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身后重大事件揭秘

宋美龄身后重大事件揭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团结
作者:窦应泰
出品人:
页数:274
译者:
出版时间:2008-5
价格:36.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80214410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宋美龄
  • 历史
  • 宋美龄
  • 身后事件
  • 历史揭秘
  • 重大事件
  • 民国史
  • 女性人物
  • 传记类
  • 真实故事
  • 近代史
  • 人物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宋美龄身后重大事件揭秘》以大量鲜为人知的资料,首次揭开了宋美龄身后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内幕隐情。2003年10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在美国纽约以106岁高龄寿终正寝,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蒋氏家族也从此结束了曾经有过的辉煌和显赫。但是,与蒋家有关的大事却并没有终止。诸如宋美龄身后留下了什么?她临终前究竟有没有立下遗嘱?这位曾经的"第一夫人"有多少遗产?她的大批遗物如何万里迢迢秘密运回台湾?蒋介石和蒋经国的灵柩为什么迟迟不能人土为安?保存在蒋家后人手中的蒋介石日记、蒋经国日记为什么存放在美国胡佛研究院?又是怎样对公众开放的?曾作为蒋介石官邸的草山行馆为何化为灰烬。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A卷 宋美龄谢幕第一章 子夜,玉殒香消(2003年10月23日至10月24日) 1.宋美龄在睡梦中悄然过世 2.方智怡飞抵纽约第二章 华盛顿、纽约同时震撼(2003年10月24日至26日) 3.宋美龄最后一天 4.白宫和传媒的反应 5.遗嘱,尚有谜团? 6.移灵定在中午12时第三章 身后财产惹争议(2003年10月27日至29日。中国香港、中国台北、纽约) 7.身后仅余12万存款? 8.宋美龄遗产几何?第四章 墓地与葬礼(2003年10月24日至11月5日。上海、中国台湾、纽约) 9.可供宋美龄安葬的三处墓地 10.宋美龄魂归何处?蒋、宋两家曾有分歧 11.贾庆林、汪道涵电唁宋美龄 12.台湾:中伤与借死人贴金 13.葬礼前蒋、孔两家曾有分歧 14.宋美龄遗体开吊一日 15.圣巴托罗缪大教堂葬礼B卷 宋美龄遗物第五章 空宅里所有物品都价值连城(2003年11月6日至9日,曼哈顿“葛莱西”大楼) 16.“葛莱西”公寓待价而沽 17.蝗虫谷遗物拍卖悲剧第六章 遗物,归宿在哪里?(2003年11月10日至12月26日,纽约曼哈顿) 18.孔令仪:尊重蒋家意见 19.美国人关注宋美龄遗物 20.遗物留美,还是运台? 21.蒋家人的忧虑第七章 遗物归宿在台湾(2003年12月27日至2004年1月,中国台湾) 22.辜严倬云力主遗物运台 23.七海官邸拜母及海外沟通 24.“美龄楼”计划和秦孝仪提醒 25.党史会·公展·大溪仓库第八章 豪宅易手与遗物启运(2004年1月下旬至2月中旬,美国纽约) 26.攻击风源来自李登辉 27.豪宅以1250万美元易主 28.四箱遗物运费5000万新台币第九章 部分遗物回到国内(2004年2月至10月,纽约,中国北京、杭州) 29.难上飞机的珍品——霁红掸瓶与精美瓷器 30.纽约、北京拍卖宋美龄遗物 31.宋美龄屏风被浙江收藏家购回第十章 宋美龄周年祭(2004年4月至10月,中国台湾) 32.探求遗物公展的新程序:士林官邸又成禁区 33.宋美龄遗物展:震动海峡两岸C卷 移灵风波第十一章 丘如雪与宋美龄不谋而合(1995年3月至2004年1月。纽约·台北) 34.再次提出移灵者是丘如雪 35.最早的移灵设想始于宋美龄 36.蒋纬国与蒋孝勇达成共识第十二章 历史的教训(1996年深秋。中国台湾省) 37.宋美龄:对蒋孝勇访问大陆乐观其成 38.蒋孝勇病中苦斗 39.第一次移灵胎死腹中第卜三章 慈湖、头寮与五指山(2004年1月至8月。台北·旧金山·台北) 40.家族谒陵和“移灵说帖” 41.方智怡:“生是蒋家人,死为蒋家鬼!” 42.蒋方良亲临五指山第十四章 迁葬暗礁重重(2004年8月至9月。旧金山·台北) 43.“国葬”背后的玄机 44.蒋孝刚的违心之痛 45.方智怡:碍于婆媳情面无法进言第十五章 移灵梦想再化泡影(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旧金山·台北) 46.移灵方案再惹非议 47.两蒋移灵无疾而终 48.撤兵,两蒋陵寝再起波澜D卷 “两蒋日记”终有归宿第十六章 传承与收藏(2004年10月,中国台湾) 49.彭芳谷对方智怡说:“有一个人想见你。” 50.蒋孝勇:妻子做不完,儿子做;儿子做不完,孙子做!第十七章 郭岱君、彭芳谷和方智怡(2001年春天至2002年夏天,中国台湾,美国加州) 51.“两蒋日记”下落外泄 52.郭岱君与国民党档案 53.在唐人街幸遇彭芳谷第十八章 艰难的谈判(2004年10月至12月,中国台湾·美国加州) 54.方智怡与胡佛代表会晤三小时 55.克服“暂存”障碍第十九章 曙光来临之前(2004年2月至12月。中国台北·美国·加拿大) 56.日记移交在即,幕后运筹紧锣密鼓 57.日记交接前后第二十章 胡佛,收藏中国历史的地方(2005年2月至2006年3月,中国台湾和美国加州) 58.美国和台湾地区同时震撼 59.日记开放激起轩然大波尾声(2007年4月,美国纽约)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宋氏三姐妹,那是一段永远无复制的传奇。由于国情,我们太过地关注宋庆龄的时候,一个曾经叱咤世界,让包括两任美国总统在内的无数美国人倾倒的蒋夫人宋美龄悄然离世。过了那么年,重新回顾宋美龄这一生,她完全可以当得起“居功至伟”这四个字,她这一生,为国为民,倾尽所有...

