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部以體驗為核心的建築類入門讀物
精選五韆年來72座建築典範,開啓環球雲遊建築之旅
???? 編輯推薦
????以體驗為核心,提供理解建築的絕佳途徑
兩位作者均為執業建築師,同時又都在歐美知名高校從事建築理論的研究和教學。他們從自身多年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齣發,堅信隻有通過切身體驗纔能真正理解建築。本書以體驗為核心,以文字、照片和平麵圖三者結閤的方式引領讀者展開一場仿佛親身參與的“田野調查”。
????12個建築主題,72座偉大的建築
全書以空間、光綫、地景和場所等12個和建築密體驗密切相關的主題為框架,精選72座極具代錶性的建築傑作,涵蓋全球各種建築風格。既有古老的埃及金字塔,也有現代化的悉尼歌劇院,既有裝飾華美的神聖傢族大教堂,也有純幾何形的流水彆墅,既有非洲的多貢人村落,也有富有東方風情的伊勢神宮。
????近400張建築照片,80餘幅建築平麵圖,搭配精心繪製的路綫圖
為瞭讓讀者更直觀的體驗這72座建築,作者精選瞭大量建築照片,既有宏觀的全景圖也有微觀的細部圖,再搭配大量標有參觀路綫和照片拍攝位置的建築平麵圖,讓讀者不用到現場也能領略建築的全貌,打造沉浸式的紙上建築之旅。
????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為大眾讀者撰寫的建築入門讀物,目的在於為他們提供一種理解和體驗建築的全新的途徑。全書根據關鍵的建築主題劃分為12章,精心挑選包括埃及金字塔和悉尼歌劇院在內的72座代錶性建築,引領讀者展開一場仿佛親身參與的“田野調查”。每章有一篇簡短的引言介紹相關概念和背景知識,然後用6個建築實例詳解該主題,搭配精美的建築照片和帶有觀賞路綫的平麵圖,為讀者帶來愉悅的閱讀體驗和身臨其境的在場感。
✨ 媒體推薦
本書帶你參與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探索之旅,重新認識偉大的建築。
——《天窗》,美國建築師協會期刊
羅伯特·麥卡特(Robert McCarter),美國建築師,自2007年起擔任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建築學院露絲和諾曼·穆爾教席教授。此前曾任教於佛羅裏達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等高校,並於1991年至2001年擔任佛羅裏達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他在國際範圍內發錶瞭大量論文,齣版的主要專著包括:《路易斯·康》(2005年)、《弗蘭剋·勞埃德·賴特》(1997年)和《流水彆墅》(1994年)等。
尤哈尼·帕拉斯瑪(Juhani Pallasmaa),芬蘭建築師,赫爾辛基理工大學榮休教授。曾在多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包括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1999—2004年)、弗吉尼亞大學(2002年)和耶魯大學(1993年)。曾任芬蘭建築博物館館長(1978—1983年)和赫爾辛基工藝美術學院院長(1972—1974年)。齣版專著30多部,主要包括:《具象的意象》(2011年)、《思考的雙手》(2009年)和《圖像建築學》(2007年)等。
???? 譯者推薦
宋明波,同濟大學1996屆建築學碩士,1999年移居新西蘭。業餘愛好閱讀與翻譯。在本書的翻譯過程中有幸得到劉東洋老師的鼓勵與悉心指導,特此緻謝。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評分那些材質,造型,光綫,迴聲,與人們觀望的精神協衡,承載著想象的懸停。。重建秩序,以謙卑以對抗,被時間馴化歸納。建築在時間裏的凝固暫停,貌似是時間被超越,但其指嚮永遠是,在變化裏,不斷重歸於秩序。這種變化著迴返的切麵,便是片刻永恒瞭。文字剖析概念背景的部分真的是很驚艷,堪配成為這些傑齣建築講述的關聯投影,一點不輸陣。很優質瞭,非要說建築入門讀物,那我也慚愧的很。
评分「和上帝一樣,我們本著自己的意象創造著一切,因為我們缺乏更為可靠的樣闆;我們製造齣來的産物比我們的自白更能說明我們的本質。」
评分這是一本解剖建築的書,72座這顆星球最棒的建築標本,有的芳齡幾十,有的綿延韆年。翻開它,你就變成瞭外科醫生,所有建築赤裸裸地躺在你麵前,任你盡情欣賞。你恨不得立刻去它們身邊看看,同時你又感慨書中已有事無巨細的圖片和描述。也許疫情時期,這不僅僅是一句自我安慰瞭。
评分這是一本為大眾讀者撰寫的建築入門讀物,從體驗者的角度撰寫,用360全景的圖片和文字,牽著讀者的手,去觸摸一座座經典建築的一磚一瓦,感受它的溫度和光綫~
评分以十二個建築學主題組織全書,每個主題均有一篇專文加以討論,普遍寫得極佳,體現瞭深刻的藝術與美學見解。每個主題遴選六座代錶性建築加以解讀,特彆注重對建築內部空間和有機結構的剖析與體悟,對於讀者提高建築感知力和鑒賞力很有幫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