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传

翁同龢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黄山书社
作者:高阳
出品人:
页数:386
译者:
出版时间:2008-5
价格:45.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807079057
丛书系列:高阳说清史
图书标签:
  • 高阳
  • 翁同龢
  • 晚清
  • 人物传记
  • 历史小说
  • 传记
  • 近代史
  • 清流
  • 翁同龢 传记 历史 官员 清朝 人物传记 政治 中国历史 史传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翁同龢传》主要内容:离骚:“惟庚寅吾以降”。苏州府的唐寅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因取此语,刻为闲章;同府同一年生的还有文徵明。后三百六十年,清宣宗道光十年庚寅(1831年),苏州府又降生了两位犹如唐寅与文徵明齐名的士林魁首,一个是潘祖荫,一个是翁同龢。翁同龢籍隶苏州府治以北九十里的常熟。翁家的常熟是大族,但先世除了康熙十五年丙辰探花、宫至刑部尚书的翁叔元以外,没有出过什么显赫的人物,直到道光后,方始兴旺。

作者简介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瓶生,亦号瓶庐,晚年自署松禅,江苏常熟人。大学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1856)一甲一名进士,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当时著名的清流领袖。翁同龢为光绪师傅,“得遇事进言”,光绪“每事必问同龢”,眷倚尤重。但因力主变法图存,慈禧下谕将翁开缺回籍。戊戌政变后,又奉朱谕,将翁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翁氏的性向与际遇,志气与才具,责任与权力,举与任务,地位与作风,皆不相侔,种种不平衡的积累,祸已、祸君、祸国。这是时代的悲剧,然而他是恺悌君子,结局之凄凉,令人酸鼻。本书要为他一抒难言的隐恨委屈。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天子门生
由拔贡而状元
“潘郎伤逝空悲哽”
父厄于肃顺
烽火闲情
家仇初起
终天之恨
叔侄状元
第二章 门生天子
弘德殿行走
兼作太后师
是非之地
回籍守制
“圆明园李监督”
万丈波澜的震撼
“可怜天子出天花”
第三章 朴园路线
“皇帝本生父”
吉祥花
第四章 再为帝师
杨乃武案
毓庆宫行走
衣锦荣归
丧明之痛
门户渐深
长信宫的异闻
第五章 依违南北之间
吴江相国
去南报销案
初入军机
清议与清流
第六章 朝局的大翻覆
恭王被黜
收拾清流的一条毒计
“督抚平分半子”
第七章 常熟门下
北衰南兴
南通状元
闾面
第八章 渤海换了昆明湖
司农常熟
海防经费的用途
翁李荣枯
李翁矛盾
第九章“盍簪喧枥马”
赐寿
又一怨家张广雅
奕勖其人
失曾得张
赏识奇才张荫桓
前世孽缘康有为
谬托知己
第十章 主战复迫战
文学士
珍妃
寇连材
大院君
参与朝局
袁世凯
主战复主和的太后
第十一章 黄海熸师
翁同龢天津行
恭王复起
自种祸根
宫闱多故
第十二章 求和终得和
恭王和枢庭
李鸿章议和
马关之辱
联俄之始
整肃帝党
李鸿章的打手
罗刹行
罗曼诺夫报告
第十三章 回纥马与督亢图
胶澳事件
对德交涉
俄德勾结
李鸿章的真面目
张荫桓叛翁投李
第十四章 穷极思变
康有为高谈时局
光绪廿四年正月初五
英国借款
俄国第二次行贿
亨利亲王访华
尚有人争海舶香
第十五章 “独坐看雨”
煊赫的半个月
定国是诏
“喜极”之后
恩怨说荣张
大臣之风
第十六章 戊戌政变
新政
张之洞
东山再起
美梦成空
杨崇伊发难
袁世凯告密之谜
“木讷令兄”的故事
第十七章 山中岁月
编管
沈鹏事件
删改日记
老骥伏枥
凄凉到盖棺
身涉是非
附录
十疑康有为诗并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第一次很吃力的读高阳先生的作品,几乎全市半文半白,后半部分的风格像极了蔡东藩先生的《民国演义》。看来自己现阶段还只能读通俗历史读物。 这本书我觉得可以当做是慈禧全传的缩略本,都是晚清的史实,里面通过翁同龢的日记,将慈禧全传里面的那些史实一一呈现。详实的史料...

