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说令人手不释卷,有些小说却令人昏昏欲睡,趣味的差异决定小说的优劣。研究小说的趣味,便是研究如何让读者长久保持注意力的技术手段。
经典谍战小说《潜伏》《借枪》作者龙一,总结二十余年的小说创作技术和经验,剖析海明威、毛姆、老舍、杰克·伦敦等文学大师的中短篇小说文本,拆解小说的各个元素——开端、转折点、主要人物、对抗人物、次要人物、喜剧人物,阐述小说趣味性的十五个来源。同时,讲述《潜伏》《借枪》《代号》等作品,如何改编成热播影视剧的经验。
龙一,本名李鹏,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院作家,文学创作一级。1961年生于天津,祖籍河北省盐山县。生于饥荒之年,长于物质匮乏时期,故而好吃;长期研究中国古代生活史,慕古人之闲雅,于是好玩。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写小说引读者开心为业。著有长篇小说《迷人草》《借枪》《深谋》《暗探》《暗火》《代号》《接头》《地球省》《烹调爱情》,以及小说集《潜伏》《刺客》《恭贺新禧》《藤花香》《美食小说家》等。
按:这是一篇读书笔记。文中话,基本上都是引自龙一老师的书。我还没读完,就已经受益匪浅。大概梳理一下老师书里内容,供您参考。 一、唯一可以传授的东西:技术 1.我一直认为小说家大约有三种:第一种生活阅历极为丰富,又有相当的文学素养,而他们的个人阅历恰好应对了时代...
评分书中充满了类似“主要叙述目的”,“故事情境”之类的名词,让人读到一半又要返回去看这些名词的含义。拗口难懂,有卖弄之嫌!以前读过《故事》(作者的很多观点都是《故事》中提过的),觉得翻译得关系,很多概念很晦涩,没想到说中国话的作家写得东西更晦涩!这不禁让我想起...
正在读,“出色的故事情境是小说趣味的第一个来源”“对于初学者来讲,如果不能在开篇三五百字之内激起读者的好奇心,这部短篇小说的寿命便很是令人担忧了。”真正的上手写的时候,才能感到开端的艰涩。唉,这还只是开始。
评分本土作家的写作技巧讲述,比较接地气吧,分析了国外的小说,也分析了国内的小说,例如老舍的《上任》等。同类书引进的有很多,罗伯特麦基的《故事》等,书里也引用了麦基的一些理论。
评分真正谈“技术”的就是第一章“小说趣味”的来源,可以说都是经验之谈。第三章小说与影视剧,有几部长剧的改编意见,对编剧应该很有用。
评分特别赞同龙一老师说的:“喜剧并不一定就要滑稽演员。多数结构性喜剧中的角色都是正常人,他们身上没有一点点喜剧色彩,但在某一位置和某一时刻,他们却因为预设的喜剧结构而产生的喜剧效果。”龙一老师的这本书真是宝藏,如果你愿意把书里提到的小说趣味的来源都一一罗列出来,然后再带着这些知识点去阅读一本小说或者是欣赏一部电影、电视剧,那简直就像是开了“上帝视角”。
评分爱写作的人必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