评分

宋氏三姐妹,那是一段永远无复制的传奇。由于国情,我们太过地关注宋庆龄的时候,一个曾经叱咤世界,让包括两任美国总统在内的无数美国人倾倒的蒋夫人宋美龄悄然离世。过了那么年,重新回顾宋美龄这一生,她完全可以当得起“居功至伟”这四个字,她这一生,为国为民,倾尽所有...

评分

宋氏三姐妹,那是一段永远无复制的传奇。由于国情,我们太过地关注宋庆龄的时候,一个曾经叱咤世界,让包括两任美国总统在内的无数美国人倾倒的蒋夫人宋美龄悄然离世。过了那么年,重新回顾宋美龄这一生,她完全可以当得起“居功至伟”这四个字,她这一生,为国为民,倾尽所有...

评分

宋氏三姐妹,那是一段永远无复制的传奇。由于国情,我们太过地关注宋庆龄的时候,一个曾经叱咤世界,让包括两任美国总统在内的无数美国人倾倒的蒋夫人宋美龄悄然离世。过了那么年,重新回顾宋美龄这一生,她完全可以当得起“居功至伟”这四个字,她这一生,为国为民,倾尽所有...

评分

宋氏三姐妹,那是一段永远无复制的传奇。由于国情,我们太过地关注宋庆龄的时候,一个曾经叱咤世界,让包括两任美国总统在内的无数美国人倾倒的蒋夫人宋美龄悄然离世。过了那么年,重新回顾宋美龄这一生,她完全可以当得起“居功至伟”这四个字,她这一生,为国为民,倾尽所有...