评分

养成笔力可扛鼎, 准备花时要索诗 此是帝师翁同龢集古人诗句所撰之联。首句“养成笔力可扛鼎”,本是唐宋旧章,多为文人治国平天下之自况。殊不知,扛鼎之工,仅靠“笔力”远远不够,但古往今来,书生自大,持一笔而欲扫天下者,不在少数,终致误国误民误己。 翁师傅即是其...  

评分

翁同龢政治生涯中最大的一个谜,是他的突然从政坛上被开缺。甲午战败对翁同龢的刺激是十分巨大的。其后,他参与了总理衙门对德国强占胶州湾的交涉,再一次看清了弱国无外交的悲剧,这促使他鼓动皇帝变法。他以师傅的身份向皇帝举荐了康有为。到了1898年春夏之交,变法之风在北...  

评分

翁同龢为光绪师傅,“得遇事进言”,光绪“每事必问同龢”,眷倚尤重。但因力主变法图存,慈禧令光绪下谕将翁开缺回籍。戊戌政变后,又奉朱谕,将翁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翁氏的性向与际遇,志气与才具,责任与权力,兴趣与任务,地位与作风,皆不相侔,种...  

评分

[本文首发于国学数典论坛] 台湾政治大学学者林文仁,在其著作《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南北之争与晚清政局》两书的后记中,皆如此评价高阳:“在笔者心目中,已故的他永远是一位学院外的伟大史学家”。在《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绪论”中,林氏更用超长的篇幅,对原名许晏...  

用户评价

评分

高阳的小说为人所熟知,但他同时也是历史学家。这本传记以翁同龢的日记为主要线索,然后叫以生发、铺展。翁是状元,也是同治、光绪的老师,后来取得高位,但卷入变法革新,被慈禧黜免,革除一切职务,老死故园,最终没得到平反。此人品行不错,学问深厚,但政治才能、手腕都不强,根本不是李鸿章等人的对手,识人也不行,既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个人的悲剧。由于是历史著作,此书不太好读,考据太多,处处掉书袋,行文不是很流畅,颇有迂腐气。

评分

最近几年,发现研究晚清和民国的书特别多。想想也是能够理解的,太远的史料不全,难免杜撰,而太近的内参是很多,可是没法说没法买呀。所以,我赞成:一个民族强大的表现,并不是耀武扬威坚船利炮,而是敢于对历史的正视。有点跑题...翁同龢(he二声)是真材实料的状元出身,由朴园路线历任两代帝师,成为晚清政坛的真正核心人物之一。这本书是高阳先生结合可查的历史事件,对翁同龢日记的分析和解读,推演当年宫廷内部的派系争斗和多方博弈。上册自翁家发迹始,至甲午中日战争前夕终,讲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比如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内情,翁同龢与曾李交恶始末,李鸿藻沈桂芬和荣禄的派系争斗等等。我觉得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评分

043

评分

偏重于同光年间内廷、军机、封疆和翰林之间的人事关系

评分

高阳的小说为人所熟知,但他同时也是历史学家。这本传记以翁同龢的日记为主要线索,然后叫以生发、铺展。翁是状元,也是同治、光绪的老师,后来取得高位,但卷入变法革新,被慈禧黜免,革除一切职务,老死故园,最终没得到平反。此人品行不错,学问深厚,但政治才能、手腕都不强,根本不是李鸿章等人的对手,识人也不行,既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个人的悲剧。由于是历史著作,此书不太好读,考据太多,处处掉书袋,行文不是很流畅,颇有迂腐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