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

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德]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631
译者:黎静
出版时间:2008
价格:5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7946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电影
  • 电影理论
  • 德国
  • 克拉考尔
  • 心理分析
  • 德国電影研究
  • 文化研究
  • 德国电影
  • 电影史
  • 纳粹
  • 表现主义
  • 希特勒
  • 卡里加利
  • 心理分析
  • 文化批判
  • 视觉艺术
  • 意识形态
  • 现代主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全名为《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德国电影心理史》,1947年成书于美国,作者为德国著名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是一份魏玛共和国时期电影史研究的成果。克拉考尔在1941年4月25日到达美国后便着手这项准备多年的计划,他当时的身份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电影资料馆馆长艾里斯·巴里的“特别助理”,此项研究先后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古根海姆基金会的资助。

在这部作品中,克拉考尔通过分析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的德国影片,检视了从1918年至1933年的德国历史,借以展现“一战”后德国人的心理图景。在二十年代的德国影片中,他追踪到一些反复出现的视觉和叙事母题,他认为这些母题暴露了德国人对混乱的恐惧和对秩序的渴望,以致他们甘愿臣服于威权统治。克拉考尔在书中开辟了探查电影美学、一个民族(魏玛时期德国人)的普遍心理状况以及同时期社会、政治现实之间关联的新领域,并提出一项惊人的(时至今日仍有争议的)主张:作为通俗艺术的电影为人们洞察一个民族的无意识动机和幻想提供了可能。

作者简介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1889—1966),著名批评家、社会学家和电影理论家。生于德国,早年为《法兰克福报》的记者、时事评论员,因持续撰文对“纳粹”进行批评,1933年被迫流亡巴黎,后于1941年辗转到达纽约,成为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特聘研究员,随后又在多个研究所从事社会学研究。他的写作涉及小说、文论、社会调查、电影理论和哲学研究等多个领域。代表作有《雇员们》、《大众装饰》、《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电影的理论》等。

目录信息

重读克拉考尔
前言
引言
一 早期(1895—1918)
1.和平与战争
2.先兆
3.UFA的创立
二 战后时期(1918—1924)
4.自由的冲击
5.卡里加利
6.暴君的队列
7.宿命
8.无声的混乱
9.性命攸关的两难
10.从反叛到屈服
三 稳定时期(1924—1929)
11.衰落
12.冰冻的地面
13.妓女和少年
14.新写实主义
15.蒙太奇
16.简短的起床号
四 前希特勒时期(1930—1933)
17.歌曲和幻觉
18.凶手在我们中间
19.胆怯的异端
20.为了更好的世界
21.民族史诗
增补 宣传和纳粹战争片
作者的话
1.纳粹的考虑和措施
2.电影手法
3.万十字的世界
4.银幕剧作法
5.与现实的冲突
结构分析
附录 影评(1924—1939)
德文版编者后记
参考文献
补充参考文献
2004年英文版导读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片名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网上发现很多对《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这本书感兴趣的朋友,都是因为对表现主义电影感兴趣;还有介绍说这本书是“研究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权威之作”。这多少有些偏差。这个书并不仅仅是关于表现主义电影的,克拉考尔涉及的电影包括了德国这个时期的所有电影,包括几个不同的...  

评分

整部书在相当大范围内以佛洛依德式的命题进行处理,并且广泛借用及夸大了集体潜意识的作用。这种依据心理学的方法论可以从本书副标题《德国电影心理学史》看出。 作为身处当时历史之中的克拉考尔,试图对德国电影的发展找出一些蛛丝马迹或作出一些说明,难免有事后诸...  

评分

我们所能找到的对此书的评价几乎众口一词都是称赞,说明它做到了某种程度的深入人心。 本书所说的“电影心理”侧重于群体的心理活动,也就意味着它借以电影为途径,关注的实际上是德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历史总有可类比之处,当时的电影作为一种“新媒体”,刚刚诞生不久,立足...

评分

我们所能找到的对此书的评价几乎众口一词都是称赞,说明它做到了某种程度的深入人心。 本书所说的“电影心理”侧重于群体的心理活动,也就意味着它借以电影为途径,关注的实际上是德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历史总有可类比之处,当时的电影作为一种“新媒体”,刚刚诞生不久,立足...

评分

三 现实可以被阐释为一种象形文字(hieroglyph) 电影与现实的关系同样建立在社会学的基础上。克拉考尔实际采用了两种模式:镜像模式(mirroring)电影“映照……处于裂解中的社会的意识形态”(12) 透明模式(transparency)“电影是……透明的……战后的绝望情绪和内心挣扎...  

用户评价

评分

客觀流氓評論

评分

以前看的,待收

评分

客觀流氓評論

评分

以前看的,待收

评分

以前看的,待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