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學原理

摩擦學原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清華大學齣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溫詩鑄
出品人:
頁數:450
译者:
出版時間:2008-9
價格:5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217946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摩擦學
  • 專業
  • 科學
  • 溫詩鑄
  • 工業
  • 摩擦學
  • 原理
  • 機械工程
  • 材料科學
  • 錶麵工程
  • 磨損機製
  • 潤滑理論
  • 接觸力學
  • 工程應用
  • 摩擦學基礎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摩擦學(tribology)是有關摩擦、磨損與潤滑科學的總稱。它是研究在摩擦與磨損過程中兩個相對運動錶麵之間相互作用、變化及其有關的理論與實踐的一門學科。由於摩擦引起能量的轉換、磨損則導緻錶麵損壞和材料損耗,而潤滑是降低摩擦和減少磨損的最有效的措施。摩擦、磨損與潤滑三者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

摩擦學的研究對於國民經濟具有重要意義。據估計,全世界大約有1/2~1/3的能源以各種形式消耗在摩擦上。而摩擦導緻的磨損是機械設備失效的主要原因,大約有80%的損壞零件是由於各種形式的磨損引起的。因此,控製摩擦減少磨損、改善潤滑性能已成為節約能源和原材料、縮短維修時間的重要措施。同時,摩擦學對於提高産品質量、延長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和增加可靠性也有重要作用。由於摩擦學對工農業生産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響,因而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成為近三十年來迅速發展的技術學科,並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

摩擦學問題中各種因素往往錯綜復雜,涉及多門學科,例如,流體力學、固體力學、流變學、熱物理、應用數學、材料科學、物理化學,以及化學和物理學等內容。因此多學科的綜閤分析是摩擦學研究的顯著特點。

由於摩擦學現象發生在錶麵層,影響因素繁多,這就使得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都較為睏難,因而理論與實驗研究的相互促進和補充是摩擦學研究的另一個特點。隨著理論研究的日益深入和科學技術日益先進,目前摩擦學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勢正由宏觀進入微觀; 由定性進入定量; 由靜態進入動態; 以及由單一學科角度的分析進入多學科的綜閤研究。

目前已經有各種有關摩擦學的書籍齣版,但大都偏重於介紹摩擦學的部分領域。本書試圖全麵地闡述摩擦學整個領域的基本理論與應用,以使讀者獲得較係統的知識和瞭解本學科的全貌。全書共計25章,可以分為3部分: 第1~10章介紹流體潤滑理論; 第11~18章論及彈性流體動壓潤滑與邊界潤滑理論; 第19~25章闡述摩擦與磨損問題。

本書試圖盡可能地介紹摩擦學最新的研究領域和發展趨勢。關於本學科的經典內容,凡屬基礎理論,也都力求陳述清楚。

本書是在參閱大量專業文獻,總結我們自己多年來的科學研究和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編寫而成。它是一本適閤研究生和大學生使用的教學參考書,亦可供從事摩擦學研究和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

由於摩擦學涉及的範圍較廣,而本書的篇幅有限,因此,在取材和論述方麵必然存在不少缺點,敬請廣大讀者提齣批評指正。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清華大學摩擦學研究所的同事和研究生的熱情支持和幫助,在此對他們錶示真誠的感謝。

著者簡介

溫詩鑄,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係教授。1932年乍於江兩省豐城市。1955年畢業乾清華大學機械製造係後留校任教,曆徵機做設計教研室主任、摩擦學研究室豐仟、摩擦學國傢再點實驗事主任。長期從事機械設計與理論專業的教學和研究,齣版《摩擦學原理》、《摩擦學原理(第2版)》、《 耐磨損設計》、《彈性流體動力潤滑》、《納米摩擦學》等5部著作,發錶學術淪文500餘篇。獲國傢自然科學奬二等奬,國傢技術發叫奬三等奬,全國優秀科技圖書奬一、二等奬,以及省部級科技進步奬等共19項。1999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2印獲得何粱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奬。

黃平,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1957年生韆黑龍汀省齊齊哈爾市。1989年牛業於清華在學工程力學係,獲博士學位。曾徵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傢重點實驗室工作,任中心實驗室主任。現任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設計及理淪研究所昕長,國傢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長期從事飢械設計與理論專業的教學和研究,齣版《機械零件及機構常用圖冊》、《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設計》以及《摩擦學原理(第2片版)》等教材和著作4部,發錶學術論文100餘篇。獲國傢自然科學奬、國傢技術發明奬三等奬以及省部級科技進步奬等共7項。

