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

軟件測試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清華大學齣版社
作者:Gerald D. Everett
出品人:
頁數:214
译者:郭耀
出版時間:2008
價格:2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217862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軟件測試
  • 測試
  • IT
  • 軟件測試
  • 測試方法
  • 測試技術
  • 質量保證
  • 軟件工程
  • 測試用例
  • 自動化測試
  • 性能測試
  • 安全測試
  • 黑盒測試
  • 白盒測試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引言(第1章) 簡單介紹瞭測試的基本目標,從生活中非計算機相關的例子,比如購車過程中齣現的與測試類似的活動入手,形象地介紹瞭測試的基本目標。

* 準備知識(第2~5章) 簡要介紹瞭本書測試活動所使用的軟件開發生命周期模型,所采用的結構化測試技術的基本流程,以及流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問題。

* 常用軟件測試技術(第6~9章) 詳細介紹瞭常用的幾類測試技術,包括靜態測試、功能測試、結構(非功能)測試、性能測試等。針對每類測試技術中的每一個具體的技術都做瞭詳細的介紹與分析。

* 測試環境與自動化測試工具(第10~11章) 軟件測試離不開好的測試環境與自動化測試工具的支持。

* 測試結果的分析與解釋(第12章) 講解如何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如何閱讀和解釋測試結果,特彆是采用統計學的方法分析測試結果的方法。

* 一個跨越整個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測試實例(第13章) 通過針對一個應用進行整個軟件生命周期的測試的過程的介紹,讓讀者看到如何把前麵介紹的各種測試技術應用到實際的軟件測試中。

* 軟件測試高級知識(第14~15章) 包括復雜應用程序的測試,以及測試的未來發展方嚮的簡要探討。

由上述章節的安排可以看齣,本書不僅涉及瞭軟件測試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術,同時還介紹瞭一些普通的測試教程中很少涉及的內容,其中主要包括跨越整個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測試方法,以及用統計學的方法來進行測試結果的分析等。這些測試相關的理論有比較高的學術價值,可以為測試實踐活動提供更好的指導。

