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英国大师级小说家。他悲观厌世到极点,却又最关注灵魂的挣扎和救赎;他作品中“恶”无处不在,暴力、犯罪、背叛、堕落比比皆是,可最惊心动魄的却是个人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斗争;他作品中的人物卑琐、绝望至顶点,可是污泥中却能绽放人性的光彩;他称得上20世纪最严肃最悲观最具宗教意识的作家,可同时又是讲故事的圣手,是20世纪整个西方世界最具明星效应的大师级作家之一,英国20世纪读者最多的小说家之一。格林将自己的作品分为“严肃小说”和“消遣小说”两类,《布赖顿棒糖》是最著名的“严肃小说”之一,以黑帮-侦探小说的为外壳,敷演了一出探索罪孽与救赎的精神悲剧。
“我大约十三岁上读的《布赖顿棒糖》。我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部严肃小说也可以是一部令人兴奋的小说——历险小说竟也能同时成为深刻的理念小说。”——伊恩·麦克尤恩
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1904—1991),英国作家。 格林于1904年生于伯克汉斯泰德,1929年即他改信天主教后3年, 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内心人》,但直到1932年《斯坦布尔列车》一书问世,评论界才开始承认他的作品。
格林在小说中十分注重探讨信仰危机和犯罪问题,其受欢迎程度历久不衰。包括《布赖顿硬糖》和《第三者》在内的许多小说已被拍成影片,十分成功。
黑尔的幽灵 黑尔预感到自己死期将至,在死前一天他跟完全陌生的酒吧舞女艾达在一起,在死亡的刺激下黑尔将浓烈的情感与一种深深地宿命感传递给了艾达。这种浓烈不羁的感情正是艾达所向往的,而神奇的“黑孩子”将艾达心中黑尔的形象提升到了神的境界。艾达孤身一人在黑帮阴影...
评分10月4 号到现在读完。又回到读格林的时光,迷人让人沉醉。 我读的这本《布莱顿棒糖》是上海译文2008年的版本,译者: 姚锦清 / 傅惟慈(校) ,书前有库切英文版导言(傅惟慈译)书后又傅惟慈先生的校后记。书本身398页。 《布莱顿棒糖》是格林自己说的严肃小说,因...
评分我将《布莱顿棒糖》奉为圣经,是因为当我读到他的时候,我绝望地感到,我永远无法超越格林,布莱顿是一座跨不去的丰碑。 许多《美国偶像》中初赛落选的人都要求再换一首歌试试,这时候我就笑了。我非常同意西蒙的一句话:"会唱歌的人可以驾驭任何歌曲。”这句话放之于文学创作...
评分1、男主—— 宾基,这个青春期的少年,比起这个年龄应该有的对性的热切狂乱与渴望,更多的是惧怕与嫌恶。幼时被迫旁观(听)父母床笫之事,在父母的欢愉时刻,他感觉到的,是他们已经完全遗弃了他,他们脑子里已经完全没有了他,他好像已经死了,不存在了。性于是变成了一件那...
我想,故事结束后,即便你不能同格林一样,带着爱意离开罗斯的世界,你也至少应该同不具名的神父一般,尝试着对她做出体谅,对他们——这故事里跌跌撞撞的两名年轻人,做出体谅。说到底,长大是一件私人的事,任何友善的外力在长大面前,都无权做出任何干涉的努力。
评分从此爱上这个悲观男
评分中二少女爱你爱到毁自己神马的
评分好译好校。不过是部需要耐心的作品。
评分颇为痛苦的一次阅读体验,宾基实在是阴暗得令人如身陷泥泞,为数不多的光明来自艾达,地母一样的女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