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代表性随笔集
加缪研究专家郭宏安据“七星文库”版翻译
“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奖译本
特别附赠法语引文书签和封面同款纪念卡片
---------------------------
“我总感觉像生活在大海上,受到威胁,然而心中存有巨大的幸福。”
《反与正》写于加缪24岁,成为其日后创作的源泉。书中追述童年生活 ,处处显露出贫穷与欢乐的对立。
《婚礼集》包括四篇随笔,以浓郁的抒情笔调,讴歌了人与大自然的结合。对生活的酷爱和隐秘的绝望,这两种共生共存的情感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夏天集》呈现了加缪思想源头的另一面 ,即拒绝屈服于历史的同时,在贫穷中张扬对美的追求。
本书后附加缪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瑞典发表的演讲。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
法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他有着冷峻而不乏温情的面孔,俊朗而略显清癯的轮廓,博大而偶见僵硬的情怀,清醒而不事伪装的精神,澄澈而时现激愤的文笔,高贵而不畏强权的心灵。
郭宏安(1943— )
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文系。历任第二炮兵司令部参谋,新华社对外部翻译,瑞士日内瓦大学进修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加缪研究和翻译,至今不辍。
我又开始读加缪了。睡前和早晨,一天结束与开启的片刻。 九月初读加缪,是在图书馆午后柔和的阳光下,在第三卷文集里,我看到他忧郁冷漠的气质下却细腻充沛的情感。他用浓烈馥郁的笔调,写浓稠微温的阳光满溢在长着橄榄树、尤加利和金合欢的坡地,细细的松针之间流泻着的晨光,...
评分人要如何活着才是活着呢?怎样活着才是正确呢?碌碌无为地死也是死,看尽繁华地死也是死。人注定要死,那么人为何要活着呢?人活着为什么要做所谓正确的事情呢? 僵死的人的希望是有人陪着,为了家庭劳累一生的人希望得到救赎,这是他们所认为的正确。可是能陪伴的人只想逃离,不理解的...
评分 评分《反与正》再版序言 这样,每一个艺术家便在他的内心深处保留着一眼唯一的泉水,在其一生中滋润着他之所是和他之所说。当这泉水干涸了,人们就渐渐地看到他的作品萎缩,出现了裂纹。那不可见的水流不再灌溉艺术的贫瘠的土地了。 在这个交织着贫穷和光明的世界之中,我曾经长期...
评分《反与正》再版序言 这样,每一个艺术家便在他的内心深处保留着一眼唯一的泉水,在其一生中滋润着他之所是和他之所说。当这泉水干涸了,人们就渐渐地看到他的作品萎缩,出现了裂纹。那不可见的水流不再灌溉艺术的贫瘠的土地了。 在这个交织着贫穷和光明的世界之中,我曾经长期...
在生命的梦想里,一个人找到了他的真理,又在死亡的土地上丢掉了,他发现了战争、呼喊、正义和爱的疯狂,直至痛苦,走向这个平静的家园,在那里,死亡才是最完美的沉默。还有.....是的,没有什么能阻止梦想,甚至在流放的时候
评分我将会以真挚饱满的热情以及抵抗一切荒诞的理性来拥抱这个永恒的隆冬依赖的夏季,在美妙的阿尔及利亚,蒂巴萨的海边,投身于单纯的美和自由之中,摆脱孤立的孤独,也并非是离群索居的真理,年轻的加缪用友好而宽慰的力量把它们连接起来,一些事物因为曾经被遗忘过而显得常见常新,看似朴实而毫无诱惑力的风景,却隐含着动人得如同海伦一般的脆弱与善良,在窗边翻着书页,自然而然流淌出的沉甸甸的使命感触动着内心,如同酣畅淋漓的暴雨大力击打着自然孱弱而病损的身躯,这才恍然大悟,我面对着荒诞和虚无,并将会用此后所有的热情与正义抵抗终究失败的命运与选择,在缓解处寻找缓解,恰如在人类共同的战斗中寻找希冀片刻的和平,带来那只梦中的鸽子,飞向无尽的天空之中。
评分这翻译一言难尽…可惜了这么好的装帧。
评分《反与正》是加缪年轻时候的作品,确实带着一种青春洋溢的矫情。加缪的这种文艺气息向来是迷人的,但加缪的文艺乃至矫情是干爽的、清正的、利落的,因为他发自肺腑,思考深邃而心胸开阔。
评分很困惑 究竟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法语本身的问题还是加缪用语的问题 一些翻译反复读到我怀疑中文是我的母语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