用户评价

评分

宋氏三姐妹,那是一段永远无复制的传奇。由于国情,我们太过地关注宋庆龄的时候,一个曾经叱咤世界,让包括两任美国总统在内的无数美国人倾倒的蒋夫人宋美龄悄然离世。过了那么年,重新回顾宋美龄这一生,她完全可以当得起“居功至伟”这四个字,她这一生,为国为民,倾尽所有却半世黯然,所谓“成者王侯败者寇”,也许造化如此弄人罢。 事实上,三姐妹中要说最苦,莫过于美龄。大姐过着一个普通女人最向往的生活:富贵荣华,子孙绕膝,一生都在享受生活;二姐虽孤独半生,可拥有无上之荣光,受万民之膜拜,以国母之尊参政议政,也算功业万古。小妹呢,半生为国劳苦,对外奔走美国,多方求援;对内四方巡视,鼓舞民众;始终在蒋介石左右不离不弃。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只是因为她的丈夫名叫蒋介石,时也命也,当她在美国静静地走完自己106年的岁月时,坚决不立遗嘱,不写回忆录的她真的让自己身后的历史任人评说了。 这本书有个很耸动的题目,其内容的真实性虽可商榷,但大约没有太大出入。作者窦应泰46年生人,中共党员,是东北史专家及张学良历史专题研究学者,堪称国内张学良纪实性文学作品出版量最多、涉猎面最广的作家之一,他对国名党之历史研究颇深。在书中,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只是这些细节实在太过“细致”,以致让人无法不怀疑是作者“推断”和“想象”。以 窦应泰的身份和履历,他能接触到49年以前的很多历史资料这不奇怪,奇怪的是,他能一字不落地记录下2005年方智仪和孔令仪在美国美龄大宅里的对话!这种“春秋笔法”放在一部“揭秘”式的史书中,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宋美龄过世后,我们这里很少做相关宣传,对很多后事并不清楚,只知道那个时候李登辉闹得最欢,正处于人人喊打的阶段。读过本书以后才知道,原来李登辉真的堪称“标志性”的人物——一个人能卑鄙下作到什么程度?请以李登辉为标准!他忘恩负义落井下石也就算了,居然毁人陵寝,利用亡者大搞政治攻势!这里有段小插曲挺有意思,在一个阴寒的冬夜,李登辉强行拆除了蒋纬国的一栋别墅,看来政府部门野蛮拆迁是国粹,两岸同生! 蒋家没落,已成定局,第五代虽正在崛起,但大多从商,还在政坛苦苦支撑的,恰恰是蒋家的孙媳方智仪和虽已改姓,但至今没有得到全体蒋家认可的蒋孝严!这样两个不姓蒋的人却始终以“蒋”姓为毕生之事业,宋美龄泉下有知,不知是何感想。 当初,宋嘉树在上海购下宋氏墓园,三姐妹曾说过,将来一定要埋在父母身边,永远陪伴他们。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宋庆龄,大姐埋骨美国,小妹也浮棺于此。受李登辉阻扰,两蒋至今无法下葬,浮棺台湾。蒋介石曾说,将来想葬于中山陵侧,美龄曾说,如果蒋介石能葬于南京,她就回到宋氏墓园陪伴父母和半生不曾相见的二姐;如果蒋不能葬于南京,就葬于奉化故土,这样,她就可以与丈夫合葬;如果都不可以,那么就葬在美国吧,不会台湾了,那里实在太伤心。蒋方良暮年最大的心愿就是丈夫和公公的灵柩能够入土为安,蒋家上下奔走却最终无果。现实的冷酷无情让人唏嘘,历史的一个轻轻转折,就是几代人的辛酸苦泪,个中悲苦谁人知?

评分

宋氏三姐妹,那是一段永远无复制的传奇。由于国情,我们太过地关注宋庆龄的时候,一个曾经叱咤世界,让包括两任美国总统在内的无数美国人倾倒的蒋夫人宋美龄悄然离世。过了那么年,重新回顾宋美龄这一生,她完全可以当得起“居功至伟”这四个字,她这一生,为国为民,倾尽所有却半世黯然,所谓“成者王侯败者寇”,也许造化如此弄人罢。 事实上,三姐妹中要说最苦,莫过于美龄。大姐过着一个普通女人最向往的生活:富贵荣华,子孙绕膝,一生都在享受生活;二姐虽孤独半生,可拥有无上之荣光,受万民之膜拜,以国母之尊参政议政,也算功业万古。小妹呢,半生为国劳苦,对外奔走美国,多方求援;对内四方巡视,鼓舞民众;始终在蒋介石左右不离不弃。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只是因为她的丈夫名叫蒋介石,时也命也,当她在美国静静地走完自己106年的岁月时,坚决不立遗嘱,不写回忆录的她真的让自己身后的历史任人评说了。 这本书有个很耸动的题目,其内容的真实性虽可商榷,但大约没有太大出入。作者窦应泰46年生人,中共党员,是东北史专家及张学良历史专题研究学者,堪称国内张学良纪实性文学作品出版量最多、涉猎面最广的作家之一,他对国名党之历史研究颇深。在书中,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只是这些细节实在太过“细致”,以致让人无法不怀疑是作者“推断”和“想象”。以 窦应泰的身份和履历,他能接触到49年以前的很多历史资料这不奇怪,奇怪的是,他能一字不落地记录下2005年方智仪和孔令仪在美国美龄大宅里的对话!这种“春秋笔法”放在一部“揭秘”式的史书中,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宋美龄过世后,我们这里很少做相关宣传,对很多后事并不清楚,只知道那个时候李登辉闹得最欢,正处于人人喊打的阶段。读过本书以后才知道,原来李登辉真的堪称“标志性”的人物——一个人能卑鄙下作到什么程度?请以李登辉为标准!他忘恩负义落井下石也就算了,居然毁人陵寝,利用亡者大搞政治攻势!这里有段小插曲挺有意思,在一个阴寒的冬夜,李登辉强行拆除了蒋纬国的一栋别墅,看来政府部门野蛮拆迁是国粹,两岸同生! 蒋家没落,已成定局,第五代虽正在崛起,但大多从商,还在政坛苦苦支撑的,恰恰是蒋家的孙媳方智仪和虽已改姓,但至今没有得到全体蒋家认可的蒋孝严!这样两个不姓蒋的人却始终以“蒋”姓为毕生之事业,宋美龄泉下有知,不知是何感想。 当初,宋嘉树在上海购下宋氏墓园,三姐妹曾说过,将来一定要埋在父母身边,永远陪伴他们。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宋庆龄,大姐埋骨美国,小妹也浮棺于此。受李登辉阻扰,两蒋至今无法下葬,浮棺台湾。蒋介石曾说,将来想葬于中山陵侧,美龄曾说,如果蒋介石能葬于南京,她就回到宋氏墓园陪伴父母和半生不曾相见的二姐;如果蒋不能葬于南京,就葬于奉化故土,这样,她就可以与丈夫合葬;如果都不可以,那么就葬在美国吧,不会台湾了,那里实在太伤心。蒋方良暮年最大的心愿就是丈夫和公公的灵柩能够入土为安,蒋家上下奔走却最终无果。现实的冷酷无情让人唏嘘,历史的一个轻轻转折,就是几代人的辛酸苦泪,个中悲苦谁人知?

