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綜閤治理

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綜閤治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新時代
作者:席北鬥//魏自民//夏訓峰
出品人:
頁數:285
译者:
出版時間:2008-1
價格:36.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0421073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綜閤治理
  • 農村生態環境
  • 生態環境保護
  • 綜閤治理
  • 鄉村發展
  • 生態農業
  • 環境問題
  • 可持續發展
  • 土地利用
  • 水土保持
  • 生態修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綜閤治理》結閤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特點和環境科技特色,在作者相關課題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綜閤集成近年來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技術,闡述瞭新農村建設所麵臨的環境問題及其解決的技術方法,把環保科技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閤在一起。全書共分8章,包括農村環境問題分析與對策;農業和農村循環經濟;農業和農村麵源汙染控製技術;農田氮、磷流失控製技術;村鎮垃圾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閤利用技術;農村汙水處理及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農村環境空氣汙染防治措施;環境保護工程實例與示範等。《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綜閤治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係列》理論性與實用性並重,內容新穎、實用性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綜閤治理》可供從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環境問題研究和管理的科研設計者、生産人員、管理人員閱讀;同時適宜從事環保、農業、生物、食品等研究領域的科研院所相關專業師生參考,具有較為廣泛的讀者群體。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農村環境問題分析與對策 1.1 農村生態環境現狀 1.1.1 農村環境概略 1.1.2 農村環境汙染問題 1.2 農村廢棄物的特性、環境效應及資源化利用潛力 1.2.1 畜禽養殖廢棄物 1.2.2 農作物秸稈 1.2.3 農用塑料 1.2.4 農村生活垃圾 1.2.5 鄉鎮工業固體廢物 1.3 農村環境問題産生的原因及分析 1.3.1 我國農村環境空氣汙染的原因 1.3.2 畜禽養殖業産生汙染的原因 1.3.3 我國農村鄉鎮企業汙染嚴重的原因 1.3.4 農村生態破壞問題 1.4 基本策略 1.4.1 資源綜閤管理 1.4.2 進行小城鎮環境規劃 1.4.3 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 1.4.4 鄉鎮工業企業固體廢物的汙染控製策略 1.4.5 農村水汙染治理對策 1.4.6 調整産業結構 1.4.7 加強環境教育和宣傳,鼓勵公眾參與 1.4.8 充分發揮環保科技的支撐作用 1.4.9 大力推進農村循環經濟 1.4.10 強化農村環境管理能力建設 1.4.11 認真搞好農村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第二章 農業和農村循環經濟 2.1 引言 2.1.1 基本概念 2.1.2 與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和持續農業的異同 2.2 推行農業和農村循環經濟的必要性 2.2.1 農業發展麵臨的問題 2.2.2 必要性分析 2.3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可行性分析 2.3.1 循環型經濟在運行機製上的可行性 2.3.2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在技術上的可行性 2.3.3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在成本效益上的可行性 2.4 循環型農業評價指標體係 2.4.1 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評價的基本內容 2.4.2 評價指標的標準化 2.4.3 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障礙因素診斷 2.4.4 混閤指標層次模糊決策法及其在農村循環經濟建設中的應用 2.5 循環型農業發展模式及示範 2.5.1 循環型農業發展模式 2.5.2 循環型農業示範 2.5.3 生態農業建設是發展循環農業的最佳實踐模式 2.6 農業清潔生産 2.6.1 清潔生産與循環經濟的關係 2.6.2 農業清潔生産 2.6.3 農業清潔生産與我國畜牧業的發展 2.6.4 食用菌産業與農業清潔生産第三章 農業和農村麵源汙染控製技術 3.1 農業麵源汙染控製技術 3.1.1 農業麵源汙染的概況 3.1.2 農業麵源汙染的定量化研究 3.1.3 防治技術與對策 3.2 農村水土流失生態保護、修復與重建 3.2.1 我國水土流失的現狀 3.2.2 水土流失成因 3.2.3 水土流失類型及危害 3.2.4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3 農村麵源汙染來源和控製技術 3.3.1 農村麵源汙染來源及其危害 3.3.2 農村麵源汙染控製技術 3.3.3 秸稈綜閤利用技術. 