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原書前言
第1章 介紹1
第2章 從3G到5G的頻譜監管和標準化5
第3章 LTE無綫接入:概述22
第4章 無綫接口架構40
第5章 物理傳輸資源54
第6章 下行鏈路物理層處理66
第7章 上行鏈路物理層處理120
第8章 重傳協議161
第9章 調度和速率自適應175
第10章 信道狀態信息與全維度MIMO189
第11章 接入過程199
11.1 捕獲和小區搜索199
11.1.1 LTE小區搜索概述199
11.1.2 PSS結構201
11.1.3 SSS 結構201
11.2 係統信息202
11.2.1 MIB 和BCH傳輸202
11.2.2 係統信息塊204
11.3 隨機接入206
11.3.1 步驟1:隨機接入前導碼傳輸208
11.3.2 步驟2:隨機接入響應212
11.3.3 步驟3:終端識彆213
11.3.4 步驟4:爭用解決213
11.4 尋呼214
第12章 載波聚閤216
12.1 方案結構總覽218
12.2 主組分載波和輔組分載波218
12.3 自調度和跨載波調度219
12.3.1 FDD的載波聚閤調度定時220
12.3.2 TDD載波聚閤的調度定時220
12.3.3 FDD和TDD載波聚閤的調度定時222
12.4 非連續接收和組分載波去激活223
12.5 下行鏈路控製信令223
12.5.1 PCFICH223
12.5.2 PHICH224
12.5.3 PDCCH和EPDCCH224
12.6 上行鏈路控製信令226
12.6.1 PUCCH上的混閤ARQ確認226
12.6.2 PUCCH上的CSI報告227
12.6.3 PUSCH上的控製信令228
12.7 定時提前和載波聚閤229
第13章 多點協調和傳輸230
13.1 小區間乾擾協調232
13.2 多點協調/傳輸233
13.2.1 多點協調233
13.2.2 多點傳輸236
13.2.3 上行鏈路多點協調/接收239
第14章 異構網絡部署240
14.1 在異構網絡部署中的乾擾處理241
14.2 用版本8的功能來實現異構部署243
14.3 頻域分隔244
14.4 時域分隔245
14.5 共享小區247
14.6 封閉用戶組249
第15章 動態TDD小基站增強250
15.1 小基站開/關250
15.1.1 發現信號和相關測量251
15.2 動態TDD和eIMTA252
15.2.1 eIMTA的基本原則252
15.2.2 調度和混閤ARQ重傳254
15.2.3 RRM測量和CSI報告255
15.2.4 上行功率控製255
15.2.5 小區間乾擾協調255
第16章 雙連接257
16.1 架構258
16.2 物理層影響260
16.2.1 時序260
16.2.2 功率控製261
16.3 雙連接下的調度262
第17章 非授權頻譜與授權輔助接入264
17.1 LAA頻譜265
17.2 Wi-Fi基礎知識266
17.3 LAA的技術組件268
17.3.1 動態頻率選擇269
17.3.2 先聽後說270
17.3.3 幀結構與突發發送273
17.3.4 參考信號與非連續發送274
17.3.5 調度、HARQ與重傳275
17.3.6 無綫承載映射與QoS控製275
17.4 R13之後的增強276
第18章 中繼277
18.1 LTE中的中繼277
18.2 整體架構279
18.3 帶內中繼的迴傳鏈路設計279
18.3.1 接入鏈路的HARQ操作280
18.3.2 迴傳鏈路HARQ操作281
18.3.3 迴傳下行控製信令282
18.3.4 迴傳鏈路的參考信號284
18.3.5 迴傳鏈路和接入鏈路時序286
第19章 多媒體廣播多播業務289
19.1 架構290
19.2 MBSFN信道結構和物理層處理292
19.3 MBSFN業務的調度294
19.4 單小區點到多點傳輸296
第20章 用於大規模MTC應用的LTE297
20.1 概述297
20.2 LTE版本12中的MTC增強298
20.2.1 數據速率能力和UE類彆0298
20.2.2 類型B半雙工操作298
20.2.3 具有單接收天綫的設備的可能性299
20.2.4 省電模式299
20.3 LTE版本13中MTC增強:eMTC299
20.3.1 窄帶操作300
20.3.2 通過重復的覆蓋增強301
20.3.3 下行鏈路傳輸:PDSCH和MPDCCH303
20.3.4 上行鏈路傳輸:PUSCH和PUCCH307
20.3.5 同步信號和BCH310
20.3.6 係統信息塊311
20.3.7 隨機接入312
20.3.8 擴展DRX313
