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心理學

童話心理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遠流
作者:河閤隼雄
出品人:
頁數:368
译者:林仁惠
出版時間:2017-7-27
價格:NT$38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57328027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童話
  • 榮格
  • 硃自強兒文所引理論書
  • 心理學
  • 童話
  • 兒童心理學
  • 故事分析
  • 弗洛伊德
  • 榮格
  • 象徵意義
  • 潛意識
  • 文學心理學
  • 成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跳脫齣童話的幻想框架,

河閤隼雄以榮格心理學帶領讀者走進人性裡的真實,

直視靈魂深處!

以格林童話為題,深入淺齣介紹榮格心理學,

帶領你探索潛意識,得以自我實現!

§靈魂深處暗藏著什麼樣的「自己」?

看似怪誕荒謬的童話,角色互動之中隱藏的細節,充滿瞭許多耐人尋味的議題:生與死、親與子、父性與母性、男人與女人……在在暗藏著潛意識的運作。

本書在某程度上,依序顯示瞭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的過程,並透過童話思考人的生存方式,提引齣就連你自己也從未見過的「自己」。

§女人啊女人,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漢賽爾與葛麗特〉裡自私的後母、〈薔薇公主〉中充滿報復心的仙女、可怕的〈特魯德夫人〉,為什麼故事的反派大多數是女人?

母性有著生產與死亡的兩麵:擁有生產孕育的正麵,以及將一切吞噬緻死的負麵。而人類母親的內在,也具有這種傾嚮,有護子而奮不顧身者,卻也有殺子為求生存者……藉由「母性」的探討,我們可以找齣答案。

§愛拚不一定纔會贏,而是坦然接受命運!

〈三個懶人〉告訴你,廢柴也能齣頭天!

勤勞苦拚或許可以獲得成功,但人生苦短,活著有時就要懂得坦然滿足於自己的命運。不去想自己該為瞭什麼而活的生存方式,究竟有多偉大?這就是「無為」的思想。看似無為或無用,實則保持瞭某種程度的穩定性。

§問世界,愛情啊!男女之間,總像一道又一道的謎。

〈謎題〉公主齣招,王子則見招拆招──

榮格將被個人的自我否定、難以接受的所有一切,稱為個人的「陰影」。若將故事裡王子與公主的關係視為現實生活中的男女關係,會讓人想起陰影的介入也時常發生在男女之間。對男性而言,女性是謎;對女性來說,男性也是謎。當兩個人因這樣的不可理解而感到焦慮、憤怒時,就會轉移到陰影的關係。

§格林童話中深藏的醍醐──

‧青春期是命運的時期。

‧個人的成長經常是死亡與重生的輪迴。

‧沒有伴隨危險的創造是不可能存在的。

‧自我是人類意識的中心,作為其主體性的存在。

‧沒有任何武裝的好奇心,隻會領人走嚮沉淪的道路。

‧物質性過度保護的背後,往往潛藏著人類愛的欠缺。

‧美麗的事物,不僅無法簡單入手,也附帶有許多的睏難。

‧以往的最高原理已崩解,唯有透過引進新的原理,纔能進行真正的更新。

‧人心具有讓性質相反的事物相互補足彼此的欠缺,藉此塑造齣一個整體性的傾嚮。

‧我們對於英雄總會硬加上理想意象,與英雄意象不符的屬性,便會以圍繞在其周遭的方式來呈現。

名人推薦

王浩威/颱灣榮格發展小組召集人、呂旭亞/諮商心理師‧榮格心理分析師、鄧惠文/榮格治療分析師‧精神科醫師、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心理叢書作傢──驚嘆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著者簡介

作者簡介

河閤隼雄(Hayao Kawai,1928~2007)

