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未读·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英] 詹姆斯·汉密尔顿
出品人:
页数:232
译者:王兢
出版时间:2020-5
价格:68
装帧:精装全彩
isbn号码:9787540256234
丛书系列:里程碑文库
图书标签:
  • 博物馆
  • 英国
  • 艺术
  • 科普
  • 历史
  • 艺术史
  • 纪实
  • 里程碑文库
  • 历史
  • 艺术
  • 文化
  • 博物馆
  • 大英博物馆
  • 文物
  • 考古
  • 英国
  • 世界文明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为世界上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从一座胡乱堆放着藏品的小仓库,历经几百年,逐渐发展成了拥有800多万件跨越人类文明发展全过程的各类藏品并享誉世界的公众博物馆。它创造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宝藏,但它是如何出现的?作为一座面向公众的博物馆,它又是如何去吸引那些“好学求知之人”的?

本书作者詹姆斯·汉密尔顿从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讲起,带领读者回顾了这座命运坎坷的博物馆成立之初的社会、文化背景,其后逐渐扩张的过程,以及在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那些人,和博物馆本身对英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詹姆斯·汉密尔顿(James Hamilton),致力于探索艺术与科学边界的英国艺术史学家、传记作家、艺术馆馆长;有多部著作面世,作品经常从多重角度介绍19世纪前半叶伦敦的艺术、科技领域,尤其关注那些横跨艺术、文学、科学领域的艺术家。汉密尔顿曾先后担任谢菲尔德、利兹、伯明翰等地艺术馆的馆长。自2013年起,他一直任巴伯艺术学院资深会员。

目录信息

开场白
1 开端
2 18世纪的大英博物馆
3 19世纪初博物馆的运营
4 1821—1846年间的重建
5 19世纪中叶
6 从维多利亚时代到20世纪
7 20世纪
8 进入21世纪
附录
致谢和许可
图片来源
参考书目
注释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博物馆原意“缪斯的殿堂”,历史悠久,可上溯至古埃及托勒密时代,不过,现代博物馆是17、18世纪伴随“公众”概念的普及才出现的。在当时,公众指的是作为文学艺术的接收者、消费者和批评者,与现代概念的“公众”是有区别的,说明这个概念本身是演化的。《大英博物馆》这部作...  

评分

今天朋友论文发表,他跟我说研究博物馆史的同行太少了。嗯,我还是非常开心看到这本书的中译本的。我向来同情译者,著名的争议译者姜志辉老师的《知觉现象学》的错误不少,但中文版是2001年出版的, 比英文版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出版还要早一年,在没有英文版参考的情...

评分

今天朋友论文发表,他跟我说研究博物馆史的同行太少了。嗯,我还是非常开心看到这本书的中译本的。我向来同情译者,著名的争议译者姜志辉老师的《知觉现象学》的错误不少,但中文版是2001年出版的, 比英文版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出版还要早一年,在没有英文版参考的情...

评分

博物馆原意“缪斯的殿堂”,历史悠久,可上溯至古埃及托勒密时代,不过,现代博物馆是17、18世纪伴随“公众”概念的普及才出现的。在当时,公众指的是作为文学艺术的接收者、消费者和批评者,与现代概念的“公众”是有区别的,说明这个概念本身是演化的。《大英博物馆》这部作...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前几天澎湃看了大英博物馆相关的文章,想入手这本书看看,感觉很不错,翻译流畅,也很有料。

评分

休憩104th,我向来比较看得起这种“壹事纪始”类发展史社科书籍,自打破除识念障以后,再不觉得任何事是理所当然的,今日司空见惯之事形成时必经不少坎坷波澜。大英博物馆也不例外,最开始没有斯隆父女无私推动,只怕现在博物馆还是各自为战的若干个人藏品间。而成立之后一样麻烦众多,守卫意识不强的时候,一个哥们拿肥鹅和豌豆贿赂门卫,偷走了若干珍贵版画;而更日常的凶险在于钱不够花,于是博物馆在坚决不收门票的前提下开始贩卖文物石膏雕像等等周边;这些现实的段子不但有趣,还彰显了问题从暴露到解决的全过程,既长知识,且仰慕了先贤事迹,还可以作为思维锻炼,是又有趣又有用的好书。

评分

史上第一座博物馆,创立也是充满艰辛,了解背后的历史,不单单只是储存物品的地方,还是能满足我们求知欲的地方。

评分

一本小书,随手随时可以读完。推荐对博物馆感兴趣的人群阅读。

评分

不愧是人类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创建之初就确立了向所有人免费开放这一原则,成为后世博物馆遵循的典范。原来国家美术馆、自然博物馆和不列颠图书馆都是从不列颠博物馆分出去的。本书译者在一些翻译处理上与我理念相同:第156页的译者注没有搞成半页篇幅的人名小百科,正文人名不附英文,而是统一整理成了译名对照表(不过我认为应该按姓而非名的首字拼音排序)。译笔生花,用词考究,但我不清楚有些成语的使用是否过重了(即原文并没有成语这么华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