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海洋 动物 科普 生物 amazon
发表于2024-11-22
Hi赶海去 跟环境科学博士寻宝潮间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青年科学家趣谈科学! 一部海岸潮间带的寻宝指南, 一本潮间带探险家速成宝典,
20个奇趣的潮间带小视频,280余幅潮间带实物图,
带你寻宝三种典型的潮间带中近40余种动植物生态系统!
适合8-15岁孩子自主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作者对潮间带多年的观察研究,以及带领一群孩子认知潮间带生物知识的经历,以青少年喜欢的趣味笔触,以身边可见的潮间带生物为线索,引领孩子们认识生活在潮间带的“居民”,从而促使孩子们认识自然,亲近自然。通过各种有趣的地图,各种好玩的潮间带生物,以及教会孩子如何观察并识别各种潮间带生物的特性,让孩子们能学到更多书本外的科学知识。本书还配以精美的图片,写作上也追求轻松化,突出“趣”味,是一本少有的关于潮间带的科普读物。
精彩书摘
●梭螺——假装自己是圣诞树
生在海边的我,自小对大海充满了好奇和敬畏。自2000年进入厦门大学学习以来,一直在找机会探索厦门的潮间带。以前只专注于红树林区,以淤泥质滩涂为主,也涉及一些红树林周边的砾石区、礁石区和沙滩。
我对珊瑚的兴趣不亚于红树林。厦门位于台湾海峡,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理应有珊瑚分布,只是过去数十年城市化的建设和频繁的人为干扰,珊瑚也许已毁灭殆尽。直到我在某个生态保存尚好的海岛上看到了五彩斑斓的珊瑚,才说服自己相信厦门仍有珊瑚。珊瑚的分布通常从低潮带的下部开始,一直延伸到浅海。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珊瑚会在天文大潮时短暂露出水面,而大部分都淹没于海水中。早些年,在厦门一些人迹罕至的潮间带,偶尔还能捡到冲上岸的“海树”和珊瑚遗骸。现在若能捡到,可以立马去投注站买彩票了。
有一次,我选了一个天文大潮的日子,到厦门一个未对外开放的海岛上开展潮间带生物多样性调查。z低潮时,往常被淹没的一些区域也都露出来了。我在一片积水的水洼寻找里面的生物,发现了一些树枝状的柳珊瑚,有些柳珊瑚是趴着几只小型的具有橘黄色条纹的海蛇尾,有些柳珊瑚上还有“突起”,布满了紫色、黄色和黑色的斑点,好像挂满糖果的圣诞树。我用手一碰,“突起”居然变成了纯白色!原来,这是一只白色的呈梭形的梭螺,皎洁如玉的腹足,挂满紫色、黄色和黑色小圆点的“外套”,搭配圆唇肥嘴和呆萌小眼神,简直美呆了!
梭螺(梭螺科Ovulidae动物的统称)是一类造型独特、惹人喜爱的小型贝类。它们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暖海,只有少数种类分布于温带。生活在潮间带低潮带下部至潮下带的珊瑚礁、岩礁、泥沙或砂质海底,少数种类栖息较深。有趣的是,有些梭螺寄生在珊瑚的基部或枝杈上生活,并常以珊瑚等刺胞动物为食。根据张素萍和尉鹏(2011年)的报道,中国沿海共记录梭螺科动物30属71种。
之前提到的挂满糖果的“外套”其实是梭螺的外套膜,而非贝壳。外套膜对于软体动物而言异常重要,除可分泌贝壳、珍珠外,还能辅助摄食、呼吸、排泄、生殖和运动。梭螺只有在觉察周围环境安全,且自身异常放松的时候,才会完全将外套膜舒展开来,逐步包裹贝壳,直至完全覆盖,让人产生“贝壳上自带花纹”的错觉。当察觉有危险时,它会将外套膜迅速回收,连同柔软的身体藏进贝壳中。
梭螺们除了以贝类颜色和外套膜花纹装扮成靓丽的“圣诞树”隐匿在海树(柳珊瑚)上以外,还以寄主为食。恰好,这个过程被我记录到了。起初,我发现两只梭螺在一起打情骂俏,腹足搅在一起,以为是在做不可描述的事情。随后,左侧的那只梭螺爬开了,但另一只却始终在原地不动。我发现它通过外套膜和腹足的协作,已经将柳珊瑚的表层撕裂,并卷进去一大块,透过半透明的贝壳,还隐约可见壳内有柳珊瑚的轮廓和颜色。大人们常说“吃啥补啥”,那是否有小朋友看完后认为外套膜上的花纹是因为吃了类似花纹的柳珊瑚才出现的呢?其实这之间并没有相关性。
不同种类的梭螺,外套膜的花纹有较大差异;即使是同一种梭螺,不同的个体因其生长环境、寄生珊瑚的颜色和花纹,甚至个体年龄而均有变化。我们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当然,同样也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外套膜花纹一模一样的梭螺。艳丽的外套膜仿佛是梭螺画的妆容,比如“西式巧克力酱配南瓜汁妆”“唯美霉斑妆”“萌版海参妆”“黑白芝麻糊妆”“黑豆汤妆”和“缤纷糖果妆”等。梭螺贝壳的不同颜色以及外套膜的不同花纹实际上与其寄生的柳珊瑚的关系密切。这些寄生在柳珊瑚上的梭螺,贝壳颜色和外套膜花纹会随着所选择的寄主的变化而在生长过程中逐步变化,z终将自己与寄主合二为一,做到很好地“隐身”,从而降低被捕食的概率。
真是太奇妙了!
刘毅,环境科学博士,曾获英国z高自然保育奖——惠特莱奖、福特汽车环保奖、SEE•TNC生态奖等国内外知名环保奖项。现任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理事长兼总干事、IUCN世界保护地委员会(WCPA)及教育与传播委员会(CEC)委员、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绿行者环境保护公益中心副理事长、莆田绿萌滨海湿地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市海沧区绿萌滨海湿地保育中心主任、自然野趣讲师、厦门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SEE创绿家资助顾问、银杏伙伴、劲草伙伴。自2001年至今一直开展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和民间保育工作,同时开展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研究和科普工作。
出版:《Hi!赶海去——跟环境科学博士寻宝潮间带》《家在红树林》《海南红树林生态导览手册》《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软体动物》《阿水的湿地旅行日志》《飞吧小黑皮》等作品。
分别介绍了潮间带的生境和各种动植物,文字诙谐易懂。但照片质量有待提高,而且可能是由于印刷原因,感觉图片不太清晰。
评分分别介绍了潮间带的生境和各种动植物,文字诙谐易懂。但照片质量有待提高,而且可能是由于印刷原因,感觉图片不太清晰。
评分分别介绍了潮间带的生境和各种动植物,文字诙谐易懂。但照片质量有待提高,而且可能是由于印刷原因,感觉图片不太清晰。
评分分别介绍了潮间带的生境和各种动植物,文字诙谐易懂。但照片质量有待提高,而且可能是由于印刷原因,感觉图片不太清晰。
评分分别介绍了潮间带的生境和各种动植物,文字诙谐易懂。但照片质量有待提高,而且可能是由于印刷原因,感觉图片不太清晰。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Hi赶海去 跟环境科学博士寻宝潮间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