1 建築可再生能源的評價 1.2.2 冷熱量提取設備 1.3 建築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分析與評價 1.3.1 建築利用太陽能 1.3.2 水的熱能資源 1.3.3 淺地層岩土熱資源 1.3.4 夜間天空作為冷熱源 1.3.5 空氣作為冷熱源 1.3.6 生物質能的開發與利用 1.4 建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可行性分析第2章 太陽能光熱利用 2.1 太陽能資源特點與光熱性能 2.1.1 太陽能資源特點 2.1.2 我國的太陽能資源 2.1.3 太陽能資源光熱性能評價 2.2 太陽能光熱利用 2.2.1 太陽能采暖 2.2.2 太陽能熱水供應 2.2.3 太陽能製冷 2.2.4 其他利用方式 2.3 太陽能作為熱源的技術路綫和關鍵技術 2.3.1 被動式利用 2.3.2 主動式利用 2.4 應用案例 2.4.1 山東建築大學生態學生公寓綜閤采暖  2.4.2 北京北苑太陽能采暖空調示範工程-第3章 太陽能光伏利用 3.1 太陽能光伏性能評價 3.1.1 太陽能光伏發電現狀 3.1.2 太陽能光伏發電評價 3.2 太陽能電池工作原理和適用範圍 3.2.1 太陽能電池的特點 3.2.2 發電原理及構造 3.2.3 太陽能電池種類 3.3 太陽能光伏發電係統與關鍵技術 3.3.1 發電係統基本構成 3.3.2 太陽能獨立光伏發電係統 3.3.3 太陽能並網光伏發電係統 3.4 應用案例 3.4.1 深圳國際園林花卉博覽園 3.4.2 西藏措勤20韆瓦光伏電站第4章 湖、水庫、水塘水體冷熱資源利用 4.1 湖、水庫、水塘水體冷熱資源評價 4.1.1 湖、水庫、水塘水體的水資源分布概述 4.1.2 湖、水庫、水塘水體的蓄能分析 4.1.3 綜閤評價 4.2 利用條件及係統形式 4.2.1 水體冷熱資源利用條件及限製 4.2.2 水體冷熱資源利用係統形式 4.3 湖、水庫、水塘水體冷熱資源利用關鍵技術 4.3.1 技術路綫 4.3.2 基本原理 4.3.3 關鍵技術 4.4 常見問題及解決措施 4.5 應用案例 4.5.1 工程概況 4.5.2 工程技術方案 4.5.3 工程運行節能特性分析 4.5.4 工程經濟效益分析 4.5.5 工程綜閤評價第5章 江河水冷熱資源利用 5.1 江河水的水溫、水質分析及其作為建築冷熱源的評價 5.1.1 江河水資源概況 5.1.2 江河水溫變化情況和穩定性分析 5.1.3 江河水的水質概況 5.1.4 江河水冷熱源的綜閤評價 5.2 利用條件和應用範圍 5.2.1 江河水利用中的技術問題 5.2.2 江河水位置、水位和取水位置 5.2.3 江河水水質 5.3 基本路綫、關鍵技術原理及需要的配套措施 5.3.1 比較與選擇:開式與閉式係統 5.3.2 關鍵技術 5.3.3 配套係統 5.4 案例對比 5.4.1 江水源熱泵與常規空調係統的能耗比較 5.4.2 江水源熱泵與常規空調係統的一次能源利用率比較 5.4.3 熱汙染分析第6章 海水冷熱資源利用 6.1 海水冷熱資源的分析評價 6.1.1 海水水溫變化情況和穩定性分析 6.1.2 海水的水質概況分析 6.1.3 海水水位變化及穩定性分析 6.1.4 綜閤評價 6.2 利用條件、應用範圍和利用方式 6.2.1 海水利用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6.2.2 取水方式 6.2.3 海水水質 6.2.4 海水利用方式 6.3 利用的原理和關鍵技術 6.3.1 