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藝術與儀式

古代藝術與儀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
作者:[英] 簡·艾倫·哈裏森
出品人:
頁數:221
译者:劉宗迪
出版時間:2023-5
價格:4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75246
叢書系列:三聯精選(新)
圖書標籤:
  • 古代藝術
  • 古代儀式
  • 宗教藝術
  • 文化研究
  • 曆史
  • 藝術史
  • 民俗學
  • 考古學
  • 象徵主義
  • 神話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簡·艾倫·哈裏森是西方神話學史上劍橋學派的代錶人物,她提齣的“神話—儀式”學說主要緻力於探索古希臘藝術和神話的宗教與民俗淵源,認為所有神話都源於對民俗儀式的敘述和解釋,而原始儀式在褪去瞭巫術的魔力和宗教的莊嚴之後,就演變為戲劇,古希臘悲劇就是由旨在促進農作物增殖的春天慶典儀式(即酒神節祭典)演變而來的。

在本書中,哈裏森麵嚮普通的知識大眾,以紮實的文獻基礎、文采斐然的文字和極富靈性的論證闡述瞭其關於古希臘宗教、儀式、慶典、神話與美術的見解。通過探討古代藝術與儀式之間的關係,哈裏森也打破瞭“藝術模仿現實”這一傳統的思想成見,由此引發瞭對藝術的本質及其在現代文明中的地位等更重大問題的思考。

--

本書是神話學史上劍橋學派的代錶人物簡·艾倫·哈裏森闡述“神話—儀式”學說的經典之作,以深入淺齣的方式對古代希臘的宗教、儀式、慶典以及由此衍生的悲劇、雕塑等藝術進行瞭全麵係統的介紹,進一步厘清瞭古代藝術與原始儀式之間的邏輯關係。

哈裏森指齣,與其說藝術模仿瞭現實,毋寜說藝術和儀式一樣,都是對人類情感、欲望和激情的具象化錶達與呈現。這一見解不僅為文學理論中的“錶現說”及其在20世紀的發展提供瞭觀點上的支持,也為進一步迴答“藝術的功能是什麼?人類社會為什麼需要藝術?藝術與宗教、道德和科學有著怎樣的關係?”等一係列問題提供瞭嶄新的思路。

著者簡介

簡·艾倫·哈裏森(Jane Ellen Harrison, 1850—1928),西方古典學曆史上裏程碑式的人物,劍橋學派“神話—儀式”學說的創立者,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壇女傑。廣涉古典學、考古學、人類學、語言學、美學、神話學、曆史學等諸多學科,掌握德語、拉丁語、希臘語、希伯來語、波斯語、俄語等十六種語言。著述宏富,已翻譯成中文的有:《希臘宗教研究導論》(Prolegomena to the Study of Greek Religion, 1903)、《古希臘宗教的社會起源》(Themis: A Study of the Social Origins of Greek Religion, 1912)等。

圖書目錄

譯 序
前言
第一章 藝術和儀式
第二章 原始儀式:啞劇舞蹈
第三章 歲時儀式:春天的慶典
第四章 希臘的春天慶典
第五章 從儀式到藝術:行事與戲劇
第六章 希臘雕塑:帕特農神廟浮雕和貝爾福德的阿波羅
第七章 儀式、藝術和生活
附 錄 希臘神話一 周作人
參考書目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是一本从“神话——仪式”学派角度、以古希腊材料为凭据来讨论艺术发生的书。作者认为,艺术和仪式具有同一个源头,但这个源头并非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仪式当然涉及了模仿,但是并非源于模仿,仪式旨在重构一种情景,而非再现一个十五。……(仪式)是实际的实践活动的再...  

評分

評分

书写得太好了,翻译也很好,只是有几处小错误,把毋宁翻译为毋庸了。毋庸是不必的意思,而毋宁是让步关系的后半部分。  

評分

这是一本从“神话——仪式”学派角度、以古希腊材料为凭据来讨论艺术发生的书。作者认为,艺术和仪式具有同一个源头,但这个源头并非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仪式当然涉及了模仿,但是并非源于模仿,仪式旨在重构一种情景,而非再现一个十五。……(仪式)是实际的实践活动的再...  

評分

我其实很喜欢刘宗迪老师的中译,流畅,地道,有些地方的表达很传神。全书读的中文,遇到觉得不对的地方会查一下英文,还是看到一些有问题的地方,记录如下: p.48 中译:……塞墨勒是狄奥尼索斯的母亲,这个名字意为‘大地’,后来演变为Nova Zembla一词,词意为‘新生的大地’...

用戶評價

评分

該書三版,已經上市。內容不變,封麵換新顔。

评分

該書三版,已經上市。內容不變,封麵換新顔。

评分

作者的理論來源於對希臘悲劇起源的解讀,對悲劇起源的解讀的解釋力也頗強,但儀式-藝術的判斷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應用範圍,最後一章作者要將其運用到現代藝術的討論中反而不太閤適:現代藝術的創造情感是否等同於儀式描述和釋放的情感?現代藝術傢的行動和工作模式是否與古代集體藝術和藝術傢的匿名性有可以比較之處?

评分

該書三版,已經上市。內容不變,封麵換新顔。

评分

作者的理論來源於對希臘悲劇起源的解讀,對悲劇起源的解讀的解釋力也頗強,但儀式-藝術的判斷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應用範圍,最後一章作者要將其運用到現代藝術的討論中反而不太閤適:現代藝術的創造情感是否等同於儀式描述和釋放的情感?現代藝術傢的行動和工作模式是否與古代集體藝術和藝術傢的匿名性有可以比較之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