生於兵庫縣。

京都大學理學院畢。臨床心理學傢。

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名譽教授。

自瑞士榮格學院留學歸國後,於日本建立起榮格派心理療法。

譯者簡介

林仁惠

專職日文筆譯。淡江大學日文係畢,東吳大學日研所碩士。

譯有《一眼看穿怎麼溝通》(方智)、《戰火摧毀不瞭的童真》(木馬文化)等書。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靈魂的故事
1 宿有靈魂的童話
2 潛意識的世界
3 童話的誕生
4 「心靈的比較解剖學」

第二章 何謂地母神(Great Mother)──特魯德夫人
1 無意隱瞞死亡與恐怖的現實
2 母親的溫柔與可怕
3 淪為好奇心犧牲品的女孩
4 無法否定的自然法則
5 不可窺看、不可說齣口的真實
6 迫臨人生的「火焰」

第三章 脫離母親的精神獨立──漢賽爾與葛麗特
1 各色各樣脫離母親的方式
2 當孩子一旦看清父母的陰影
3 靈魂之「鳥」
4 「糖果屋」的孩子們
5 西洋的弒母,東洋的盲母
6 母親意象與孩子的人格

第四章 懶惰孕育齣創造──三個懶人
1 因為懶所以成功?!
2 潛意識的願望
3 「無用之用」的教導
4 病態的退化,創造性的退化
5 「懶惰」的另一麵

第五章 陰影的自覺──兩兄弟
1 真實與謊言
2 陰影──任誰都會有黑暗麵
3 「二」的心理學探究
4 為瞭重生而死
5 另一個「我」

第六章 青春期究竟發生瞭什麼事?──玫瑰公主
1 沉睡與甦醒
2 關於「變身」
3 「惡」之必要
4 命運的輕重
5 心靈成長的試煉
6 「時期」已滿!

第七章 騙子(trickster)的作用──忠實的約翰
1 不可窺看的房間
2 「畫像妻」的誘惑
3 住在心中的騙子
4 自異界歸來
5 石化後的救贖

第八章 關於父性原理──金鳥
1 父性的角色
2 缺點與弱點的有利作用
3 有價值的「選擇」
4 這到底是為何而做的「工作」?
5 自我與自性

第九章 男性心中的女性──謎題
1 「謎題」的真麵目
2 男性心理與阿尼瑪
3 齣謎與解謎的構造
4 謎題糾纏於男女關係之中的原因

第十章 女性心中的男性──鶇嘴國王
1 父親對女兒抱持的隱蔽願望
2 阿尼姆斯改變瞭女性
3 女性精神的祕密
4 阿尼姆斯的化身──「奧丁」
5 有價值的再婚

第十一章 自我實現的人生──三根羽毛
1 在「抵達自性之路」的入口處
2 「地下世界」的遭遇
3 自我實現的三項課題
4 真實就在「第三條路」
5 所謂「活著」,就是讓自己個體化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坦白来说,读这本书让我有点不适。 河合隼椎,一位日本的荣格学者,也是本书的作者。 在本书中他试图用荣格理论来解读童话内容中的包含的心理,并且把背景设定、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意象隐喻与荣格的理论一一对标。 也不乏一些有意思的观点,比如从“无意识”的生机来理解童话...  

評分

读着童话故事长大的我,小时候从来没有怀疑过公主最后是要嫁给王子的,恶继母和毒巫婆的下场一定是悲惨的,世界上相爱的人们最后都是要过上幸福生活的。 这个梦想有那么一点点幻灭,是在青春期春心初萌时,发现全班女生都爱的校草居然连看都不看我这个灰姑娘一眼;这个梦想继...  

評分

我一直觉得,只有作者自己才会知道他的作品想传达什么,其他人的解读都是带着自己的故事去看故事的。 所以说,这本书是在心理医生的角度去看童话。 他试图在告诉我们童话的心理作用在于补充,现实的补充。 比如说,我们的社会可以说是建立在推崇母性、勤奋的基础上。 但母性能...  

評分

真正的神话并非用于解释事物,而是为了奠定事物的基础。...童话、寓言故事并不是单纯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它与人体宴自然现象后的心理反应密不可分,为了让这些体验深刻的留在心灵深处,才诞生了这些故事。 我们活着的时候,想方设法忘掉死亡。...而面对死者,我们力图通过张力这...  

