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狄克逊·卡尔(1906-1977)
美国籍作家,出生于宾州,毕业于哈维佛学院,曾远赴巴黎留学,但随即转往英国定居。作者另有其他笔名,其中狄克逊·卡尔最为著名。卡尔的推理小说中俯拾皆是“密室谋杀谜团”与“不可能的犯罪”的情节,世人推崇他为“密室大师”。
卡尔的成就不止于此,他专研17世纪未破的悬案,并将自己的见解融入杜撰的小说中;他是个风格多变的实验家,试图将各种类型如超现实恐怖小说、时光之旅奇想小说等,纳入推理小说中,借此开创出全新格局;此外,他也是历史推理小说的名家。
熟知英国风土人情、下笔有浓郁英国古典风味的卡尔,其美籍身份常让读者大感意外。此外,他也是第一位受邀加入英国侦探俱乐部的美国作家。生平曾两度夺得爱伦坡大奖;1960年以传记小说《柯南道尔的一生》获奖;1962年则荣获“推理大师奖”。
约翰·狄克逊·卡尔是“本格派”推理小说中最擅长“密室推理”的小说家,所谓“密室推理”,指的是小说的案情必须包含了一个以上完全封闭的室间,理论上处于无法进入或脱出的状态,然而小说案情中却发生必须有进出活动的事实。《三口棺材》就是这样的案件。
住在伦敦罗素广场附近的葛里莫教授在家里书房中中弹,生命垂危,虽然警方急救,仍一命呜呼。其书房房门窗紧闭,无人进出,仅其一人在房中。
随着案情的展开,凶手究竟是谁,一波三折,其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狼外婆的故事,大概是小时候我听过的最恐怖的故事;长大一点,看电视剧《聊斋》,吓得晚上不时惊醒。后来才知道,这些都还只是恐怖花园里的几株小草。比恐怖让人更难接受的是“重口味”,几天吃不下饭的滋味真是难受。 《三口棺材》被誉为是卡尔的代表作,也的确是他恐怖、怪...
评分对与黄金时代三巨头之一的密室之王卡尔来说,他当然不是要用写作的文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媲美,也不是要用紧凑的故事情节来叫板奎因。卡尔自有他的写作之道——属于他的经典密室教程。 在本书第17章,卡尔借菲尔博士之口阐述了他的“密室之道”,借用了前辈的经典,融入了自己...
评分(编辑丹奈按:这是一篇名不见经传的侦探小说评论家罗斯·巴纳比在EQMM上第一次刊登的作品,其评论对象则是“密室推理之王”、我们的同胞、尊敬的约翰·狄克森·卡尔先生的伟大杰作《三口棺材》。虽然卡尔先生目前正寄身大洋彼岸的英国,但事实上我们接下来将有幸看到的这样不...
评分如若约翰·狄克森·卡尔心血来潮地谦逊一下,说:“我的密室推理只能排在十名开外”,得,这下妥妥儿准准儿地,前十名都要虚位以待 夸张了吧?还真没有 密室之王,岂同凡响 没有人,没有任何人敢与卡尔的密室推理叫号,倚天剑可抗屠龙刀,密室推理,却只容卡尔独家笑傲 ...
评分(编辑丹奈按:这是一篇名不见经传的侦探小说评论家罗斯·巴纳比在EQMM上第一次刊登的作品,其评论对象则是“密室推理之王”、我们的同胞、尊敬的约翰·狄克森·卡尔先生的伟大杰作《三口棺材》。虽然卡尔先生目前正寄身大洋彼岸的英国,但事实上我们接下来将有幸看到的这样不...
考慮到成書的年代,詭計,氣氛,推理都已經非常出色了,而且視角混亂,敘述雜亂的毛病也是自此作開始有改觀,相比較不可能犯罪真的都是天上的謎面地上的解答,還是第五章和第七章對於格裏莫教授身份的推理更加驚艷,頗有福爾摩斯的味道,另外金田一的那個案子原型原來在這裏,只是不知道這本書是不是推理小說中第一次用“那個”作核心詭計的案子呢?是的話,就很了不起了
评分手法太复杂,读完真相后没有舒畅感。都说这本书的精华在于博士详列密室杀人手法,我倒觉得有空可以写一个侦探小说中的密室杀人手法汇总
评分古典推理小说精于环环相扣的推理,由小及大,这一点总是引人入胜,是否合情合理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不是一道漂亮的谜题。古典推理又叫“本格小说”觉得“格”这个字尤为传神,取推究之意,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这一派的小说更像一种手艺(没有贬低之意),而非艺术。
评分噱头十足,最后圆场太牵强。
评分这本书不值五星我就再也不看书,无比精彩的推理,虽然侦探自己走了很多弯路,但是揭示真相的一刹那我整个人都忘却了所有的消极情绪,无比精彩的推理啊!我猜出了第一起命案的凶手,因为这个密室太密了,根本没办法出去,但是我没猜到第二起,我还以为是合作杀人案,我也没猜到进入密室的途径,不过我心悦诚服,在前辈智慧光华下谦逊的俯首感觉也是很快乐的啊,真是好推理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