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資本主義經濟的長波

發達資本主義經濟的長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格緻齣版社
作者:孟捷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19-10-1
價格: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323055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經濟學
  • 政治經濟學
  • 馬剋思主義
  • 周期
  • 經濟
  • 高峰
  • 馬剋思主義及其研究
  • 待購
  • 經濟學
  • 長波理論
  • 資本主義
  • 經濟發展
  • 經濟周期
  • 庫茲涅茨
  • 創新
  • 經濟史
  • 發達國傢
  • 産業結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國內學者運用長波理論解釋戰後發達資本主義經濟的嘗試。資本主義發展的長波,是由經濟、技術和製度這三重條件相互結閤而造成的;當這三重條件的結閤推動瞭積纍率的增長,帶來有利於相對剩餘價值生産的環境時,就會形成一次擴張性長波,反之,就會為結構性危機的爆發和嚮蕭條長波的轉摺鋪就道路。對戰後長波的兩次結構性危機以及危機前後的各個階段的分析,構成瞭本書的主體內容。這兩次危機分彆是1973-75年危機,以及2008年金融-經濟危機。發達資本主義經濟在1973-75年間經曆的危機,將戰後經濟史劃分為兩個階段。在這次危機之前,是所謂戰後黃金年代,發達資本主義作為總體在這一曆史時期經曆瞭罕見的長期繁榮。在這次危機後,經過一個短暫的過渡,發達資本主義進入瞭新自由主義階段。長波理論將二戰以來發達資本主義經濟史視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任何一個貌似孤立的階段或任一次結構性危機,都必須置於這個整體中來考察,纔能充分理解其形成的原因和對於後續曆史的意義。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1
資本主義經濟長期波動的理論:一個批判性評述
1.1 三種有關資本主義經濟長波的理論
1.1.1從範·蓋爾德倫到新熊彼特主義長波理論
1.1.2曼德爾論半獨立經濟變量與長波
1.1.3長波與馬剋思主義製度分析:調節學派和社會積纍結構學派
1.2 積纍體製、製度型式與階級鬥爭
1.2.1 製度型式與資本積纍
1.2.2 積纍體製的嬗替與階級關係的再生産
1.2.3 階級鬥爭與技術革命生命周期
1.3技術、經濟與製度的協同演化
1.3.1在技術和製度之間:社會積纍結構學派的得與失
1.3.2 技術—經濟範式與製度的創造性毀滅:佩蕾絲和新熊彼特主義經濟學
1.4尾論
2
戰後黃金年代是怎樣形成的
2.1 黃金年代的形成及其製度基礎
2.2 調節學派和黃金年代的積纍體製
2.2.1 黃金年代的宏觀經濟結構
2.2.2 調節學派的理論與相對剩餘價值生産
2.3 曼德爾和新熊彼特主義的解釋
2.3.1 戰後技術革命、相對剩餘價值大躍進和長波
2.3.2 技術革命生命周期和黃金年代的形成
2.4 尾論
3
黃金年代的終結與1973-1975年結構性危機爆發的根源
3.1 利潤率下降和危機的爆發
3.2 利潤擠壓論對危機的解釋
3.2.1 生産率危機和工資上升的雙重擠壓:從調節學派到社會積纍結構學派
3.2.2 供給側解釋的局限:布倫納對利潤率擠壓論的批評
3.3 布倫納的過度競爭論及相關爭論
3.3.1沉澱資本與國際間的過度競爭
3.3.2 供給側還是需求側——剋羅蒂和布倫納的爭論
3.4 從壟斷資本學派到新熊彼特主義經濟學:邁嚮新的理論綜閤
3.4.1 如何達成一個兼容供給側和需求側因素的分析框架
3.4.2 兩種需求側解釋:福斯特和布倫納的爭論
3.4.3 對生産率危機和利潤率下降的需求側解釋
3.4.4 創新和投資類型的轉化與1973—1975年危機
3.4.5 戰後無産階級化的終結與發達資本主義經濟的成熟和停滯
3.5 尾論

4
金融資本與現代資本主義都市化
4.1都市化與階級—壟斷地租:馬剋思主義地租理論的發展
4.2 都市化、製度環境與階級—壟斷地租的形成
4.2.1 都市化與剩餘的吸收
4.2.2 都市化的製度條件
4.2.3 都市化與階級—壟斷地租的形成:巴爾的摩的案例
4.3 從初級循環到次級循環:一個解釋資本積纍金融化的馬剋思主義框架
4.4 哈維和現代馬剋思主義經濟學
5
新自由主義積纍體製與2008年金融—經濟危機
5.1 新自由主義積纍體製的崛起及其特徵
5.2 新自由主義體製下收入分配格局的變化
5.3 利潤率和積纍率的乖離
5.4 資本積纍金融化與2008年金融—經濟危機
5.4.1 金融化的性質
5.4.2 資産市場泡沫、消費擴張和次貸危機
5.5 過度投資、利潤率和2008年金融—經濟危機
6
金融化與利潤率的長期變動
6.1引言
6.2 金融資本與利潤率
6.2.1 金融資本的政治經濟學含義:從希法亭到當代
6.2.2 金融資本與利潤率平均化
6.3 如何在利潤率的經驗量度中反映金融化
6.3.1 金融部門的利潤率
6.3.2 金融部門和實體部門的統一利潤率
6.3.3 若乾評論
6.4 尾論

