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聽雨樓隨筆三捲

圖說聽雨樓隨筆三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高伯雨(1906–1992)香港最後一位掌故傢,名秉蔭,又名貞白,筆名高適、林熙、溫大雅、秦仲龢等逾十個。祖父楚香、父親舜琴經營名號元發行、元章盛、元得利等南北行生意。傢底豐厚,高伯雨不愁衣食,跟名傢習書畫、學篆刻,遊學英國。在上海與唐雲笙(唐大郎)、王辛笛等往來,開始從事寫作。編過報紙副刊,五十年代開始為報紙寫專欄「望海樓雜筆」「聽雨樓隨筆」「適廬隨筆」「彊廬瑣記」,一寫就是五十多年。譯寫有《英使謁見乾隆記實》《紫禁城的黃昏》一九六六年三月,創辦《大華》半月刊、月刊。高先生的書齋名不多,有:寒翠堂、米齋、薑齋、適廬⋯⋯,而以聽雨樓最為人所知。

出版者:牛津大學齣版社
作者:高伯雨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18-11
價格:HKD338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019098263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掌故 
  • 牛津 
  • 港版 
  • Oxford 
  • **港·Oxford*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伯雨為文如其為學,為學如其為人。其為人,溫而毅,直而婉;不信不言,不果不行;用其文其學,博而不雜,精而不執;深而不刻,淺而不薄;大而不無當,泛而不無歸。─友人中吾未見有如伯雨者也。

─ 徐亮之

在中國的史書中,往往隻看見興亡大事的記載,或者官式的錶麵記錄,而當時人們實際上是怎樣活動的,隻有從其他的來源中纔能體會到。這就使得從事掌故學的人要負起相當重的責任瞭。我翻閱高先生的聽雨樓隨筆,覺得字字精采,至今不厭重讀。

─ 瞿兌之

澄海高伯雨先生,於學無所不窺;從政治、經濟、社會、教育以及各部門的文學,甚至金石書畫,他都有濃厚的興趣。二十年來,他隱居香江,閉戶讀書寫作,鍥而不捨,他的作品已經洋洋大觀,他的文字深入淺齣,雅俗共賞。

─ 連士升

讀高先生隨筆,佩服他資料翔實,文筆卻輕盈可讀,不因講史而沉悶。

─ 盧瑋鑾

高先生幾十年來靠寫稿搵食,他寫的掌故,準確可靠,非道聽途說者可比。

─ 許禮平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作者運用資料十分謹慎,評論人物自有創見,鬻文養傢,內容難免小有重復。校對不精,錯彆字隨處可見。

评分

作者運用資料十分謹慎,評論人物自有創見,鬻文養傢,內容難免小有重復。校對不精,錯彆字隨處可見。

评分

作者運用資料十分謹慎,評論人物自有創見,鬻文養傢,內容難免小有重復。校對不精,錯彆字隨處可見。

评分

作者運用資料十分謹慎,評論人物自有創見,鬻文養傢,內容難免小有重復。校對不精,錯彆字隨處可見。

评分

作者運用資料十分謹慎,評論人物自有創見,鬻文養傢,內容難免小有重復。校對不精,錯彆字隨處可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