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橋(1942-),原名董存爵,福建晉江人,台灣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董橋曾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研究多年。曾任職《明報月刊》、《明報》、《蘋果日報》。董橋撰寫文化思想評論及散文,在港台大陸出版作品數十多種。牛津出版所有著作集三十餘種:《沒有童謠的年代》、《回家的感覺真好 》 、《保住那一髮青山》、《倫敦的夏天等你來》、《從前》、《小風景》、《白描》等等。
董橋讀胡適讀了幾十年。一九六〇他到台灣升學那年胡適還在中央研究院院長任上,一九六二年他在台南讀大二胡適在台北南港逝世。有人說,胡適的學術過時了,胡適推行新文化的努力也隱入文化史的篇章裏了,董橋說今年五四也一百年了,他緬懷胡適對世界、對國家、對山河、對生靈的關愛和擔當。他說胡適是老派人,有些說法有些做法很像他父親那個年紀的人,有點偏見,有點冥頑,有點迂闊,有點可笑,有點親切。頌揚和謾駡聲中,胡適一輩子是台上的人物。這本《讀胡適》只讀他喜歡讀的胡適,抄他喜歡抄的胡適。他說,從前顧亭林勸人少著書,多抄書,胡先生說過,顧亭林是聰明人。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我有董桥老先生的签名本,有需要的朋友,似聊。谢谢!
评分太让人失望啊
评分董公一年一本书,他慢慢写,我细细读。胡先生开拓的众多疆域后人犁了又犁,他的故事后人写了又写。董公以一家之言成就胡先生旧人旧闻,时光无法倒流终于流去,光采无法磨灭永远留存,这是他的胡先生,也是我的董公。
评分董桥先生私人的阅读经验同体会,在当时情景同日后境遇之间来回十分自如。《读胡适》,只挑他喜欢的读。我会转身自己读胡适,还有读我不喜欢的部分。但我还是喜欢这本小书,老派人的可爱还是老派人识得。徐志摩给胡先生的信上说,我想你家比较宽舒,外加书香得可爱,就给我楼上那一间吧。
评分此書形式如古代小說,每小節都稱為「回」,回數還特地用紅色來印刷。這顯然是對胡適一生珍愛的脂評本《石頭記》的致敬,也是對胡適本人的致敬。胡適的事跡我並不陌生,但是由董橋寫出來,讀來特別熨帖,如在目前、活靈活現,那些情景令人嚮往,那些往事令人感歎。 如同董橋在書中說胡適待人接物是「老派」作風,其實他自己也是當代屈指可數的「老派」文化人了。 如果說余英時的《重尋胡適歷程》是「當代最傑出的知識分子論述現代最偉大的知識分子」,那麼這本書可以說是「當代最傑出的文化人寫現代最偉大的文化人」。五四雖已百年,胡適當年所關切的問題,現時還有許多尚未解決。董橋想必對這些問題、對這個國家、對這種文化也和胡適一樣地關切。在這樣的時候,董橋帶讀者重回五四運動、重溫胡適歷程,在欣賞美文的同時,更是引人思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