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托兰:1912年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一个传统的基督教家庭。青年时代的托兰根本没有想过会成为历史学家,他那时的梦想是成为百老汇的剧作家。大学里,托兰学的就是戏剧创作。大学毕业后,他背起行囊走遍了美国。四十二岁以前,他是个事业上不成功的剧作家、官场里得不到赏识的军官、家庭生活中的失败者。1954年,有人约托兰写一部有关大飞艇的书,他利用在空军服役时的关系,走访了众多飞艇时代的亲历者,掌握了大量独家的第一手材料。这本《天空中的船只》使他一举成名,也正是从这一年起,他开始了“在历史中的生活”。托兰的著作侧重史料的搜集和对当事人的采访。在书中,他会把所知的一切全部告诉读者。他写的历史著作有:《从乞丐到元首》、《日本帝国的衰亡》、《战争之神》、《丑闻:珍珠港事件及其后果》、《占领日本》和《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等。其中这本《日本帝国的衰亡》使他夺得了1971年度的普利策新闻奖。
《日本帝国的衰亡》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所写的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历史纪实著作。作者在书中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于1936—1945年间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东部开辟侵略战场,横行亚洲,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直至最后被迫求和投降的历程。书中史料极为丰富,有许多材料系出自当时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也有不少史料是一些原为日本天皇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提供的。作者根据史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幕幕侵略战争的残酷场面,揭露了战争给受害国人民和日本人民所带来的巨大灾难,以及日本战犯制造战争的内幕。原著于1970年10月在美国出版后,即成了一本畅销书,并夺得了1971年度的普利策新闻奖,仅在得奖当年就再版三次,在西方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该著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史,有一定价值,堪称《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姊妹篇。
内容不多说了,是我看过的描写太平洋战争时期最好的书之一。 想说的是存在的问题:此版的校对人员不仔细,错字之多让我有些倒胃口。。。。。。 当然也可能是我对书比较挑剔,但是可以想象当你的思绪随着流畅的文字而流动,突然被一个错字打断,如鲠在喉,实在难受。。。。。。...
评分早在幕末时期,坂本龙马就有这么一个构想,要组成中日朝三国的联合政府,来共同对抗西方的殖民,只可惜他死在了明治维新的前夜。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经过日本举国上下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现代化的蜕变,不但使日本成为土耳其以东唯一没有被殖民的亚洲国家,还一举成为一大强...
评分我看的是从verycd下载的1982年第一版。新华出版社出版。郭伟强译。内部发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章也扫描上了:) 珍珠港,中途岛,硫黄岛,冲绳,莱特,原子弹轰炸等等,写得都不错。有关中国的内容很少。有关天皇的挺多。960 - 961页的大野利彦少尉有点像黄渤。 读了之后...
评分突袭珍珠港无疑是促使日、美两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局之战,但它也预示着日本帝国的灭亡,因为这对于日本来说,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 《日本帝国的衰亡》着力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作者声明:本书之目的,主要就是要从日本人的角度来解答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一个幅...
评分文/严杰夫 今年适逢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近期正在热闹举行的上海书展自然也将这一主题当作推介重点,其中自然就包括一众相关题材的作品。不过,遗憾的是,在其“官方推荐”中居然遗漏了颇为重要的一部,那就是约翰•托兰的《日本帝国衰亡史》(下称《衰亡史》)。 托兰的这...
万恶war为首
评分理解日本比憎恨更为重要!
评分历史是由无数小事而构成的,也是由许多个人所撰写的,每一个主要人物的一件小事可能就足以改变历史的进程。回顾历史,我们无法得到完全真实的记录,我们所能做的是通过所具有的证据,慢慢的去还原当初的历史,慢慢的去理解当时情景下人们所作出的决定;勿以现在主义来评判过去,更多的应该是承认和理解
评分理解日本比憎恨更为重要!
评分历史是由无数小事而构成的,也是由许多个人所撰写的,每一个主要人物的一件小事可能就足以改变历史的进程。回顾历史,我们无法得到完全真实的记录,我们所能做的是通过所具有的证据,慢慢的去还原当初的历史,慢慢的去理解当时情景下人们所作出的决定;勿以现在主义来评判过去,更多的应该是承认和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