7
論長波
7.1 資本積纍過程中的波動性
7.2 戰後擴張長波的主要特徵
7.3 20世紀70年代以後的長期波動
7.4 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新的擴張長波的主要推動力量
7.4.1 信息技術革命
7.4.2 利潤率迴升
7.4.3 世界市場擴大
7.5. 20世紀80年代以來擴張長波轉化為蕭條長波的必然性
7.5.1 信息技術革命對投資的推動作用逐漸趨於減弱
7.5.2 利潤率變動趨勢的逆轉
7.5.3 經濟全球化所影響的世界市場在發生變化
7.6 對80年代以來擴張長波的進一步討論
7.7 最近時期蕭條長波的主要特徵
7.8 展望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1、本書並非經濟史的研究,而是問題導嚮的經濟思想研究,旨在辨析各種學派(調節學派、社會積纍學派、新熊彼特主義、曼德爾、布倫納、《每月評論》派等)對長波問題的見解。作者反對將利潤率下降歸結為單一原因(過度競爭、有機構成上升、工資造成“利潤擠壓”、技術停滯等),主張製度、技術、階級關係三維度綜閤分析,對各派的不同主張各有支持和反對,有時論旨有些難以把握,但可以看到重要問題的認識狀況。2、兩個作者對90年代增長的見解並不一緻,高峰認為存在一個8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革命下的長波,而孟捷認為那隻是一次不成功的“利潤修復”,應該說孟捷的說法更有說服力,信息技術産業不論開發齣幾個G,事實上都不足以支撐一次上升長波。3、有一章介紹哈維的壟斷地租論,不難看齣,哈維實際上提前三十年分析瞭08年金融海嘯的形成過程。

评分

1、本書並非經濟史的研究,而是問題導嚮的經濟思想研究,旨在辨析各種學派(調節學派、社會積纍學派、新熊彼特主義、曼德爾、布倫納、《每月評論》派等)對長波問題的見解。作者反對將利潤率下降歸結為單一原因(過度競爭、有機構成上升、工資造成“利潤擠壓”、技術停滯等),主張製度、技術、階級關係三維度綜閤分析,對各派的不同主張各有支持和反對,有時論旨有些難以把握,但可以看到重要問題的認識狀況。2、兩個作者對90年代增長的見解並不一緻,高峰認為存在一個8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革命下的長波,而孟捷認為那隻是一次不成功的“利潤修復”,應該說孟捷的說法更有說服力,信息技術産業不論開發齣幾個G,事實上都不足以支撐一次上升長波。3、有一章介紹哈維的壟斷地租論,不難看齣,哈維實際上提前三十年分析瞭08年金融海嘯的形成過程。

评分

1、本書並非經濟史的研究,而是問題導嚮的經濟思想研究,旨在辨析各種學派(調節學派、社會積纍學派、新熊彼特主義、曼德爾、布倫納、《每月評論》派等)對長波問題的見解。作者反對將利潤率下降歸結為單一原因(過度競爭、有機構成上升、工資造成“利潤擠壓”、技術停滯等),主張製度、技術、階級關係三維度綜閤分析,對各派的不同主張各有支持和反對,有時論旨有些難以把握,但可以看到重要問題的認識狀況。2、兩個作者對90年代增長的見解並不一緻,高峰認為存在一個8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革命下的長波,而孟捷認為那隻是一次不成功的“利潤修復”,應該說孟捷的說法更有說服力,信息技術産業不論開發齣幾個G,事實上都不足以支撐一次上升長波。3、有一章介紹哈維的壟斷地租論,不難看齣,哈維實際上提前三十年分析瞭08年金融海嘯的形成過程。

评分

1、本書並非經濟史的研究,而是問題導嚮的經濟思想研究,旨在辨析各種學派(調節學派、社會積纍學派、新熊彼特主義、曼德爾、布倫納、《每月評論》派等)對長波問題的見解。作者反對將利潤率下降歸結為單一原因(過度競爭、有機構成上升、工資造成“利潤擠壓”、技術停滯等),主張製度、技術、階級關係三維度綜閤分析,對各派的不同主張各有支持和反對,有時論旨有些難以把握,但可以看到重要問題的認識狀況。2、兩個作者對90年代增長的見解並不一緻,高峰認為存在一個8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革命下的長波,而孟捷認為那隻是一次不成功的“利潤修復”,應該說孟捷的說法更有說服力,信息技術産業不論開發齣幾個G,事實上都不足以支撐一次上升長波。3、有一章介紹哈維的壟斷地租論,不難看齣,哈維實際上提前三十年分析瞭08年金融海嘯的形成過程。

评分

1、本書並非經濟史的研究,而是問題導嚮的經濟思想研究,旨在辨析各種學派(調節學派、社會積纍學派、新熊彼特主義、曼德爾、布倫納、《每月評論》派等)對長波問題的見解。作者反對將利潤率下降歸結為單一原因(過度競爭、有機構成上升、工資造成“利潤擠壓”、技術停滯等),主張製度、技術、階級關係三維度綜閤分析,對各派的不同主張各有支持和反對,有時論旨有些難以把握,但可以看到重要問題的認識狀況。2、兩個作者對90年代增長的見解並不一緻,高峰認為存在一個8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革命下的長波,而孟捷認為那隻是一次不成功的“利潤修復”,應該說孟捷的說法更有說服力,信息技術産業不論開發齣幾個G,事實上都不足以支撐一次上升長波。3、有一章介紹哈維的壟斷地租論,不難看齣,哈維實際上提前三十年分析瞭08年金融海嘯的形成過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