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修身,日本长谷川商会会长,作为日籍华人代表回到中国时,离奇地因“心脏破碎”而去世。因此,记者开始了对林修身生前故事的探询与追踪。然而,经过各个不同人物的讲述之后,林修身的形象却越来越难以辨认,被构建起来的个体历史同时也在被解构。
在民族国家、性别政治、道德伦理、情爱欲望的种种重负之下,一个“剥洋葱”式的故事逐层呈现。“我于是分明地意识着那心的消失过程。它确凿地存在,然后渐渐地化为尘埃”。
陈希我,作家、文学博士。曾获人民文学奖、英国笔会奖,两度登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登首届《收获》排行榜,英文版《冒犯书》进入美国《洛杉矶书评》“中国当代最佳小说12部”,五次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英国《经济学人》称其为“特立独行的作家”。
下坠,下坠,下坠 文 | 陈希我 (本文首发于 [收获 微信公众号)] 那时候还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东京,我读到了一本书,《日本的华侨》(《日本の華僑》,著者:菅原幸助。発行所:朝日新聞社),里面一些内容匪夷所思: 一个叫薛来宏的华侨,战后是日本德富企业的社长,太...
评分 评分 评分下坠,下坠,下坠 文 | 陈希我 (本文首发于 [收获 微信公众号)] 那时候还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东京,我读到了一本书,《日本的华侨》(《日本の華僑》,著者:菅原幸助。発行所:朝日新聞社),里面一些内容匪夷所思: 一个叫薛来宏的华侨,战后是日本德富企业的社长,太...
评分下坠,下坠,下坠 文 | 陈希我 (本文首发于 [收获 微信公众号)] 那时候还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东京,我读到了一本书,《日本的华侨》(《日本の華僑》,著者:菅原幸助。発行所:朝日新聞社),里面一些内容匪夷所思: 一个叫薛来宏的华侨,战后是日本德富企业的社长,太...
越读越不想接近真相了,太赤裸裸,已经起了恶心感。对经常在日记里剖析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动机背后的动机这样的人来说,很多心理变化、忏悔、拆解等都不陌生,但读来依旧震撼。痛苦诘问自己,还要再痛苦审视诘问。林修身的境况从外部视角已经写得大致明白了,在那颗破碎的心说话前,几乎取得了他人的谅解,我们会同情他,说境况如此,情有可原,他也是受害者……诸如此类的话。但这颗心偏偏跳出来:“受害不是施害的理由,也不是撒谎的理由,受害者并不天然占有道德优势,也没有道德豁免权。”只是这颗心的忏悔原来竟也修饰自己,而香织所说的又可信吗?每个人都武装自己,没有人例外,“所有的叙述都在寻找容器,借以装上自己的酒。”我最后的防线只剩下:每个人的叙述里有他们的真实。
评分极强烈的挖掘、深入、解剖、建构、解构,个人色彩浓厚,很陈希我,很精彩。 看的很疼很痛很累很真实。 于黑暗中找寻希望之光,有《心!》这样的书写,中国当代文学仍有希望。 可是对人性,真的不能报太大的希望。
评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陈希我《心!》的写作姿态 读陈希我《心!》,很容易顺藤摸瓜其师承:林修身善恶面孔的瞬间转换,是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中人心的瞬息万变;符号“U”的象征意义,是与鲁迅笔下的“阿Q”隔空对话;剥洋葱式的解构写作,是继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后的又一次盛大狂欢……不难说,这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心!》不仅仅是各大家之“技”的继承、融合与创新,更是对“人性、人心”主题的更深邃的叩问与挖掘,成为当代文坛不可或缺的,独树一帜的存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是陈希我《心!》的写作姿态,一个真正的作家的姿态。
评分越读越不想接近真相了,太赤裸裸,已经起了恶心感。对经常在日记里剖析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动机背后的动机这样的人来说,很多心理变化、忏悔、拆解等都不陌生,但读来依旧震撼。痛苦诘问自己,还要再痛苦审视诘问。林修身的境况从外部视角已经写得大致明白了,在那颗破碎的心说话前,几乎取得了他人的谅解,我们会同情他,说境况如此,情有可原,他也是受害者……诸如此类的话。但这颗心偏偏跳出来:“受害不是施害的理由,也不是撒谎的理由,受害者并不天然占有道德优势,也没有道德豁免权。”只是这颗心的忏悔原来竟也修饰自己,而香织所说的又可信吗?每个人都武装自己,没有人例外,“所有的叙述都在寻找容器,借以装上自己的酒。”我最后的防线只剩下:每个人的叙述里有他们的真实。
评分人是多面的、复杂的,当你越想认识一个人时,往往越来越看不清。尤其是在民族国家、性别政治、道德伦理、情爱欲望的种种重负之下,一层一层剥开的,是怎样的心。“我于是分明地意识着那心的消失过程。它确凿地存在,然后渐渐地化为尘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