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诗词歌赋鉴赏
第一节 诗经楚辞
蒹葭(秦风)
离骚(节选)
关雎(周南)
九辩(节选)
第二节 汉赋汉乐府
归田赋
十五从军征
长歌行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诗歌
短歌行
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
别赋
第四节 唐诗
将进酒
春江花月夜
琵琶行
燕歌行
第五节 宋词
江城子
满江红
武陵春
破阵子
第六节 元明清诗词曲
南吕·一枝花
长相思
咏煤炭
别云间
第七节 现代诗歌
我是一条小河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二月庐
感觉
上校
萧红墓畔口占
第八节 外国诗歌
当你老了
忧伤与漂泊
飞鸟集(节选)
第二章 散文鉴赏
第一节 先秦史传散文先秦诸子散文
齐伐楚盟于召陵
肢箧(节选)
王孙圉论楚宝
语录十则
学记三则
第二节 秦汉政论散文秦汉史传散文
论贵粟疏
史记·项羽之死
答客难
汉书·杨王孙传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散文
典论·论文
与山巨源绝交书(节选)
求自试表(节选)
第四节 唐宋散文
进学解
泷冈阡表
山中与裴迪秀才书
第五节 金元明清散文
市隐斋记
说居庸关
吴士
寒花葬志
第六节 现代散文
爱尔克的灯光
雅舍
说笑
废墟
第七节 外国散文
要生活得写意
论求知
西西弗的神话
第三章 小说鉴赏
第一节 先秦神话传说
夸父逐日
盘古开天辟地
鲧禹治水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轶事小说
三王墓
韩凭妻
王子猷居山阴
第三节 唐传奇唐话本小说
莺莺传(节选)
枕中记(节选)
霍小玉传(节选)
第四节 宋话本
崔宁与秀秀定情
府尹枉斩崔宁
翠莲被休
第五节 明清小说
宝黛共读西厢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第六节 现代小说
伤逝
潘先生在难中
受戒
第七节 外国小说
警察与赞美诗
荒野的呼唤(节选)
友好使节
第四章 戏剧影视鉴赏
第一节 元杂剧
窦娥冤(节选)
西厢记(节选)
赵氏孤儿(节选)
第二节 明清传奇
牡丹亭(节选)
桃花扇(节选)
长生殿(节选)
第三节 中国现代戏剧文学
雷雨(节选)
狗儿爷涅槃(节选)
第四节 影视文学
悲情城市(节选)
公民凯恩(节选)
花火(节选)
第五章 应用文写作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行政公文写作
第三节 常用专用文书写作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序言
高职高专实验教材《大学语文》的编写,是2006年初立意申报重庆市高等教育教改项目时就有的想法。项目组成员一致认为,现行《大学语文》教材虽然种类繁多,国内著名学者领衔主编、学术评价颇有口碑的版本也有好几种,但课堂教学使用的效果总不尽人意。主要的问题在于,不适应新世纪初国内高校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学生语文素养普遍存在“问题”的现实需要。高校学生语文素养的种种“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然而,基础教育阶段长期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是其中不容回避的事实。
“高校语文教育'的研究与实验”项目组主要成员,都曾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中学语文课的文学启蒙教育研究”(2003~2005)的课题活动和重庆市高等学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语文教育通观概论》的研究与编写(2005~2006)。对语文课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及其概括提出的语文学科教学原则基本达成如下共识:
语文课改工具性与人文性辩证统一观念的提出是适时的,但相关的理论认识需要扎实的课堂教学经验支撑并付诸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语文课改的文学教学与语文课文学教育的功能认识应该分开,因为两者不在一个认识层面上。语文课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相互关系的掌握,可以参证梁实秋先生依据个人数十年语文教育成功经验和理论思考总结出的“三阶层”说,以语言教育为基础,并把完成语言教育目标置于重要地位。文学教育没有必要的语言训练基础(标准的语文训练),是不易进行的。而文学教育离开语言训练,则不能满足语言训练的普遍性要求,不管文字和词句,也不可能达到文学鉴赏的目的。教学经验提供的事实是,伴随着文学鉴赏的语言教育,效果是最好的。因为对语言艺术的美感体验与其人文内涵的感悟分不开,语言艺术最好地体现出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效能。语文教育内在的语言、文学两种教育功能互相配合,效果检测方法互补——文学教育主要在吸收、内化,注重陶冶,即时的标准量化比较困难;语言教育集中表现为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表达、外观”,必须经常量化检测方显进步。梁先生把文学教育在理论上定位于语文教育最高境界的追求,因为吸收、内化是凭借人文教育终极目标的吸引力,而作用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的;更明确“标准语文之训练”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因为“表达、外观”的量化评估,是可以时时进行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标准语文的教育应该向文学教育的境界提升,标准语文的“标准”才合乎语文教育的人文学科本质。语文教育有课堂教学过程的当下教学目标的强调与达成,也有语文教育人文教育理想目标的明确指引,眼前的操作与长远的将来能够统一起来,语文教学的人文本质与工具性特征同时得到体现。