本書適閤從事軟件測試與軟件開發的IT從業人員或者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以及研究生閱讀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測試概述/1 1.1 概述/1 1.2 測試的目標與局限性/2 1.2.1 測試人員的思維/2 1.2.2 用戶級彆的非軟件測試——買車/3 1.2.3 開發人員級彆的非軟件測試——造車/4 1.2.4 測試的4個主要目標/7 1.2.5 開發公理——質量必須在開發時考慮,而不是測試時/9 1.3 測試的價值與開銷/9 1.3.1 市場級彆的非軟件測試——車輛安全與銷售額/10 1.3.2 估算失敗的開銷/10 1.3.3 Basili和Boehm的指數定律/11 1.3.4 Internet上的“淘金潮”/13 1.3.5 電子商務的緻命弱點/13 1.4 測試與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關係/13 1.4.1 軟件測試作為一項技術職業的發展史/13 1.4.2 好的軟件測試的10個準則/14 1.4.3 “GOSSIP”遊戲/18 1.5 軟件測試中的測試人員和開發人員的角色/19 1.5.1 軟件質量期望的簡史——“天堂的迷失”/19 1.5.2 測試人員在軟件開發中的角色/20 1.5.3 測試工具專傢在軟件開發中的角色/20 1.5.4 測試組中都有誰/21 1.6 關於軟件測試的觀點討論/21 1.7 本章小結/21 1.7.1 4個主要的測試目標/21 1.7.2 開發公理——質量必須在開發時而不是測試時考慮/22 1.7.3 軟件測試作為一項技術職業的發展史/22 1.7.4 好的軟件測試的10個準則/22第2章 軟件開發生命周期/24 2.1 概述/24 2.2 方法和工具/24 2.3 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發展/25 2.3.1 經典的SDLC/25 2.3.2 原型化方法/25 2.3.3 快速應用程序開發/26 2.4 逐步開發方法/27 2.4.1 生命周期階段/27 2.4.2 係統開發步驟/28 2.4.3 在各階段中的軟件測試/28 2.5 初始調研階段/30 2.5.1 進行企業分析/30 2.5.2 定義係統目的、目標和性能標準/31 2.5.3 評估係統和項目風險/32 2.5.4 評估係統和項目的可行性/33 2.5.5 通過JAD會議確認初始結論/33 2.5.6 獲得批準/34 2.6 分析階段/34 2.6.1 分析功能需求/34 2.6.2 分析已有係統文檔/34 2.6.3 訪談/34 2.6.4 調查研究/35 2.6.5 舉行JAD會議/35 2.6.6 觀察現有係統/35 2.6.7 記錄功能需求/35 2.7 設計階段/36 2.7.1 尋找可行的設計方案/37 2.7.2 評估可行的設計方案/38 2.7.3 舉行JAD會議確定並評估設計方案/39 2.7.4 選取最優的設計方案/39 2.8 初始構建階段/39 2.8.1 構建每個模塊的軟件/40 2.8.2 嚮用戶和項目投資方演示新的係統模塊/42 2.9 最終構建階段/42 2.9.1 構建並測試可投産的軟件/42 2.9.2 構建並測試可投産的數據庫或數據倉庫/43 2.9.3 安裝必要的新硬件和網絡連接/43 2.9.4 準備好所需的物理設施/43 2.9.5 測試硬件配置/43 2.9.6 完成所有文檔/43 2.9.7 爭取用戶同意開始運行/43 2.9.8 培訓參與人員和用戶/44 2.10 安裝階段/44 2.10.1 安裝係統組件/44 2.10.2 移交新係統/44 2.10.3 進行實施後評估/44 2.11 關於PDM的觀點討論/45 2.12 本章小結/45第3章 結構化測試概述/47 3.1 概述/47 3.2 軟件測試人員的清單/48 3.3 SPRAE——一個通用的結構化測試方法/49 3.3.1 規約/50 3.3.2 預先策劃/50 3.3.3 可重復性/50 3.3.4 責任說明/50 3.3.5 經濟性/51 3.4 關於結構化測試的觀點討論/52第4章 測試策略/53 4.1 概述/53 4.2 測試策略中的“棋子”/53 4.2.1 靜態測試/53 4.2.2 白盒測試/54 4.2.3 黑盒測試/55 4.2.4 性能測試/55 4.3 二維測試策略棋盤/56 4.4 三維測試策略棋盤/60 4.5 關於測試策略的觀點討論/62第5章 測試計劃/63 5.1 概述/63 5.2 測試計劃/63 5.3 測試用例/66 5.3.1 測試用例細節/67 5.3.2 動作/70 5.4 在現實世界中編寫測試計劃與測試用例/71 5.5 測試文檔標準/72 5.6 關於測試計劃的觀點討論/73第6章 靜態測試/74 6.1 概述/74 6.2 靜態測試的目標/74 6.3 靜態測試的備選文檔/74 6.3.1 軟件開發管理人員文檔/75 6.3.2 軟件開發人員文檔/76 6.3.3 測試人員文檔/76 6.3.4 管理員文檔/76 6.3.5 最終用戶文檔/77 6.4 靜態測試技術/77 6.5 跟蹤靜態測試所發現的錯誤/78 6.6 關於靜態測試的觀點討論/78第7章 功能測試/80 7.1 概述/80 7.2 從用況到功能測試用例/80 7.3 功能測試方法/83 7.3.1 用戶導航測試/83 7.3.2 事務界麵測試/83 7.3.3 事務流程測試/84 7.3.4 報告界麵測試/84 7.3.5 報告流程測試/85 7.3.6 數據庫測試/85 7.4 迴歸測試的方法/86 7.5 白盒測試技術/86 7.5.1 語句覆蓋技術/87 7.5.2 分支(簡單條件)覆蓋技術/87 7.5.3 復閤條件覆蓋技術/87 7.5.4 路徑覆蓋技術/88 7.5.5 循環覆蓋技術/89 7.5.6 