20.4 窄帶物聯網(NBIoT)313
20.4.1 背景313
20.4.2 NBIoT部署模式314
20.4.3 下行數據傳輸314
20.4.4 上行傳輸315
20.4.5 NBIoT係統信息317
第21章 D2D連接318
21.1 概述318
21.1.1 直通鏈路傳輸318
21.1.2 覆蓋範圍內和覆蓋範圍外的直通鏈路連接319
21.1.3 直通鏈路同步320
21.1.4 直通鏈路連接的配置321
21.1.5 直通鏈路的架構322
21.1.6 直通鏈路信道結構322
21.2 直通鏈路通信323
21.2.1 資源池及傳輸資源的配置/選擇323
21.2.2 物理直通鏈路控製信道周期324
21.2.3 直通鏈路控製信息/物理直通鏈路控製信道的傳輸324
21.2.4 直通鏈路共享信道/物理直通鏈路共享信道傳輸326
21.2.5 直通鏈路控製信息內容328
21.2.6 調度授權和DCI格式5328
21.2.7 接收資源池329
21.3 直通鏈路發現329
21.3.1 資源池和傳輸資源的選取/分配330
21.3.2 發現傳輸331
21.3.3 接收資源池331
21.4 直通鏈路同步331
21.4.1 直通鏈路ID和直通鏈路同步信號結構332
21.4.2 直通鏈路廣播信道和直通鏈路主信息塊333
21.4.3 選取同步參考UE334
21.4.4 直通鏈路同步信號的傳輸334
21.5 LTE版本13設備間通信的擴展336
21.5.1 覆蓋範圍外的發現336
21.5.2 層3中繼337
第22章 頻譜與射頻特徵338
22.1 靈活的頻譜使用338
22.2 靈活的信道帶寬操作339
22.3 LTE的載波聚閤340
22.4 非連續頻譜的操作344
22.5 多標準無綫基站345
22.6 LTE射頻需求的概述347
22.6.1 發射端特性348
22.6.2 接收端特性349
22.6.3 區域性需求349
22.6.4 通過網絡信令傳輸的頻帶特定的終端需求350
22.6.5 基站類型350
22.7 輸齣功率等級的要求351
22.7.1 基站輸齣功率及動態範圍351
22.7.2 終端輸齣功率及動態範圍352
22.8 傳輸信號質量352
22.8.1 EVM和頻率誤差352
22.8.2 終端帶內發射352
22.8.3 基站時間校準353
22.9 無用發射的需求353
22.9.1 實現方麵353
22.9.2 頻譜發射模闆353
22.9.3 相鄰信道泄漏比355
22.9.4 雜散發射356
22.9.5 占用帶寬357
22.9.6 發射機互調357
22.10 靈敏度和動態範圍357
22.11 接收端抗乾擾信號的敏感性358
22.12 多頻帶基站359
22.13 中繼的射頻需求362
22.14 授權輔助接入的射頻需求362
22.14.1 未經授權的5GHz頻帶的法規要求363
22.14.2 LAA操作的特定基站射頻要求364
22.14.3 LAA操作中的特定終端射頻要求365
22.15 有源天綫係統的基站的射頻要求365
第23章 5G無綫接入367
23.1 什麼是5G367
23.1.1 數據速率368
23.1.2 延遲368
23.1.3 極高的可靠性368
23.1.4 具有非常長的電池壽命的低成本設備368
23.1.5 網絡能量效率369
23.2 5G和IMT2020369
23.2.1 IMT2020的應用場景370
23.2.2 IMT2020的能力370
23.2.3 5G在區域和運營商中的研究373
23.3 一對多的技術:“網絡切片”374
23.4 5G頻譜375
23.4.1 擴展到高頻段375
23.4.2 授權的與未授權的頻譜377
23.5 LTE的演進與新5G技術378
23.6 5G初始部署的頻段378
23.7 5G技術規範379
第24章 新的5G無綫接入技術381
24.1 5G:一些一般性設計原則381
24.1.1 無綫接入演進和嚮前兼容性381
24.1.2 超精緻設計:最小化“始終開啓”的傳輸381
24.1.3 留在盒子裏383
24.1.4 避免嚴格的定時關係384
24.2 5G:關鍵技術組件384
24.2.1 波形384
24.2.2 靈活雙工388
24.2.3 幀結構390
24.2.4 信道編碼391
24.2.5 多天綫傳輸和波束成形392
24.2.6 多站點連接和緊密互連393
24.2.7 係統接入功能394
24.2.8 調度和基於內容的傳輸396
24.2.9 新類型的無綫鏈路397
第25章 結束語400
縮略語401
參考文獻412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