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乾隆时代则是康乾盛世的鼎盛时期。作者通过对乾隆时代的解构,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盛世”图景,同时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国失落的秘密。
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之前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但是,作者从更深的层次看到,表面的繁荣昌盛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危机。
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法国正经历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以及接下来爆发的资产阶级大革命。美国也宣布独立,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民主政体。
东方大清帝国统治者乾隆皇帝却沉浸在“盛世”的梦境中不能自拔,想尽一切办法维持他的封建统治。可以说,中国在这个时期,错失了与未来世界主流文明接触的机会,没有赶上世界发展的大潮。这直接导致了中国接下来的持续衰落,在现代化道路上走得跌跌撞撞。
张宏杰 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作协特聘签约作家。著有《千年悖论》《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给曾国藩算算账》《坐天下》《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曾国藩传》等。《百家讲坛》之《成败论乾隆》主讲人,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总撰稿。
读《饥饿的盛世》这本书有段时间了,一直想下笔写点东西,可是,一直没有动笔,原因除了性子懒惰,一拖再拖之外,更重要的是,竟不知如何说起,“ 百代犹行秦法政”,我们看似与世界互联了,但我们的思想,还是停留在封建社会,没有本质改变。我们歌颂的盛世,从来都是有一个铁...
评分康乾盛世的另一种可能 读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文/方木鱼 知道蒙古族70后作家张宏杰,是他写《大明王朝七张面孔》。那时候,当年明月才刚刚开始在天涯连载《明朝那些事儿》。张宏杰写了皇帝朱元璋、篡位者朱棣、清官海瑞、太监魏忠贤、造反者张献忠、叛...
评分 评分作为封建历史最后一个也是最伟大的盛世,乾隆皇帝继承了康熙和雍正的大好局面并把康乾盛世推向了最高潮,经济有了极大的增长,人口翻了一番,政治也空前稳定。然而到了乾隆后期去逐渐衰败,并为之后的鸦片战争埋下了祸根。作者从乾隆前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多方面作了...
评分拜访一位做生意的朋友,见他捧此书研读,且评价甚高,于是卓越上买来,花时间读完。 满清和朱明,都是中华文明下坡路上的两个集权朝代,尤其满清,我对它向无好感。 这本书,加深了我的这种认知。 钱穆先生的观点,历史是连续发展的,的确如此。黄仁宇先生写万历15年,明的覆...
盛衰是相对的,每一个罕见盛世都是以前代的极衰之世为代价实现的。比起一部史学著作,倒更像是一篇极长的、隐晦之至的时评通讯。通篇所用以描述的政治话语都有种异样的现代感,以古非今的意味跃然纸上,又记述得格外详细、深刻。张宏杰以半文学性,及一半历史学人的口吻,在梳理乾隆时代百态的同时,不忘时刻与当代中国的境况暗中比拟,颇具历史纵深感。是好书,望畅销不禁。
评分阅读时间:2020/1/2-1/9
评分乾隆晚年=那个谁;现在=大清
评分看了看以前版本的评论,都在说这书在影射些什么,是不是影射不清楚,但19年又印了。历史是个好东西,既能满足人类本性上对故事的热衷,又可以通过纵览别人的一生甚至私隐的方式填上评点(乱嚼舌根子的键盘侠)与八卦(包括偷窥等)的欲望,但历史并没有所谓的教育意义,因为不断重蹈覆辙本就是历史与人性的一部分。大清亡了,乾隆该不该负责任的问题是个伪命题,因为事后诸葛亮的分析都只是投机取巧,那些学者专家如果自己身处那个时代恐怕也个个好不到哪里去。虽然这本书也有些事后分析的毛病,但就其信息呈现的系统性而言着实有趣,乾隆作为一个聪明无比且专权独断的政治天才,他的心路历程中几次大转变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能说领导的心思你别猜,尤其是聪明领导的心思,他思考的角度与执行的方向相比庸才领导往往更为可怕,毕竟和珅这种天才也太少。
评分用通俗的笔法阐述了乾隆本人的性格和乾隆盛世隐藏的危机。太强有力的领袖往往是在拖延危机爆发的时间,并且用自己的能力为这段时间争取到所谓的盛世。这种情况下,领袖能力越强,那么领袖下台或者死亡之后危机本身的反噬就越厉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