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1868—1944)生于一八六六年,二十岁时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从这著名的最高学府毕业后,又进一步深造,完成了博士论文,还当过中学教师,终于得以进入高等师范学校与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这一段学术道路尽管相当漫长,走下来颇为不易,但他却很早就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凭介《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读大一的时候在图书馆选择了这本书,当时是二卷本。应该也不是这版本,豆瓣上似乎找不到。 第一个学期读完了第一卷,第二学期读完第二卷。 感觉似乎大学的第一年的精神生活就是用这本书撑起来的。 那时候认真地边读边做笔记。 然后做完笔记之后认真地一个字个字地打在自己的博...
评分跟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好的交流方式,就是自省。 去年,也是在十一月的时候,我对L说:放弃一样东西同选择一样东西一样都需要勇气。这个貌似深思熟虑的句子打动了她,也欺骗了我自己。我把心里头的那些惶恐藏起来,装出很强大很成熟的样子。哈哈,天知地知,我根本其实就不...
评分这本书能唤醒一些深埋心底的感觉。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失去很多非常鲜活的生命体验,只有一些大作家终身保持敏感,可以模拟和唤醒那些不同年纪的细致幽微的心理体验。 普通人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好些感受等过了那个年月就没有了。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人看到比自己年轻的人沉...
评分从10月5日在西宁到北京的火车上翻开第一册第1页,到刚才依依不舍的读完最后一页,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四册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献给“全世界正在战斗的人们”的一本书。伴随着约翰·克利斯朵夫壮烈的一生,从最初生的好奇、少年的...
评分这部沉重的巨著,是我有史以来受到情感冲击最为强烈的一部小说。而在此前读过的村上春树亦或是毛姆的作品,恐怕也要相形见绌。 为了要表达这种情感,我忍不住借用了村上当年出于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钟爱,在他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中写的一段话: “《了不起的盖茨比》对我...
在“家常读书”用听的方式来“读书”,绝大部分在出差跑步过程中听完。听了第一卷,了解了克里斯多夫的艰辛成长过程。。。。后续的内容没有录制成MP3,而纸板书籍已经绝版。
评分我想、我懂了、至少该努力了!
评分初中二年级,看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当时,市面上正流行《傅雷家书》,傅雷为了教育孩子,家书中多次引用自己翻的这本书,推崇备至。受此影响,抱着寻求人生理想的目的,找来此书,看后,却很有些失望,但当时,内心里并不自信,我的失望是否正确,是否需要纠正。 印象中,全书甚是罗嗦,拖沓,说教气很重,我常常不由自主地从书中游离出来。现实生活中的说教,早已是天罗地网,凭空再来个克里斯多夫和傅雷,罗里八嗦,反感是必然的。于是懂得,崇高的道德,美好的愿望,不一定产生出好的文学。 这时的文学,起的是反作用,让我发现,对所谓潮流,所谓名著,所谓名人,不要盲从,我应当做出自己的判断,即使幼稚、偏激,但一定要诚实。
评分今天读到第五卷。09.05.15
评分实在太长了,我断断续续看了三年还没看完,不过很值得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