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地球上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火星成为人类最后的希望。
虽然前三批火星探险者都死于掌握神奇力量的火星人之手,但不屈不挠的人类终究还是得以在火星上安身立命。火星人销声匿迹,火星俨然成了另一个地球。
而地球老家上的矛盾日益加剧,毁灭性核战一触即发。定居火星的人类心怀故土,纷纷返回地球参战。地球和火星双双走向衰亡……
在火星这巨大的“火红色”背景之上,十三个浪漫婉转的故事会聚成一部独特而神奇的火星编年史。布拉德伯里以诗人般清秀隽永的笔触,渲染出一幅盛极而衰的火星文明图景,读来让人不胜唏嘘。
《火星编年史》不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是一部社会批判作品。布拉德伯里以极富创造性的想象力,给人以触及灵魂的震撼和冲击。 该书由一系列独立成章却又内在关联的短篇小说构成,讲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人类移民火星之后,火红色行星上发生的种种奇闻轶事。其中包含了布拉德伯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晚期在各类科幻杂志上发表的十三则短篇作品,作者在一个个小故事之间穿插了承前启后的简短插曲,从而使看似松散的单个故事巧妙地编结在一起,由此串成了一部宏篇巨制。 在《火星编年史》中,布拉德伯里不仅将卓绝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用优美而富于诗意的笔调勾勒出如梦似幻的火星世界,并以舒缓沉静的节奏直抒胸中沉郁激愤的情怀。经年积蕴的文学功底让布拉德伯里宛如一个匠人,把红色行星上神秘、浪漫的故事雕琢成一粒粒莹润的串珠,而贯穿全文的插曲铺垫则像一条纤巧的银链,与辉映着柔光的明珠构成了这件绝世珍宝,令人赞叹不已,感慨良多。
雷·布拉德伯里: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1920年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迄今已出版五百多篇(部)作品,涵盖短篇故事、长篇小说、诗歌、戏剧以及电影(电视)剧本。
布拉德伯里非凡的写作才能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他对幻想世界的细致刻画发人深省,折射出人类的劣根性和种种社会问题。
布拉德伯里的作品不仅在科幻界大受欢迎,更以其浪漫意境赢得了主流文学界的广泛赞誉,人们称他为“科幻界的爱伦·坡”。
书如其名,《火星纪事》(又译作《火星编年史》)由一系列按时间排列的短篇故事组成,讲述了人类在火星短暂的殖民史。布拉德伯里那诗一般的语言让人感到这其实却更像一本散文诗集,比起科学、政治上的技术细节、宏观叙事,作者更着力于意象与意境的营造,在殖民史中描绘出若干...
评分布拉德伯里是一个诗人,他却了解美国文化天性里的粗鲁暴虐。因粗鲁而暴虐,一种最残酷的暴虐,在毁掉美好事物时眼睛都不眨一下,甚至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火星纪事》因此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挽歌。 “一切文学都是象征性的,”博尔赫斯在为《火星纪事》写的序言中说。有什么理由...
评分这本书由一个大体的事件脉络统领许多短篇和一些小片段组成,就像一张概念音乐专辑,即统一又拥有各个主要篇章各自的主题。背景大概是地球派小分队探索火星,人们移民到火星,然后地球爆发大战后人们又回到了地球,只有极少数人留下。而这些故事讲述了其中很多个环节的记忆。 ...
评分布拉德伯里这部浪漫、热情、激情的《火星纪事》真的很不错,站在人类自身的立场和反面作了不少思考和讽刺(当然要你用心体会)。 我们不叫火星,我们叫”泰尔“! 很好。 当如果人类真的只剩下人类的时候,我们会哭吗?
评分主题原来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评分火星人不过是镜子,照的是我们的爱欲恨惧。表面上是殖民拓荒史,主题还有深邃、宽广得多。有佳句、有佳章。作为编年史虽然不太一致,倒不影响什么。
评分主题原来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评分人类的未来,以及相关未来的回忆。
评分多幕剧交汇而成的外太空殖民史和人类末世预言,这可以称作社会派科幻吗?初看平淡久则入迷,看似碎裂实则宏大,名为科幻暗喻人类。空旷荒凉的火星和孤独寂寥的死城令人过目不忘,诗意盎然,意蕴悠长。《地球人》篇的冷遇和幻像;《第三探险队》篇的心灵感应;《夜晚的相会》篇的不同时空交汇;《厄舍古屋的续篇》篇的对道德风尚委员会的反讽;《火星人》篇里火星人根据人类的情感力量而被迫不断变幻的身份;《静寂的城镇》篇里孤独的寻找和黑色的相遇;《漫长的岁月》篇里寂寞的慰藉;《细雨将至》篇的喧闹和崩塌;《百万年郊游》篇意味深长的结局……火星人就在那——就在运河里——倒映在河水中……潺潺细流掩映,火星人默默深长地凝视着他们,很久,很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