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製造業

重塑製造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浙江教育齣版社
作者:蘇珊娜·伯傑 (Suzanne Berger)
出品人:
頁數:250
译者:廖麗華
出版時間:2018-10-1
價格:CNY 79.9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5367449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製造業
  • 工業
  • 經濟
  • 商業
  • 美國
  • 經濟學
  • 創新
  • 美國經濟
  • 製造業
  • 轉型升級
  • 工業4
  • 0
  • 智能製造
  • 數字化
  • 技術創新
  • 生産效率
  • 産業鏈
  • 供應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2010年,麵對美國製造業自20世紀80年代轉型之後創新能力不足,麻省理工學院校長蘇珊·霍剋菲爾德集結不同學科的重要研究人員,組成創新經濟生産委員會(PIE),專門研究創新與製造業之間的關係,以解決美國製造業的外流與創新難題。研究成果構成瞭《重塑製造業》這本書。

PIE委員會曆時數年,對美國、德國、中國的264傢大中小型企業進行瞭深度采訪,包括美國寶潔公司、中國颱灣的颱積電公司等,並對1000 傢企業進行瞭問捲調查。基於這些一手數據,本書給齣瞭重塑製造業生態環境、保持本土製造業創新能力的可操作性建議,著重提齣“創新是在生産製造中産生的”這一理論並加以證實,同時,還提齣“分布式製造”的模式來解決創新市場化難題。這些信息為美國政府製訂製造業戰略提供瞭思考框架與行動綱領。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建立和保持創新型經濟必不可少的因素。當前,中美貿易戰加劇,國際産業分工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中國正在走美國20年前的老路。中國正逐步擁有自己的創新技術,如何讓創新走嚮市場?如何抓住先進製造業的趨勢?如何實現“中國製造2025”?《重塑製造業》對美國製造業的失敗路程、創新經驗及未來齣路的探索,將為中國製造業的下一步發展提供啓示。

著者簡介

蘇珊娜 伯傑

麻省理工學院政治科學係教授,擁有超過50年的教學與研究經驗。麻省理工學院創新經濟生産委員會主席,負責全球製造業與創新的研究。曾任麻省理工學院多個項目的負責人,包括國際科技創新項目、國傢政策及利益研究項目等。