评分

宋氏三姐妹,那是一段永远无复制的传奇。由于国情,我们太过地关注宋庆龄的时候,一个曾经叱咤世界,让包括两任美国总统在内的无数美国人倾倒的蒋夫人宋美龄悄然离世。过了那么年,重新回顾宋美龄这一生,她完全可以当得起“居功至伟”这四个字,她这一生,为国为民,倾尽所有却半世黯然,所谓“成者王侯败者寇”,也许造化如此弄人罢。 事实上,三姐妹中要说最苦,莫过于美龄。大姐过着一个普通女人最向往的生活:富贵荣华,子孙绕膝,一生都在享受生活;二姐虽孤独半生,可拥有无上之荣光,受万民之膜拜,以国母之尊参政议政,也算功业万古。小妹呢,半生为国劳苦,对外奔走美国,多方求援;对内四方巡视,鼓舞民众;始终在蒋介石左右不离不弃。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只是因为她的丈夫名叫蒋介石,时也命也,当她在美国静静地走完自己106年的岁月时,坚决不立遗嘱,不写回忆录的她真的让自己身后的历史任人评说了。 这本书有个很耸动的题目,其内容的真实性虽可商榷,但大约没有太大出入。作者窦应泰46年生人,中共党员,是东北史专家及张学良历史专题研究学者,堪称国内张学良纪实性文学作品出版量最多、涉猎面最广的作家之一,他对国名党之历史研究颇深。在书中,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只是这些细节实在太过“细致”,以致让人无法不怀疑是作者“推断”和“想象”。以 窦应泰的身份和履历,他能接触到49年以前的很多历史资料这不奇怪,奇怪的是,他能一字不落地记录下2005年方智仪和孔令仪在美国美龄大宅里的对话!这种“春秋笔法”放在一部“揭秘”式的史书中,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宋美龄过世后,我们这里很少做相关宣传,对很多后事并不清楚,只知道那个时候李登辉闹得最欢,正处于人人喊打的阶段。读过本书以后才知道,原来李登辉真的堪称“标志性”的人物——一个人能卑鄙下作到什么程度?请以李登辉为标准!他忘恩负义落井下石也就算了,居然毁人陵寝,利用亡者大搞政治攻势!这里有段小插曲挺有意思,在一个阴寒的冬夜,李登辉强行拆除了蒋纬国的一栋别墅,看来政府部门野蛮拆迁是国粹,两岸同生! 蒋家没落,已成定局,第五代虽正在崛起,但大多从商,还在政坛苦苦支撑的,恰恰是蒋家的孙媳方智仪和虽已改姓,但至今没有得到全体蒋家认可的蒋孝严!这样两个不姓蒋的人却始终以“蒋”姓为毕生之事业,宋美龄泉下有知,不知是何感想。 当初,宋嘉树在上海购下宋氏墓园,三姐妹曾说过,将来一定要埋在父母身边,永远陪伴他们。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宋庆龄,大姐埋骨美国,小妹也浮棺于此。受李登辉阻扰,两蒋至今无法下葬,浮棺台湾。蒋介石曾说,将来想葬于中山陵侧,美龄曾说,如果蒋介石能葬于南京,她就回到宋氏墓园陪伴父母和半生不曾相见的二姐;如果蒋不能葬于南京,就葬于奉化故土,这样,她就可以与丈夫合葬;如果都不可以,那么就葬在美国吧,不会台湾了,那里实在太伤心。蒋方良暮年最大的心愿就是丈夫和公公的灵柩能够入土为安,蒋家上下奔走却最终无果。现实的冷酷无情让人唏嘘,历史的一个轻轻转折,就是几代人的辛酸苦泪,个中悲苦谁人知?