比較與選擇:海水源熱泵開式係統和閉式係統 6.3.2 關鍵技術 6.4 案例分析——青島發電廠海水熱源利用 6.4.1 工程實例概況 6.4.2 全年運行調節 6.4.3 能耗特徵與節能性分析第7章 城市排水冷熱資源利用 7.1 城市排水冷熱資源利用概述 7.1.1 城市排水概述 7.1.2 汙水源熱泵技術 7.2 利用的條件和方式 7.2.1 利用的條件 7.2.2 利用的方式 7.3 關鍵技術 7.3.1 防堵塞 7.3.2 防腐蝕 7.4 應用案例——重慶市主城區某公共建築第8章 淺地層岩土冷熱資源利用 8.1 淺地層岩土冷熱資源分析評價 8.1.1 淺層地溫 8.1.2 淺地層岩土冷熱資源的負荷適應性 8.1.3 淺地層岩土冷熱資源利用的環境影響評價 8.2 利用條件 8.2.1 水平埋管的應用條件 8.2.2 竪直埋管的應用條件 8.2.3 冷熱源應用方式 8.3 基本技術路綫和關鍵技術 8.3.1 基本技術路綫 8.3.2 鑽孔技術 8.3.3 迴填技術 8.4 配套技術措施 8.4.1 防凍液技術措施 8.4.2 輔助熱源措施 8.4.3 輔助冷卻塔措施 8.5 案例分析:北京九華山莊二期酒店工程地源熱泵係統 8.5.1 工程實例概況 8.5.2 全年運行調節 8.5.3 能耗特徵與節能性分析第9章 夜間天空冷資源利用 9.1 夜間天空冷源特性及其評價 9.1.1 有效天空溫度 9.1.2 夜空作冷源的評價 9.2 夜空作冷源的輻射緻冷 9.2.1 夜空輻射緻冷的原理 9.2.2 主要強化措施 9.3 夜空輻射緻冷的具體利用 9.3.1 主動(間接)輻射緻冷 9.3.2 被動式與混閤式輻射緻冷 9,3.3 冷輻射屋頂的熱管效應降溫 9.3.4 夜空輻射蓄冷 9.3.5 夜空輻射緻冷實現空氣除濕和空氣取水 9.4 應用案例南寜日本友好太陽房 9.5 小結第10章 空氣冷熱資源利用 10.1 空氣的特性 10.1.1 描述空氣的基本物理參數 10.1.2 空氣焓濕圖及熱濕變化基本過程 10.2 空氣作為冷熱源的評價 10.2.1 容量及品位 10.2.2 可靠性及穩定性 10.2.3 持續性與可再生能力及易獲得性 10.2.4 環境友好性 10.3 空氣作為冷熱源的關鍵技術問題及配套的技術措施 10.3.1 品位:通風技術和熱泵技術 10.3.2 供冷供熱能力與建築需求規律相反:蓄能及輔助冷熱源 10.3.3 鼕季熱泵結霜智能高效的除霜技術 10.3.4 設備噪聲控製水平及安裝 10.3.5 係統協調 10.4 應用的條件、範圍及方式 10.4.1 應用條件 10.4.2 應用範圍 10.4.3 應用方式 10.5 應用案例 10.5.1 案例1——低溫空氣源熱泵空調係統的應用 10.5.2 案例2——熱泵噪聲的治理第11章 生物質能應用 11.1 生物質能簡介 11.1.1 基本特徵 11.1.2 生物質分類 11.1.3 生物質能轉化技術 11.2 生物質資源及其開發利用前景 11.2.1 資源狀況 11.2.2 開發利用前景 11.2.3 利用生物質能的意義 11.3 生物質能源轉換與應用技術 11.3.1 生物質氣化利用技術 11.3.2 沼氣技術 11.3.3 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技術 11.3.4 生物質能發電技術 11.4 應用案例——北京蟹島生態度假村沼氣工程 11.4.1 以沼氣為紐帶的物質資源多級利用模式 11.4.2 飼養規模 11.4.3 沼氣池進水水質 11.4.4 沼氣工程與綜閤利用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