用戶評價

评分

母性意象和騙子意象真的挺好玩的,最難懂還是阿尼瑪與阿尼姆斯,隱約能理解為什麼女性主義認為榮格如此區分還是固化瞭性彆成見,不過,性彆成見背後依舊是榮格對“完整的人”的關懷,榮格主張,在成熟的女人/男人的潛意識中,必然有一個成熟男人/女人為呼應,如此,社會改革傢眼中的“成見”或許正好是個人成長的契機。這也印證瞭我一直以來的感受,榮格更看重“靈性”的轉變而非社會變革。此外,不太滿足於童話分析,舉個栗子,童話中的女人,很可能既是一個主體,也是阿尼瑪,也是陰影,也是負麵的母性,這樣就很亂的,而又不是總能說的明白.......

评分

母性意象和騙子意象真的挺好玩的,最難懂還是阿尼瑪與阿尼姆斯,隱約能理解為什麼女性主義認為榮格如此區分還是固化瞭性彆成見,不過,性彆成見背後依舊是榮格對“完整的人”的關懷,榮格主張,在成熟的女人/男人的潛意識中,必然有一個成熟男人/女人為呼應,如此,社會改革傢眼中的“成見”或許正好是個人成長的契機。這也印證瞭我一直以來的感受,榮格更看重“靈性”的轉變而非社會變革。此外,不太滿足於童話分析,舉個栗子,童話中的女人,很可能既是一個主體,也是阿尼瑪,也是陰影,也是負麵的母性,這樣就很亂的,而又不是總能說的明白.......

评分

母性意象和騙子意象真的挺好玩的,最難懂還是阿尼瑪與阿尼姆斯,隱約能理解為什麼女性主義認為榮格如此區分還是固化瞭性彆成見,不過,性彆成見背後依舊是榮格對“完整的人”的關懷,榮格主張,在成熟的女人/男人的潛意識中,必然有一個成熟男人/女人為呼應,如此,社會改革傢眼中的“成見”或許正好是個人成長的契機。這也印證瞭我一直以來的感受,榮格更看重“靈性”的轉變而非社會變革。此外,不太滿足於童話分析,舉個栗子,童話中的女人,很可能既是一個主體,也是阿尼瑪,也是陰影,也是負麵的母性,這樣就很亂的,而又不是總能說的明白.......

评分

母性意象和騙子意象真的挺好玩的,最難懂還是阿尼瑪與阿尼姆斯,隱約能理解為什麼女性主義認為榮格如此區分還是固化瞭性彆成見,不過,性彆成見背後依舊是榮格對“完整的人”的關懷,榮格主張,在成熟的女人/男人的潛意識中,必然有一個成熟男人/女人為呼應,如此,社會改革傢眼中的“成見”或許正好是個人成長的契機。這也印證瞭我一直以來的感受,榮格更看重“靈性”的轉變而非社會變革。此外,不太滿足於童話分析,舉個栗子,童話中的女人,很可能既是一個主體,也是阿尼瑪,也是陰影,也是負麵的母性,這樣就很亂的,而又不是總能說的明白.......

评分

母性意象和騙子意象真的挺好玩的,最難懂還是阿尼瑪與阿尼姆斯,隱約能理解為什麼女性主義認為榮格如此區分還是固化瞭性彆成見,不過,性彆成見背後依舊是榮格對“完整的人”的關懷,榮格主張,在成熟的女人/男人的潛意識中,必然有一個成熟男人/女人為呼應,如此,社會改革傢眼中的“成見”或許正好是個人成長的契機。這也印證瞭我一直以來的感受,榮格更看重“靈性”的轉變而非社會變革。此外,不太滿足於童話分析,舉個栗子,童話中的女人,很可能既是一個主體,也是阿尼瑪,也是陰影,也是負麵的母性,這樣就很亂的,而又不是總能說的明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