评分

宋氏三姐妹,那是一段永远无复制的传奇。由于国情,我们太过地关注宋庆龄的时候,一个曾经叱咤世界,让包括两任美国总统在内的无数美国人倾倒的蒋夫人宋美龄悄然离世。过了那么年,重新回顾宋美龄这一生,她完全可以当得起“居功至伟”这四个字,她这一生,为国为民,倾尽所有却半世黯然,所谓“成者王侯败者寇”,也许造化如此弄人罢。 事实上,三姐妹中要说最苦,莫过于美龄。大姐过着一个普通女人最向往的生活:富贵荣华,子孙绕膝,一生都在享受生活;二姐虽孤独半生,可拥有无上之荣光,受万民之膜拜,以国母之尊参政议政,也算功业万古。小妹呢,半生为国劳苦,对外奔走美国,多方求援;对内四方巡视,鼓舞民众;始终在蒋介石左右不离不弃。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只是因为她的丈夫名叫蒋介石,时也命也,当她在美国静静地走完自己106年的岁月时,坚决不立遗嘱,不写回忆录的她真的让自己身后的历史任人评说了。 这本书有个很耸动的题目,其内容的真实性虽可商榷,但大约没有太大出入。作者窦应泰46年生人,中共党员,是东北史专家及张学良历史专题研究学者,堪称国内张学良纪实性文学作品出版量最多、涉猎面最广的作家之一,他对国名党之历史研究颇深。在书中,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只是这些细节实在太过“细致”,以致让人无法不怀疑是作者“推断”和“想象”。以 窦应泰的身份和履历,他能接触到49年以前的很多历史资料这不奇怪,奇怪的是,他能一字不落地记录下2005年方智仪和孔令仪在美国美龄大宅里的对话!这种“春秋笔法”放在一部“揭秘”式的史书中,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宋美龄过世后,我们这里很少做相关宣传,对很多后事并不清楚,只知道那个时候李登辉闹得最欢,正处于人人喊打的阶段。读过本书以后才知道,原来李登辉真的堪称“标志性”的人物——一个人能卑鄙下作到什么程度?请以李登辉为标准!他忘恩负义落井下石也就算了,居然毁人陵寝,利用亡者大搞政治攻势!这里有段小插曲挺有意思,在一个阴寒的冬夜,李登辉强行拆除了蒋纬国的一栋别墅,看来政府部门野蛮拆迁是国粹,两岸同生! 蒋家没落,已成定局,第五代虽正在崛起,但大多从商,还在政坛苦苦支撑的,恰恰是蒋家的孙媳方智仪和虽已改姓,但至今没有得到全体蒋家认可的蒋孝严!这样两个不姓蒋的人却始终以“蒋”姓为毕生之事业,宋美龄泉下有知,不知是何感想。 当初,宋嘉树在上海购下宋氏墓园,三姐妹曾说过,将来一定要埋在父母身边,永远陪伴他们。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宋庆龄,大姐埋骨美国,小妹也浮棺于此。受李登辉阻扰,两蒋至今无法下葬,浮棺台湾。蒋介石曾说,将来想葬于中山陵侧,美龄曾说,如果蒋介石能葬于南京,她就回到宋氏墓园陪伴父母和半生不曾相见的二姐;如果蒋不能葬于南京,就葬于奉化故土,这样,她就可以与丈夫合葬;如果都不可以,那么就葬在美国吧,不会台湾了,那里实在太伤心。蒋方良暮年最大的心愿就是丈夫和公公的灵柩能够入土为安,蒋家上下奔走却最终无果。现实的冷酷无情让人唏嘘,历史的一个轻轻转折,就是几代人的辛酸苦泪,个中悲苦谁人知?

评分

啰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