后记
高职高专实验教材《大学语文》的编写,成为“‘高校语文教育’的研究与实验”,比调查报告更重要的项目前期成果,是这样考虑的:教改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也很复杂,一个项目研究不可能八方出击、全面开花,解决所有棘手问题。只能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切入点,以期积累经验和知识,在理论创新的引导下,最终寻求各个击破。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问题,应该是高校学科教育当下教学改革的焦点所在。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施教主体与学习主体知识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这个平台搭建得合乎预期的理论要求,有声有色的教改实验才能扎实推进,同时也能够适时得到符合学科标准的质量评估依据,教改的理论与实践从而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统一。
“高校语文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第一期研究目标,主要锁定高职高专教学对象语文素养的实际了解和专业评估,这是提高公共课《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步。教材的编写促使课题组成员在两个方面下工夫:首先是想尽一切办法,努力解决好“选文精”的问题。从学科专业的角度选文,“选文精”似乎是没有什么难度的,种种选本的成品摆在那里,有很大的可供选择的自由度。但是,一旦联系高职高专教学对象的语文素养实际,选文“精”度的估计就成为难点之一,因为必须结合“可读性”与“通俗性”,课堂适用性的大前提才能满足。有《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经验的课题组成员,因为对施教对象的相对熟悉,这个难题解决起来稍微轻松一点,其他成员只是对教学对象的调查了解,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然而,按照学科教学要求的学习水平标准,真正认识《大学语文》的学习对象,正是“‘高校语文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稳妥进展的标志。其次是课文编写的语言运用,如何解决好个人书面语言“标准”表达的水平。对选文的课文形式表述,有三方面涉及相关的文字要求:
(1)文学样式源起及发展介绍,代表作家及代表作介绍;
(2)代表作赏析,赏析方法介绍:
(3)泛读作品的思考题设计。
因为学科专业的习惯,“文学样式源起及发展介绍,代表作家及代表作介绍”文体的把握就是一道关——说明文文体看似简单,语言要求的准确、简明其实并不容易达到。而“代表作赏析,赏析方法介绍”,又与文艺性说明文文体的语言要求直接相关,不可能回避。文学作品的赏析当然希望表述文字有文采,有可读性,但以个性化表述为不足,这会影响整部教材语言风格的统一。课题组的所有成员都面临着这个难题的考验。这本教材的“实验”特点,也在上述方面显出端倪。希望使用这本教材的师生们及教育界的专家、同行,不断提出宝贵的修订意见。
摘文
一、汉赋简介
汉帝国经济发达,国力空前强盛,统治阶级生活奢华,在这一背景下体现汉帝国风貌的辞赋便应运而生。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它讲究字句的整齐,韵律的和谐,语言上多四、六字句,多用对偶、排比等手法,辞采华丽,富于音乐美;但往往过于追求形式,缺乏实际内容。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搞文”;内容上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第一阶段,从西汉开国至武帝初年,是汉赋的形成期。这一时期的辞赋呈现着由楚辞向汉赋过渡的形态,并最终确立了汉大赋这种新体赋的形式。汉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代表作家有贾谊和枚乘。第二阶段,从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是汉赋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以汉大赋的创作为主流,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第三阶段,从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是汉赋的转变期。这一时期汉大赋的创作趋向于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抒情小赋创作的蔚起。小赋扬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张衡首开其风,其后的重要作家有赵壹、蔡邕、祢衡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被称为汉赋四大家。
二、汉乐府简介
乐府,原本是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创立于西汉武帝时期。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所搜集、演唱的歌诗统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便由音乐机关名称一变而为可以入乐诗体的名称。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此书收录了从汉魏直到唐五代的乐府诗,也兼收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100卷。郭茂倩在书中主要从音乐的角度对所收诗歌进行分类,共12类。《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