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帆集

雲帆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商偉
出品人:活字文化
頁數:408
译者:
出版時間:2023-4
價格:69
裝幀:
isbn號碼:978755457610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詩歌
  • 散文
  • 文學
  • 原創
  • 情感
  • 人生
  • 哲理
  • 思考
  • 現代詩
  • 書寫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雲帆集》為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商偉先生近十年來學術思考精華首次集結,由點及麵,蔚為大觀。上編文章與他興趣點緊密相關,展示瞭他如何從具體問題齣發,進而把視野拓展至文學史、文化史、思想史,乃至人類普遍處境的種種思考,見地高明淵粹。下編文章專門迴憶授業恩師,使人看到一位執教於世界頂尖學府的學者的個人成長脈絡,和他未被磨滅的赤子之心。上下編同時存在,形成一種理性與感性的張力,較純學術作品而言,更顯人性光輝,讓我們看到為什麼“學術是可以托付生命的”,以及“學問背後更大的關懷”。

著者簡介

北京大學中文係學士及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東亞係博士。自1997年起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東亞係,現為杜氏中國文化講座教授,東亞係係主任。研究領域以明清小說戲麯為主,兼及思想文化史和中國古典詩歌研究。主要著作包括《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摺:〈儒林外史〉研究》《題寫名勝:從黃鶴樓到鳳凰颱》,並編注《給孩子的古文》。

圖書目錄

上 編

言文分離與現代民族國傢:“白話文”的曆史誤會及其意義(上) / 3
言文分離與現代民族國傢:“白話文”的曆史誤會及其意義(下) / 28
我們為什麼要讀古文 / 56
一本書的故事與傳奇 / 72

《紅樓夢》中的“假”寶玉和“真真國” / 99
紫禁城中大觀園:長春宮的《紅樓夢》壁畫 / 115

小說研究的路徑與方法 / 131
傳統小說是取之不盡的富礦 / 163
《儒林外史》和《紅樓夢》構成瞭中國現代小說的起點 / 170
時間也蘊含瞭錯誤和遺忘:談文學史的寫作 / 183

唐詩與題寫名勝 / 194
天人之際:詩中自有陶鈞手 / 220
下 編

與林庚先生相處的日子 / 255
那個年代的空間馳想 / 274
“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記我的導師袁行霈先生 / 289
韓南先生最後的禮物 / 311

學問的背後應該有更大的關懷 / 333
文本內外:迴顧與斷想 / 356後記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宇文所安說:“文學是對時代的報復。”接下來,商偉有一段解釋:“我們常說,文學是時代的産物,但文學也往往與産生它的時代處於一種敵對狀態,因此二者之間的關係或許又隻能以否定的方式來界定。”真的很有趣,孕育,然後背離。其實我更願意理解成一種反思,一種思想進化的必然。

评分

商偉老師占瞭東、西學術研究之優長,不盲從兩端,因此集中既有考辨文字,又有理論掘發。既有辨體的眼力,又有細讀的功力。文言白話與國語運動問題是一大樁事體,清通寫來,令人摺服。以物質文化,尤其是通景畫的視角切入紅樓夢,以禮學思想史討論切入儒林外史,都是因題立法,彆開新宗,又都對“主流”學術有所衝擊。寫唐詩一部給我印象最深,沒想到唐詩可以這樣做,或許是我讀宇文所安文字不夠多,這種人與景與文的廣義互文關係,確實激活瞭一些文論史課上潦草讀到的文論錶達,或許真能喚起一種嶄新的文學觀。懷人文字以韓南最真摯,以林庚最動情。

评分

“為瞭迴答時代提齣的問題,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有學術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學術。”——商偉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係主任商偉近十年思考精華結集,上編是學術隨筆、訪談,視角獨特、見地淵粹,下編收錄迴憶授業恩師的散文,上下編共同構成一種理性與感性的張力。我們能從中看到一位學者如何將學術與生命經驗相融閤,以及學問背後更大的人文關懷。

评分

商偉老師占瞭東、西學術研究之優長,不盲從兩端,因此集中既有考辨文字,又有理論掘發。既有辨體的眼力,又有細讀的功力。文言白話與國語運動問題是一大樁事體,清通寫來,令人摺服。以物質文化,尤其是通景畫的視角切入紅樓夢,以禮學思想史討論切入儒林外史,都是因題立法,彆開新宗,又都對“主流”學術有所衝擊。寫唐詩一部給我印象最深,沒想到唐詩可以這樣做,或許是我讀宇文所安文字不夠多,這種人與景與文的廣義互文關係,確實激活瞭一些文論史課上潦草讀到的文論錶達,或許真能喚起一種嶄新的文學觀。懷人文字以韓南最真摯,以林庚最動情。

评分

“為瞭迴答時代提齣的問題,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有學術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學術。”——商偉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係主任商偉近十年思考精華結集,上編是學術隨筆、訪談,視角獨特、見地淵粹,下編收錄迴憶授業恩師的散文,上下編共同構成一種理性與感性的張力。我們能從中看到一位學者如何將學術與生命經驗相融閤,以及學問背後更大的人文關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