圖書目錄

第1篇 潤滑理論與潤滑設計
第1章 潤滑膜特性
1.1 潤滑狀態
1.2 潤滑油的密度
1.3 流體的黏度
1.4 非牛頓特性
1.5 潤滑劑的濕潤性
1.6 黏度的測量與換算
參考文獻
第2章 流體潤滑理論基礎
2.1 雷諾方程
2.2 流體動壓潤滑
2.3 接觸問題的彈性力學基礎
2.4 彈性流體動壓潤滑(入口分析)
2.5 潤滑脂的潤滑
2.6 潤滑狀態圖
參考文獻
第3章 潤滑計算的數值解法
3.1 雷諾方程的數值解法
3.2 能量方程的數值解法
3.3 彈性流體動壓潤滑數值解法
3.4 多重網格法求解潤滑問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典型機械零件的潤滑設計
4.1 滑塊與止推軸承
4.2 徑嚮滑動軸承
4.3 靜壓軸承
4.4 擠壓軸承
4.5 動載軸承
4.6 氣體軸承
4.7 滾動軸承
4.8 齒輪潤滑
4.9 凸輪潤滑
參考文獻
第5章 特殊流體介質潤滑
5.1 磁流體潤滑
5.2 微極流體潤滑
5.3 液晶潤滑
5.4 水薄膜潤滑中的雙電層效應
參考文獻
第6章 潤滑狀態轉化與納米級薄膜潤滑
6.1 潤滑狀態轉化
6.2 納米液體薄膜潤滑
6.3 納米薄膜潤滑數值分析
6.4 納米氣體薄膜潤滑
參考文獻
第7章 邊界潤滑與添加劑
7.1 邊界潤滑及其類型
7.2 邊界潤滑的理論
7.3 潤滑油的添加劑
參考文獻
第8章 潤滑失效與混閤潤滑
8.1 粗糙度及材料黏彈性對潤滑失效的影響
8.2 流體極限剪應力對潤滑失效的影響
8.3 溫度效應對潤滑失效的影響
8.4 混閤潤滑狀態
參考文獻
第2篇 摩擦磨損機理與控製
第9章 錶麵形態與錶麵接觸
9.1 錶麵形貌參數
9.2 錶麵形貌的統計參數
9.3 錶層結構與錶麵性質
9.4 粗糙錶麵的接觸
參考文獻
第10章 固體摩擦與控製
10.1 摩擦的基本特性
10.2 宏觀摩擦理論
10.3 微觀摩擦理論
10.4 滑動摩擦
10.5 滾動摩擦
10.6 摩擦的其他問題與摩擦控製
參考文獻
第11章 磨損特徵與機理
11.1 磨損的分類
11.2 磨粒磨損
11.3 黏著磨損
11.4 疲勞磨損
11.5 腐蝕磨損
參考文獻
第12章 宏觀磨損規律與磨損理論
12.1 摩擦副材料
12.2 磨損過程麯綫
12.3 錶麵品質與磨損
12.4 黏著磨損理論
12.5 能量磨損理論
12.6 剝層理論與疲勞磨損理論
12.7 磨損計算
參考文獻
第13章 抗磨損設計與錶麵塗層
13.1 潤滑劑與添加劑選擇
13.2 摩擦副材料選配原則
13.3 錶麵塗層
13.4 塗層性能測試
參考文獻
第14章 摩擦學實驗與狀態檢測
14.1 摩擦學實驗方法與裝置
14.2 磨損量的測量
14.3 摩擦錶麵形態分析
14.4 磨損狀態檢測
14.5 磨損失效分析
參考文獻
第3篇 應用摩擦學
第15章 微觀摩擦學
15.1 微觀摩擦
15.2 微接觸與黏著現象
15.3 微觀磨損
15.4 分子膜與邊界潤滑
參考文獻
第16章 金屬成形摩擦學
16.1 成形中的力學基礎
16.2 鍛造摩擦學
16.3 拉拔摩擦學
16.4 軋製摩擦學
參考文獻
第17章 生物摩擦學
17.1 生物軟組織的力學基礎
17.2 關節潤滑液的特性
17.3 人和動物關節的潤滑
17.4 人工關節的摩擦與磨損
17.5 其他生物摩擦研究
參考文獻
第18章 空間摩擦學
18.1 空間機構與空間摩擦學的特點
18.2 空間摩擦學性能分析
18.3 空間潤滑劑
18.4 空間潤滑特性
18.5 加速壽命試驗及其裝置
參考文獻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