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菲尔丁(1707年-1754),18世纪最杰出的英国小说家,戏剧家。18世纪英国启蒙运动的最大代表人物之一,是英国第一个用完整的小说理论来从事创作的作家,被沃尔特·司各特称为“英国小说之父”。在《约瑟夫·安德鲁斯》、《弃婴托姆·琼斯的故事》和《阿米莉亚》中,菲尔丁奠定了至19世纪末一直支配着英国小说的全面反映当代社会的现实主义传统。他对文学的最大贡献是他创作的现实主义小说。菲尔丁和丹尼尔·笛福、塞缪尔·理查逊并称为英国现代小说的三大奠基人。
没看完,抱歉,陈腐乏味满是槽点,我怀疑另一个英国人理查逊的文风也好不到哪里去....萨德会说,把贞洁女人爱情捆在一起是为破局,作为前戏而攻破现世的套路。菲尔丁其实也有这层意思?但他絮叨、拘泥,而且陈腐,陈腐啊!不如萨德生猛一直活到今天,不如福楼拜形式完美也不如...
评分 评分琼斯的一生真可谓是永远在沸腾着的开水,冒着泡,散发着热气,把对此感到好奇的人也通常熏得满头蒸汽。其中的起承转合既连贯又毫不冲突,让人感觉是那么的连贯。除了结构和构思极巧以外,人物形象也塑造的极为成功;而每卷伊始都会有一个评论来发表作者的观点的。 结构 ...
评分 评分有人评价汤姆琼斯说,他是一个最真实的男人。他的风流成性,是因为他能直面自己的感情,顺着自己的天性,他的内心仍然将自己爱的女人作为最后的心理归宿。 如此而言,是不是也可以说,潘金莲,爱玛是最真实的女人呢? 好像在爱情世界里,有两种评判标准,对男人和对女人是两种...
一般人很难有耐心一鼓作气愿意把这本1000多页的皇皇巨著看完,但是,我还是看完了。虽然对其中每册第一章说理的厌烦,但是又很难抛弃这部分内容去完整的理解作者所思所想。虽然毛姆不愿意将小说作为说理育人的工具,但是用小说的情节很难不做到这些本不愿讲,但有绕不开的东西。我看的是萧乾翻译的一版,有人说不怎么好,但是有的句子翻译的确认很美,毛姆的写作手法与菲尔丁的很多类似,或者说是毛姆学习了菲尔丁不少东西,但是他取长补短少了菲尔丁的一些繁琐,多了诙谐幽默与智慧。
评分到了250页后才真正好看起来
评分正如浪漫派诗人柯勒律治所说:“读完理查逊后捧读菲尔丁的书,如从火炉烘烤的病房出来走入五月惠风和畅的露天草地上。”
评分很好看。语言风趣,揭露批判都是戏谑式的,情节有趣,对男主其实很偏爱,为了反衬汤姆,对布利非的讽刺比较尖刻
评分菲尔丁的语言极其幽默风趣,虽然叙事中插入了太多作者的评述,不过那个时期的作品多是这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