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類書編纂研究

唐代類書編纂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花木蘭文化
作者:劉全波
出品人:
頁數:274
译者:
出版時間:2018-9
價格:NT1916.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9864855599
叢書系列:古典文獻研究輯刊
圖書標籤:
  • 類書
  • 唐史
  • 唐代文學
  • 類書
  • 編纂
  • 史學
  • 文獻學
  • 文化史
  • 學術研究
  • 曆史
  • 中國古代文學
  • 唐朝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上編旨在通過文獻梳理構建清晰的唐代類書發展史、編纂史。唐代是中國類書發展的成長期、高潮期,湧現齣瞭眾多的各式類書,後世類書的發展、演變也多根源於此;官修類書之外齣現瞭大量文學類書、科舉類書,類書編纂受到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高僧高道的青睞,尤其是唐朝前期的幾位皇帝,多敕令修纂類書,於是大量類書著作湧現齣來。本書就是要從文獻編纂學的角度齣發,以《舊唐書•經籍誌》子部之“類事”與《新唐書•藝文誌》子部之“類書類”所載類書典籍為線索,輔之敦煌類書、域外漢籍,對唐代類書尤其是官修類書的發展史、編纂史做一個全麵而翔實的考察,弄清每一部類書的編纂時間、編纂地點、編纂者、編纂體例等問題。

本書下編旨在通過對唐代諸類書的比較研究,探究唐代類書編纂之深層次脈絡問題,類書之編纂多是因襲前代類書,而後世類書之底本究竟是前代哪部類書?一直是學界關註考察的要點,我們主要針對《藝文類聚》與《初學記》展開討論,探究類書編纂過程中的底本問題。前輩學者多言《藝文類聚》源自《華林遍略》,《初學記》源自《修文殿禦覽》,並認為這兩個流傳係統之間關係不大,其實如此簡單的判定是有問題的,是對文獻的誤讀,我們通過考察認為類書編纂的諸底本是交叉融閤在一起的,絕無所謂的涇渭分明之說,《初學記》與《藝文類聚》也並非沒有關係,而是關係密切,尤其是二書“詩文”部分的內容,有著明顯的引用、因襲關係。

著者簡介

劉全波,男,1984年生,山東陽信人。2007年畢業於麯阜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獲歷史學學士學位。201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碩博連讀)。同年7月留校任教。現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暨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歷史文獻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敦煌學輯刊》編輯(2012至今),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2015至今),主要從事文獻學、敦煌學、中西交通史研究。主講《文獻學基本理論與方法》、《魏晉南北朝史專題》、《中西交通史》、《中國古代史(1/2)》、《日本歷史與文化》等課程。已發錶各類科研論文40餘篇。主持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直接資助項目1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國傢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托項目子課題1項,主持蘭州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1項,主持蘭州大學交叉學科青年創新項目1項。作為主要參加者參與"十二五"國傢科技支撐計劃國傢文化科技創新工程項目1項。獲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10年度首屆"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1項,獲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2011年度"敦煌獎學金"二等獎1項,獲蘭州大學創新創業行動計劃優秀指導教師2次(2013年度、2015年度),獲蘭州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1次(2014年度)。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受國傢留學基金委員會資助赴日本九州大學中國哲學史研究室聯閤培養1年。

圖書目錄

自序……………………………………………………………………………(1)

緒論…………………………………………………………………………(3)
一、《長洲玉鏡》編纂研究……………………………………………………(5)
(一)《長洲玉鏡》的編纂者…………………………………………………(6)
(二)《長洲玉鏡》的捲帙和內容……………………………………………(15)
(三)《長洲玉鏡》的編纂時間和地點………………………………………(20)
(四)《長洲玉鏡》的流傳……………………………………………………(22)
(五)中古時期官修類書的因襲與替代……………………………………(24)

上編:類書編纂研究…………………………………………………………(29)
一、《文思博要》編纂研究……………………………………………………(31)
(一)《文思博要》的編纂者…………………………………………………(31)
(二)《文思博要》的編纂時間與地點………………………………………(38)
(三)《文思博要》的內容……………………………………………………(42)
(四)《文思博要》的流傳……………………………………………………(44)
(五)結語……………………………………………………………………(48)
二、《東殿新書》編纂研究……………………………………………………(51)
(一)《東殿新書》的編纂時間………………………………………………(51)
(二)《東殿新書》的內容與性質………………………………………………(53)
(三)《東殿新書》的編纂者………………………………………………(55)
(四)結語……………………………………………………………………(61)
三、《纍璧》編纂研究…………………………………………………………(63)
四、《瑤山玉彩》編纂研究……………………………………………………(67)
(一)《瑤山玉彩》的編纂時間與編纂者………………………………………(67)
(二)《瑤山玉彩》的命名與輯佚………………………………………………(75)
(三)結語…………………………………………………………………………(78)
五、《碧玉芳林》《玉藻瓊林》編纂研究……………………………………………(79)
六、《策府》編纂研究………………………………………………………………(83)
七、《三教珠英》編纂研究…………………………………………………………(87)
(一)《三教珠英》的編纂者………………………………………………………(87)
(二)《三教珠英》的流傳…………………………………………………………(101)
(三)《三教珠英》的輯佚…………………………………………………………(103)
(四)結語…………………………………………………………………………(104)
八、《筆海》編纂研究………………………………………………………………(109)
九、《翰苑》編纂研究………………………………………………………………(111)
(一)《翰苑》的編纂………………………………………………………………(111)
(二)《翰苑》的佚文………………………………………………………………(113)
十、《備舉文言》編纂研究…………………………………………………………(121)
十一、《白氏六帖事類集》編纂研究………………………………………………(123)
(一)《白氏六帖事類集》的編纂與流傳…………………………………………(123)
(二)《白氏六帖事類集》的體例…………………………………………………(129)
十二、《元氏類集》編纂研究………………………………………………………(133)
十三、《瀛類》《應用類對》編纂研究………………………………………………(135)
十四、《學海》編纂研究……………………………………………………………(139)
十五、《記室新書》編纂研究………………………………………………………(141)
(一)《記室新書》的編纂…………………………………………………………(141)
(二)《記室新書》的輯佚…………………………………………………………(147)
(三)結語…………………………………………………………………………(153)
十六、《鹿門傢鈔》編纂研究………………………………………………………(157)

下編:類書比較研究…………………………………………………………(161)
一、《初學記》與《藝文類聚》比較研究…………………………………………(163)
(一)《初學記》與《藝文類聚》“體例”比較研究…………………………(166)
(二)《初學記》與《藝文類聚》“目錄”比較研究…………………………(170)
(三)《初學記》與《藝文類聚》“詩文”比較研究…………………………(184)
(四)《初學記》對唐代“詩文”的重視…………………………………(240)
(五)結語………………………………………………………………………(245)

餘論:唐代類書編纂的總體考察與評價……………………………………(247)
參考文獻………………………………………………………………………(261)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