3.4 農村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汙染防治技術 3.4.1 我國畜禽養殖業現狀及特點 3.4.2 我國畜禽養殖業汙染物排放 3.4.3 畜禽養殖場廢物排放對環境的影響 3.4.4 畜禽養殖業汙染防治技術第四章 農田氮、磷流失控製技術 4.1 農田氮、磷的遷移轉化規律 4.1.1 地錶徑流 4.1.2 淋溶流失 4.2 氮、磷主要截留機製 4.2.1 基質 4.2.2 水生植物 4.2.3 微生物 4.3 氮、磷截留技術 4.3.1 人工濕地係統 4.3.2 人工水塘技術 4.3.3 植被緩衝帶技術 4.4 農田排水係統中氮、磷的遷移轉化過程 4.4.1 水生植物對氮、磷的截留、降解作用 4.4.2 微生物對濕地中氮、磷去除的作用 4.4.3 溝渠沉積物(底泥)對氮、磷的截留、降解作用 4.5 生態溝渠截留技術及其産生的二次汙染防治措施 4.5.1 生態溝渠截留技術 4.5.2 植物殘體分解對水環境的影響 4.5.3 以經濟植物取代野生植物,防治二次汙染的措施第五章 村鎮垃圾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閤利用技術 5.1 村鎮垃圾和農業廢棄物來源性質 5.1.1 村鎮垃圾和農業廢棄物的來源 5.1.2 村鎮垃圾和農業廢棄物性質 5.2 村鎮垃圾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技術體係 5.2.1 村鎮垃圾和農業廢物資源化利用理論基礎 5.2.2 村鎮垃圾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綜閤體係 5.3 村鎮垃圾和農業廢棄物堆肥技術 5.3.1 堆肥工藝設備係統 5.3.2 堆肥設備工藝選擇 5.3.3 堆肥過程及控製 5.4 蚯蚓處理村鎮垃圾和農業廢棄物技術 5.4.1 蚯蚓處理農業廢棄物的原理 5.4.2 蚯蚓處理農業廢棄物的兩個主要方法 5.4.3 處理村鎮垃圾和農業廢棄物後産生的蚓糞和蚯蚓的主要用途 5.5 農業廢棄物製糖技術 5.5.1 農業廢棄物製糖種類 5.5.2 農業廢棄物製糖工藝 5.6 農村固體廢棄物生産蛋白技術 5.6.1 農村廢棄物生産單細胞蛋白技術 5.6.2 農業廢棄物生産蛋白技術實例第六章 農村汙水處理及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 6.1 農村水汙染現狀及危害 6.1.1 農村和農村汙水 6.1.2 農村水汙染的現狀 6.1.3 農村水汙染特徵分析 6.1.4 目前農村飲用水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6.1.5 農村汙水汙染的危害 6.2 經濟實用的農村汙水收集係統 6.2.1 “雨汙分流”汙水收集係統 6.2.2 閤流製汙水收集係統 6.3 農村汙水處理工藝及關鍵技術 6.3.1 農村汙水處理技術的分類 6.3.2 農村汙水處理技術選擇原則 6.3.3 農村汙水處理工藝及關鍵技術 6.4 農村汙水資源化迴用技術 6.4.1 一級強化處理技術 6.4.2 土地處理技術 6.4.3 汙水生態處理技術 6.4.4 深度處理技術 6.4.5 微汙染原水的給水預處理 6.4.6 小型裝置處理技術 6.4.7 生物濾球技術 6.5 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 6.5.1 農村飲用水安全現狀 6.5.2 影響我國農村飲用水安全的主要因素 6.5.3 農村飲用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6.5.4 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6.5.5 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第七章 農村環境空氣汙染防治措施 7.1 農村大氣汙染及其主要來源 7.1.1 大氣汙染對農業生産的主要影響 7.1.2 大氣汙染對農民身體健康的主要影響 7.1.3 農村室外環境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 7.1.4 農村室內環境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 7.2 農村生物質燃燒造成的室內外空氣汙染及控製技術 7.2.1 生物質燃燒造成的室內外空氣汙染 7.2.2 生物質燃燒造成的農村室內外空氣汙染控製技術 7.3 農村臭氣汙染控製技術 7.3.1 農村臭氣汙染 7.3.2 農村臭氣汙染控製 7.4 農村耕作引起的揚塵汙染及控製技術 7.4.1 農村耕作引起的揚塵和沙塵暴汙染 7.4.2 農村耕作引起的揚塵和沙塵暴汙染的控製技術第八章 環境保護工程實例與示範 8.1 南崗生態功能示範區規劃與建設 8.1.1 項目簡介 8.1.2 指導思想和建設框架 8.1.3 南崗生態功能區域的劃分和經濟分析 8.1.4 南崗生態功能區建設 8.1.5 生態功能區建設政策管理措施 8.2 杭州浮山養殖場畜禽糞便綜閤利用工程 8.2.1 項目簡介 8.2.2 工藝流程 8.2.3 工藝適用條件 8.2.4 工藝特點及關鍵技術 8.2.5 農村畜牧業的生態工程技術 8.3 大溪河流域生態示範區建設規劃 8.3.1 生態示範區概述 8.3.2 生態示範區確立的原則 8.3.3 生態示範區建設規劃 8.3.4 汙染負荷削減 8.4 長寜河流域農村汙染防治規劃與建設 8.4.1 農村小集鎮汙染防治措施 8.4.2 農村麵源汙染防治措施 8.4.3 集約化養殖汙染防治措施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