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 整个摇滚界为他的吉他疯狂痴迷
舞台下 他却只能看到心灵之镜中的自己
约翰·列侬 鲍勃·迪伦 保罗·麦卡特尼叹为绝响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克罗斯倾力打造
“吉他之神”亨德里克斯短暂而灿烂的生命轨迹
~~~
吉米·亨德里克斯出生于一个贫困的黑人家庭,十五岁开始学习吉他,此后混迹于各种无名乐队之中,掌握了大量高超的吉他演奏技巧。二十三岁时转而去伦敦发展,不久便名震摇滚乐坛,二十七岁时英年早逝。他的一生光辉而传奇,但在疯狂与绚丽的光鲜外表下,这位吉他之神的心中却深藏着持续一生的孤独与不被人理解的苦闷。
著名音乐杂志编辑克罗斯通过这部传记精心勾勒出了亨德里克斯光明与黯淡的双面人生。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他一生站在灯光闪耀的舞台上,眼中看到的,却只有他自己。
~~~
“我很喜欢吉米·亨德里克斯对我的歌的演绎,他去世以后,我就一直在用他的方法演奏这首歌……很奇怪,每当我唱这首歌的时候,我总觉得我是在以某种方式向他致意。”
—— 鲍勃·迪伦
“克罗斯先生这本细节丰富而又引人入胜的书把关于亨德里克斯的记忆再度带回人们心中。”
——《纽约时报》
查尔斯·R. 克罗斯
美国西雅图音乐与娱乐杂志《火箭》编辑。著有《满是镜子的房间:吉米·亨德里克斯传》《重于天堂:科特·柯本传》等多本与摇滚乐相关的著作。
如烟花般,短暂,但绚烂的一生。——前言 吉米·亨德里克斯,被美国摇滚名人堂誉为“摇滚乐史上最具天赋的吉他手”,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还是在大学上音乐选修课的时候,老师对他只用一个词形容“天才”。课上还给我们播放了一段他现场演奏的视频,老师珍藏的影像资料,里面的...
评分一些有趣的事情 1. 当时黑人没有太多工作机会,演出也只是在特定的场馆演出 2. Jimi在成名前,买的吉他大部分分期付款购买或者女友赠送 3. Jimi去了英国才爆红的,因为美国一方面对黑人不太友好,英国当时是流行文化的中心,而且英国人很多喜欢Blues风格音乐 4. Jimi在一把只有...
评分作为一个不太在行的乐迷,对吉米·亨德里克斯,我只知道他是摇滚吉他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同时也是最大胆、最富有创造力的演奏家。但很显然,这样的了解是不完整的,而在《满是镜子的房间》中,我才第一次得以全面看到他的短暂人生,以及故事,好在这一切来的还不是太迟...
评分和别的摇滚明星传记一样,本书作者致力还原一位伟大艺术家的生平点滴。此外,作者还如一个小说作家般在笔下留下了不少伏笔,提前“预告”了下文内容,顺带将Jimi Hendrix的故事描绘得更加富有传奇感与戏剧感。接下来聊聊Jimi,从一个儿时反复聆听早期布鲁斯大师们成长起来的俊...
评分对于音乐,感觉自己是门外汉。音乐的力量可以跨越国界,想想名曲《蓝色的多瑙河》,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仿佛就跟随着多瑙河的河水一起欢快着流淌。曾经也买过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等磁带,在学习英语的空闲时间,听听优美的钢琴曲,听听美丽的乐曲还是能...
是之前那本《满是镜子的房间》的修订版,有微量小改动~~没看过之前那本的可以收这个。
评分你内心里必须先接受自己 然后才能找到适合你的地方
评分资料丰富扎实,翻译流畅。亨德里克斯的成功我更愿追溯到那个多种族融合的西雅图小学。试想如果他生长在南方,也许他会成为布鲁斯大师,但不会成为吉米亨德里克斯。我始终觉得去纽约改变了吉米的一生,那是他之后踏入英国的起点。
评分jimi真的好惨好惨啊。自从妈妈走后,母亲就成为他生命中歌词里的天使形象,他因为没能参加母亲葬礼而痛苦,更加内心。他在晚上自己一个人座在门廊角落里的一把椅子上,有人问他大半夜做在这里干什么,他说没什么。今天从来没有和我有过什么交流的大舅舅突然给我发了红包,跟我说了句话“大舅舅不擅长说,但是心里都懂”让我多陪陪妈妈让我一秒就哭出来了。年三十看着烟花的时候我又想起了看见爸爸的最后一眼,两行眼水挂在他的晚上,却不能在看我一眼。三年了我还是很想很想他,以至于我会在所有他类似年纪的男人身上找他的影子,但却没有人能够填补他在我心里留下的空白,所以好像能明白jimi那个晚上的心情。爸爸,我好想你哦。
评分作者显然对亨德里克斯这个人充满了感情,对他一生的主要线索抓得很稳,才能填补传记很容易有的琐碎感与流水账的缺陷,以至于让它读起来不像是传记而像是小说。吉米一生的孤独、闪耀、迷惘,台上台下的对比,从小人物阶层成长起来的自卑谦逊与光鲜外表冲天声誉的反差,还有他对人生未来从不做任何计划的自决态度,都写得清清楚楚感人至深。传记作品中的典范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