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变与应变

思变与应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张海荣
出品人:
页数:443
译者:
出版时间:2020-4
价格:15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20161794
丛书系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图书标签:
  • 晚清史
  • 晚清
  • 明清史
  • 政治史
  • 改革研究
  • 国家构建
  • 政治学
  • 张海荣
  • 思变
  • 应变
  • 成长
  • 变革
  • 适应
  • 智慧
  • 决策
  • 思维
  • 创新
  • 韧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既往学界有关戊戌变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改革方案和主张。本书着重考察的是,受甲午战败的强烈刺激,1895~1899年清朝统治阶层也开展了如何自救的热烈讨论,并在编练新军、修筑铁路、开掘矿藏、创办银行、推广邮政、改革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实质行动,即所谓“实政改革”。实政改革上承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内核,但在改革的规格、层次和深度、广度上有显著提升;其间发生的“百日维新”,是胶州湾事件后民族危机加深所引发的一次激进改革,出现了突破制度层的内在需求;同时这场实政改革又下启清末新政,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思想铺垫和物质基础。

作者简介

张海荣,1981年生,河北南宫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学士,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晚清政治史,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清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信息

导言 1
第一章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失败 26
第一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的兴起 26
第二节 最大的洋务:从新式海军萌芽到北洋海军成军 38
第三节 日本发起扩张与清朝甲午战败 49
第二章 甲午战后的朝野动向与清政府的改革大讨论 60
第一节 《马关条约》互换前后的朝野舆论 60
第二节 光绪帝发起战后改革大讨论 72
第三节 各地大员主动献议与奉旨议复 80
第四节 朝廷的改革动向与帝后党争 99
第三章 “练兵为今日第一要务” 107
第一节 北方新军发轫:从定武军到新建陆军 107
第二节 南方新军并起:江南自强军与湖北护军营洋操队 132
第三节 清廷强化中央军事集权:武卫军的组建 146
第四章 寓强于富,修建铁路 162
第一节 铁路国策的确立与“一干一支”规划的出台 162
第二节 筑路先声:胡燏棻督办津芦铁路 169
第三节 芦汉承办权之争与工程进展的迟滞不前 177
第四节 芦汉借款权之争与各路借款的矛盾纠结 199
第五章 开矿产以裕国用 228
第一节 充盈朝堂的开矿热与各地的办矿实效 228
第二节 陈宝箴主持湖南矿政 239
第三节 晋、豫、川等省矿政的误入歧途 249
第四节 旧北洋旗下两大矿局的接连陨落 258
第六章 办银行以塞漏卮,兴邮政以浚利源 275
第一节 种瓜得豆:盛宣怀奉旨开办中国通商银行 275
第二节 海关职能的延伸:客卿赫德办邮政 302
第七章 以“实学”为主旨的新式教育改革 328
第一节 从缓进、激进到转向保守:政策层面的探讨 328
第二节 各地教育改革实况 339
第三节 两种改革取向的博弈:时务学堂的蜕变与新旧之争 361
第四节 朝廷改革的晴雨表:京师大学堂的筹议与初办 375
余论 甲午战后至庚子事变前清朝改革的再审视 394
征引文献 411
索引 436
后记 44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即使剖开这些大的背景,仅从技术角度来说,横亘于本书作者面前的困难仍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甲午到辛丑这段时间(1894—1901),本身系晚清史上一段无比重要的时期。在所谓的“同光中兴”中,对内清朝在南方平定了太平天国(1864),在北方消灭了捻军(1868)、平定热河金丹...

评分

即使剖开这些大的背景,仅从技术角度来说,横亘于本书作者面前的困难仍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甲午到辛丑这段时间(1894—1901),本身系晚清史上一段无比重要的时期。在所谓的“同光中兴”中,对内清朝在南方平定了太平天国(1864),在北方消灭了捻军(1868)、平定热河金丹...

评分

即使剖开这些大的背景,仅从技术角度来说,横亘于本书作者面前的困难仍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甲午到辛丑这段时间(1894—1901),本身系晚清史上一段无比重要的时期。在所谓的“同光中兴”中,对内清朝在南方平定了太平天国(1864),在北方消灭了捻军(1868)、平定热河金丹...

评分

即使剖开这些大的背景,仅从技术角度来说,横亘于本书作者面前的困难仍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甲午到辛丑这段时间(1894—1901),本身系晚清史上一段无比重要的时期。在所谓的“同光中兴”中,对内清朝在南方平定了太平天国(1864),在北方消灭了捻军(1868)、平定热河金丹...

评分

即使剖开这些大的背景,仅从技术角度来说,横亘于本书作者面前的困难仍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甲午到辛丑这段时间(1894—1901),本身系晚清史上一段无比重要的时期。在所谓的“同光中兴”中,对内清朝在南方平定了太平天国(1864),在北方消灭了捻军(1868)、平定热河金丹...

用户评价

评分

花了4天仔细拜读。把戊戌变法还原为实政改革之一环,将研究对象由改革建言者回归到改革实践者上,文笔流畅,问题意识鲜明,还兼及对甲午后权力格局变动等问题的思考。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仍是对“历验世务欲借镜西国以变神州旧法”这一变法“另面”的挖掘,是相当有益的深耕。练兵与矿产两章是我个人心头好。

评分

花了4天仔细拜读。把戊戌变法还原为实政改革之一环,将研究对象由改革建言者回归到改革实践者上,文笔流畅,问题意识鲜明,还兼及对甲午后权力格局变动等问题的思考。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仍是对“历验世务欲借镜西国以变神州旧法”这一变法“另面”的挖掘,是相当有益的深耕。练兵与矿产两章是我个人心头好。

评分

扫盲之作。甲午以后的实政改革是对洋务运动的继承和深化,无怪乎夏东元将这一时期也纳入洋务运动的范畴了。这一时期的两大硕果——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新军和以京师大学堂为代表的新式学堂——所带来的长远影响,至今都还在发挥着作用。

评分

光绪亲政期间,限制官僚体系对民资的控制,鼓励民间设立公司修筑铁路,规定铁路建设“事归商办,一切盈绌,官不与闻”,同时极力避免外国染指:“不得有洋商入股为要”。光绪逝后载沣上台,出昏招将铁路“收归国有”,实则把中国路权拱手让于异族,最终引发保路运动,清朝越年即亡。载沣,革命党的最强助攻。

评分

光绪亲政期间,限制官僚体系对民资的控制,鼓励民间设立公司修筑铁路,规定铁路建设“事归商办,一切盈绌,官不与闻”,同时极力避免外国染指:“不得有洋商入股为要”。光绪逝后载沣上台,出昏招将铁路“收归国有”,实则把中国路权拱手让于异族,最终引发保路运动,清朝越年即亡。载沣,革命党的最强助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