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诗学研究

屈大均诗学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学苑出版社
作者:董就雄
出品人:
页数:320
译者:
出版时间:2009-4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773244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学
  • 学术
  • 古典文学
  • 屈大均
  • 诗学
  • 明代文学
  • 文学研究
  • 诗歌理论
  • 中国古典诗歌
  • 文化史
  • 岭南文化
  • 文学批评
  • 文本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以屈大均为首的岭南三家是明末清初岭南诗学之一大派系,屈氏诗论亦是岭南诗雄直诗风形成的重要根本。其诗论存在的价值,以至屈大均翁山诗派对南、北各地之影响,都不容低估。故屈氏诗论应该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上更重要之一席位,而这却是当今学术界一直以来所忽略的。 本书从屈大均的诗学渊源和交游入手,以探讨屈氏所受前人影响,接着从本体观、发展观、创作观、鉴赏观四大方面析述屈氏的诗论。作者整理屈大均的诗论,使得这一研究空白得以填补。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屈大均之生平交游及其诗学渊源
第一节 生平师友
(一)父亲屈宜遇
(二)恩师陈邦彦及僧函星
(三)魏耕
(四)陈恭尹
(五)朱彝尊
(六)王士稹
(七)李因笃
(八)顾炎武
(九)钱谦益
第二节 诗学渊源
(一)以屈原为师
(二)步武阮籍
(三)偏好李白
(四)力追杜甫
(五)旁及王维、孟浩然、岑参
(六)取法民歌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屈大均的诗学本体观
第一节 追求儒学之纯正
第二节 诗以载道
第三节 礼为诗之则
第四节 《易》为诗之源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屈大均的诗学发展观
第一节 总体的诗学发展
(一)中国诗的起源
(二)诗亡《春秋》作
(三)诗亡《离骚》作
(四)《骚》亡乐府作
(五)五言古诗之发展
(六)唐、宋、元诗之发展
(七)宋词之发展
(八)明诗之发展
第二节 粤诗的发展
(一)粤诗始自杨孚
(二)粤诗至张九龄而造巅峰
(三)东莞诗的发展
(四)粤诗社之发展
(五)粤诗的成就和宗尚
第三节 屈氏诗的发展
第四节 小结
(一)诗学总体发展观方面
(二)粤诗和屈氏诗的发展方面
第五章 屈大均的诗学创作观
第一节 一般创作原则
(一)以《易》为诗
(二)以《骚》为诗
(三)为诗贵养其气
(四)声律与内容并重
第二节 具体创作技巧
(一)五、七言绝句之作法
(二)长律、短律之作法
(三)咏物诗的作法
(四)诗歌之选题用韵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屈大均的诗学鉴赏观
第一节 重视政治教化作用
第二节 论诗特重气节
第三节 以六经论诗
(一)总体以六经论诗
(二)以《诗经》论诗
(三)以《易经》论诗
(四)以《春秋》论诗
第四节 重古轻宋
第五节 诗贵丽以则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 屈大均诗论与明清诗论的关系
第一节 前后七子及其他前辈
(一)前后七子
(二)胡应麟
(三)公安派
(四)竟陵派
(五)陈献章
第二节 朋辈诗论对屈大均的影响
(一)钱谦益
(二)魏耕
(三)顾炎武
(四)朱彝尊
(五)陈恭尹
第三节 屈大均诗论对清人的影响
(一)天分与学力之说的影响
(二)对沈德潜、袁枚诗论的影响
(三)翁山诗派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书目
专著
论文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