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1783年-1842年)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和《巴马修道院》(1839)。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红与黑(名师伴读版)》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个人奋斗的经历,尤其是对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的广阔图景,强烈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是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于连是法国维璃叶小城一木匠的儿子。他从小崇拜拿破仑,喜爱读书,不满自己低微的社会地位,怀有雄心壮志,渴望出人头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由于精通拉丁语《圣经》被聘为维璃叶市市长特•瑞那孩子的家庭教师。出于对市长的报复心理和试练自己胆量的冒险心态,于连和市长夫人之间产生了暧昧关系。但是私情很快败露,于连不得不离开市长家,由谢朗神甫介绍前去贝藏松神学院学习。于连表面上沉默不语,安分守己,但他那无法掩饰的才华依然不断遭到周围那帮庸俗、狭隘之流的打击和妒忌。从神学院毕业后不久,于连又经彼拉神甫介绍,做了巴黎大贵族特·拉穆尔侯爵的秘书。由于自己的聪明和个性,他不仅受到了侯爵赏识,而且赢得了侯爵小姐的芳心。正当他准备与侯爵女儿结婚,梦想政治上飞黄腾达之时,市长夫人的告密信让这一切都化为泡影。他最后被送上了断头台,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关于红与黑的涵义,关于于连这个人物,他的两段情事,说的已经太多了。对于大多数人,似乎只注意到了他的爱情,与两个贵族女人的纠葛,而忽略了他本人正是借助于征服女人来实现理想的意图。 一个年轻人怀着热烈的梦想走入世界,却发现自己面对的决不是一个理想国,也不是一个...
评分“如果于连虽贫穷而生为贵族,那我的爱情就不过是一桩庸俗的蠢举,一桩平淡无奇的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了;我不要这样的爱情,没有丝毫伟大激情的特点,即需要克服的巨大困难和吉凶难料的变故。” 伟大的爱情。——她低低念着这个词,让它从舌尖滚动到心里,熨贴到,胸臆间开始...
评分红与黑,两种色调相反、反差极强烈的色彩的并列,在1830年成为了司汤达一部小说的名字。自小说问世以来,书名一直是众多文学评论中必然提及的一笔,也不断地引领着读者反复玩味,乐此不疲,引发无尽的猜测和遐想。以两种色彩的对立作为小说标题似乎是司汤达的独特偏好,其另两...
评分爱情与职责 毫无疑问,《红与黑》中最精彩的段落是描写爱情的段落,于连和瑞那夫人,于连和玛娣儿特,还有一段小小的恋情也不应该遗忘——阿梦坦•碧娜。 于连的爱情很奇怪,19岁的于连并没有接触爱情的机会,却使得瑞那夫人爱上了他。于连可以在九句话之内表达对刚见面的阿...
评分在翻开《红与黑》之前,我满心以为,会看到一个脚踏两只船、靠女人上位的渣男,是如何翻船受死的大快人心的故事。 没有想到的是,我竟然会在结尾的时候,为他流泪,心痛得辗转难眠。 这不能怪我误解他。近两百年来,有无数读者跟我有相同的误解。因此,我打算梳理一下《红与黑...
2011年2月26-27日读。2011-35。
评分2010.06.25
评分2011年2月26-27日读。2011-35。
评分2010.06.25
评分2011年2月26-27日读。2011-35。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