直覺和經驗/89 7.6 黑盒測試技術/91 7.6.1 等價類技術/91 7.6.2 邊界值分析技術/92 7.6.3 預期結果覆蓋技術/93 7.6.4 直覺和經驗/95 7.7 本章小結/96 7.8 關於功能測試的觀點討論/98第8章 結構(非功能)測試/99 8.1 概述/99 8.2 接口測試/99 8.3 安全測試/100 8.4 安裝測試/101 8.5 冒煙測試/101 8.6 管理測試/102 8.7 備份和恢復測試/102 8.8 關於結構測試的觀點討論/103 8.9 本章小結/103第9章 性能測試/105 9.1 概述/105 9.2 負載規劃技術/105 9.2.1 性能負載需求文檔/106 9.2.2 性能負載峰值文檔/107 9.3 負載執行技術/108 9.3.1 負載上行到峰值/109 9.3.2 負載從峰值下行/109 9.3.3 峰值性能的度量/110 9.4 構件性能測試/110 9.5 往返性能/110 9.5.1 一個典型的性能響應麯綫/112 9.5.2 空測試係統中的周六峰值負載/114 9.5.3 周六的峰值負載組閤/115 9.5.4 周六負載的緻命缺陷/116 9.5.5 周六負載的緻命缺陷的修正/116 9.5.6 工作日負載性能計劃的執行/119 9.6 關於性能測試的觀點討論/119 9.7 本章小結/120第10章 測試環境/122 10.1 概述/122 10.2 模擬/122 10.3 基準/123 10.4 測試環境/123 10.5 測試環境的目標/124 10.6 好的測試環境及使用它們的原因/126 10.7 不好的測試環境及避免它們的原因/127 10.8 關於測試環境的觀點討論/128 10.9 本章小結/128第11章 自動化測試工具/130 11.1 概述/130 11.2 軟件自動化測試工具簡史/130 11.3 測試工具記錄/迴放範型/132 11.4 測試工具觸點範型/134 11.4.1 功能測試工具的觸點範型/134 11.4.2 性能測試工具的觸點範型/135 11.5 測試工具執行範型/137 11.6 測試工具帶來的好處/138 11.6.1 可重復性——投資迴報問題/138 11.6.2 可重復性的精度——技術問題/138 11.6.3 隱藏動作和結果的驗證——技術問題/139 11.6.4 時間點精度和分布——技術問題/139 11.6.5 完成手動測試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投資迴報問題/140 11.6.6 可復用性(迴歸測試)——投資迴報問題/140 11.7 測試工具帶來的問題/140 11.7.1 測試工具成本——財務、資源和技巧問題/140 11.7.2 一次性的測試安裝成本/141 11.7.3 測試工具的能力範圍/141 11.8 關於自動化測試工具的觀點討論/142 11.9 本章小結/142第12章 分析並解讀測試結果/144 12.1 概述/144 12.2 嘗試過的測試用例與成功的測試用例/144 12.3 關注單個缺陷的發現/147 12.4 關注缺陷積壓日誌的發現/148 12.5 關注缺陷集群的發現/149 12.6 以往錯誤發現模式的作用/153 12.6.1 使用以往項目缺陷曆史作為齣發點/154 12.6.2 在啓動新項目之前利用以往項目的缺陷曆史/156 12.6.3 在開始新項目時利用以往項目的缺陷曆史/157 12.6.4 在新項目過程中利用以往項目的缺陷曆史/159 12.7 Rayleigh麯綫——缺陷發現模式的瞄準綫/161 12.8 更多的缺陷跟蹤度量指標/164 12.9 關於測試結果的觀點討論/165 12.10 本章小結/165第13章 一個全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測試項目/167 13.1 概述/167 13.2 初始調研階段/168 13.3 分析階段/169 13.3.1 初始會議和結論/169 13.3.2 需求撰寫和復審——用況/171 13.3.3 需求靜態測試/172 13.3.4 使用靜態測試的結果修正和改進需求/172 13.3.5 完成測試策略/174 13.4 設計階段/175 13.4.1 支持係統的設計/175 13.4.2 應用軟件的邏輯設計/176 13.4.3 邏輯設計的靜態測試/177 13.4.4 設計測試計劃/177 13.5 初始構建階段/180 13.5.1 靜態測試/180 13.5.2 測試環境搭建和測試數據準備/181 13.5.3 功能測試/182 13.5.4 結構測試/183 13.5.5 性能測試/184 13.5.6 缺陷追蹤和分析/185 13.5.7 初始構建階段的結束/187 13.6 最終構建階段/188 13.6.1 靜態測試/188 13.6.2 功能測試/189 13.6.3 結構測試/189 13.6.4 性能測試/189 13.6.5 缺陷跟蹤和分析/190 13.7 實施階段/191 13.8 實施後階段/191 13.9 案例結束/191 13.9.1 小結/192 13.9.2 案例聲明/192第14章 復雜應用測試/193 14.1 概述/193 14.2 單級應用/193 14.3 兩級應用/195 14.4 三級應用/198 14.5 多級應用/201 14.6 關於復雜應用測試的觀點討論/206 14.7 本章小結/206第15章 測試的未來發展方嚮/208 15.1 概述/208 15.2 會增加對專業軟件測試人員需求的軟件開發的未來發展方嚮/208 15.3 軟件測試目前麵臨的挑戰/209 15.4 軟件測試近期麵臨的挑戰/209 15.5 軟件測試將要麵臨的挑戰/210 15.6 關於未來測試方嚮的觀點討論/211 15.7 本章小結/211參考文獻/213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