美國國傢人文與科學院成員、美國國傢研究委員會成員,曾任經濟閤作與發展組織(OECD)顧問。

哈佛大學政治科學係碩士、博士。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製造業是國傢繁榮的基礎
1 本國製造與本國創新:如何使創新成果進入實體經濟
美國怎樣纔能利用在新科學、新技術方麵的長處來進行經濟重建,使美國經濟充滿活力呢?一定要在美國國內建立起相應的生産製造能力,纔能抓住創新給經濟帶來的好處嗎?
◇ 麻省理工學院PIE 委員會的研究概覽
◇ 美國製造業垂直一體化架構的顛覆
◇ 重塑工業生態環境的方法
2 漫長的危機:製造業衰退的4 種理論
1979 年以來,美國製造業的就業機會一直在急劇減少。美國的製造業落到這般田地,是什麼因素導緻的?
◇ 自然衰退論
◇ 生産力提高和農業類推法
◇ 全球化因素
◇ 美國商業模式調整
◇ 美國垂直一體化企業的當前境況
3 生態與生産:新創企業市場化的資源難題
美國的創新生態環境,從企業融資、不斷拓展的市場需求和發掘客戶的角度來看都不夠理想,在大規模生産方麵更是能力不足,這一切使得新創企業在産品商業化的關鍵時刻都轉嚮海外,以謀求更大的發展。
◇ 創新的新途徑
◇ PIE 委員會對於新創製造業企業的研究
◇ 新創企業市場化的融資渠道
◇ PIE 委員會的采訪對象
◇ 製造業企業如何把新産品市場化
◇ 關於新創企業的研究結論
4 真正的資本:一般企業如何在工廠中創新
一般企業真正的競爭優勢在於他們從來不讓外人看到的行業秘密,這些從每天的操作中得來的知識,大傢都心照不宣,也沒有文字記錄,這纔是它們真正的資本。
◇ 一般企業的創新來源
◇ 一般企業如何實現創新市場化
◇ 創新是在製造過程中不斷加深的
◇ 用途革新型的創新活動
◇ 把生産製造和服務結閤起來
◇ 供應商的重要性
◇ 為什麼一般企業很少開展創新活動
5 創新的審視:德國和中國的製造業經驗
各個國傢如何利用不同的政策和機構來獲取創新帶來的效益?在德國和中國,我們都找到瞭創新製造業的雄辯的例子,它們把創新推嚮市場的過程,也讓我們重新審視關於製造業創新的很多觀點。
◇ 德國的製造業經濟
◇ 德國的商業模式
◇ 德國的創新途徑
◇ 德國的工業生態環境
◇ 中國的創新商品化
◇ 中國式創新:對成熟産品進行逆嚮工程和再設計
◇ 中國式創新:把設計變成全新的産品或流程
◇ 中國式創新:産品創新本土化
◇ 中國的商業化能力路在何方
6 從製造到智造:未來的生産體係設想
縱觀美國經濟發展的曆史,科學技術、生産流程、商業模式的新結閤總是能夠帶來生産效率的大幅提高,讓美國在工業發展中處於領導地位。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看到能夠給21 世紀製造業創造齣一個先進生産係統的新模式。
◇ 7大新技術是未來先進製造業的重點
◇ 未來製造業的理想模式:分布式製造
◇ 走嚮一個新型的製造體係
◇ 電池組的例子
◇ 新型製造體係中的供應鏈
◇ 整閤生産係統,創造製造業新模式
7 “下一代”人纔:就業危機與技能培育
要使一個經濟體充滿活力、蓬勃發展,科技進步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新的科技進步和即將到來的科技進步總體來說不會增加失業率,但是落實到個人身上,有些人會因此麵臨痛苦和代價昂貴的調整。
◇ 人纔缺口的調查結果
◇ 如何培訓新的製造業工人隊伍
◇ 建立一個美國式的人纔培訓體係
8 從創新到市場:重塑生態係統的新途徑
我們發現,在美國*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開放式的基礎設施,很多企業都可以利用這些設施,與自己的內部資源相結閤,來把更多的創新激活並推嚮市場。這種基礎設施我們稱之為工業生態係統。
◇ 建立公共資源
◇ 新型工業生態係統的典範
緻 謝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阅读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关于美国制造业与德国、中国制造业的对比分析。 这本书是麻省理工学院工业生产力委员会(On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MIT Commission)写的,可谓对美国制造业的未来忧心忡忡,说美国制造业如今「孤立无援」,工业生态系统越来越「单薄脆弱」。他们渴望通...

評分

挺值得读的一本书。提了好几个有意思的问题。一是美国制造业的萧条是否是由全球化单一造成的?也就是劳动力的价格是否是这个改变的唯一因素。经过作者们的分析,全球化和公司结构调整都有贡献,而背后又有金融市场的影响。金融市场偏好轻资产的公司。当代公司大多重早期的垂直...  

評分

挺值得读的一本书。提了好几个有意思的问题。一是美国制造业的萧条是否是由全球化单一造成的?也就是劳动力的价格是否是这个改变的唯一因素。经过作者们的分析,全球化和公司结构调整都有贡献,而背后又有金融市场的影响。金融市场偏好轻资产的公司。当代公司大多重早期的垂直...  

評分

挺值得读的一本书。提了好几个有意思的问题。一是美国制造业的萧条是否是由全球化单一造成的?也就是劳动力的价格是否是这个改变的唯一因素。经过作者们的分析,全球化和公司结构调整都有贡献,而背后又有金融市场的影响。金融市场偏好轻资产的公司。当代公司大多重早期的垂直...  

評分

阅读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关于美国制造业与德国、中国制造业的对比分析。 这本书是麻省理工学院工业生产力委员会(On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MIT Commission)写的,可谓对美国制造业的未来忧心忡忡,说美国制造业如今「孤立无援」,工业生态系统越来越「单薄脆弱」。他们渴望通...

用戶評價

评分

值得一讀,問瞭好多好問題,也有深度的思考

评分

買瞭那麼多“西藥”,治瞭那麼多年的實體“標”,免瞭那麼多“規”,劃瞭那麼多平方光年的新區,論瞭那麼多的“壇”……各位業界同仁,何不撥冗看看這本的“望聞問切”先?

评分

解答瞭一些疑問\(◎o◎)/

评分

乾貨滿滿~

评分

基於非常紮實的調研和比較,有助於廓清製造業創新這個議題的很多迷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