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有关中国独生子女研究的经典民族志作品。作者于1997—2002年间在中国大连进行了共计27个月的田野调查,通过收集统计数据、问卷调查、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法,对大连市独生子女及其家庭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入细致的研究。作者对何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力量造就了独生子女一代及其独特的成长经历和体验,以及独生子女身份对于青少年的主体性、渴盼、体验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和深刻有趣的探讨。该书曾获2005年美国东亚人类学学会授予的许烺光图书奖。
冯文(Vanessa L. Fong),毕业于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是美国著名的中国教育问题研究专家。曾任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现任美国爱默思学院副教授。著有《唯一的希望》(Only Hope: Coming of Age Under China’s One-ChildPolicy)、《重释伊甸园》(Paradise Redefined: Transnational Chinese Students andthe Quest for Flexible Citizenship)等,并在美国重量级的人类学期刊上发表过一系列有关中国教育问题的知名文章。
Vanessa Fong的《唯一的希望》基于她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对大连城区第一代独生子女进行问卷调查与参与式观察,对独生子女的生活方式、思想以及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是一本比较扎实的人类学著作。然说距今已经过去快二十年,但是作者所观察到的独生子女的某些现象在如今仍然存...
评分冯文:《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年》,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 20190321草就 独生子女似乎是我这个年纪最熟悉的一个群体,虽然我不是,但身边的同龄人却很多都是。事后诸葛亮,我为拥有一个兄弟而自豪、庆幸。但我却似乎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这样一个本不该属于她这...
评分冯文:《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年》,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 20190321草就 独生子女似乎是我这个年纪最熟悉的一个群体,虽然我不是,但身边的同龄人却很多都是。事后诸葛亮,我为拥有一个兄弟而自豪、庆幸。但我却似乎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这样一个本不该属于她这...
评分Vanessa Fong的《唯一的希望》基于她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对大连城区第一代独生子女进行问卷调查与参与式观察,对独生子女的生活方式、思想以及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是一本比较扎实的人类学著作。然说距今已经过去快二十年,但是作者所观察到的独生子女的某些现象在如今仍然存...
评分偶然间发现方凤美《独生》的条目被和谐了,在这里借地补标一下。
评分三星半吧。比方凤美的那本书好,比较值得关注的是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性别观的转变,还有就是传统孝文化的要求与深化。但总体来说还是一本很薄的书,偏田野调查,理论搭建相对弱了些。
评分整体一般,但是那个疑似地震,爸妈去睡觉了然后让他们最珍贵的财产——他们的独生女抱着贵重东西站了一夜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评分关于计划生育政策,总是觉得迷雾重重,包括动机、过程和结果。今天看到这部人类学志勾勒出了一个解释的框架,即通过人为干预生育转型进而实现人口素质提高与第一世界拉平,然而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并没有办法应对这种突然的变化。这本人类学志研究的时间是世纪之交,其中所表达的观点如投资的集中性,上升路径的负担性,独生子女一代的人格性格特质基本上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城市独生子女一代。如今又过去了将近20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让独生子女产生了新的变化,如今生育率低头不振的情况下独生子女从法律上成为过去,从文化心理模型和经济基础的角度上讲独生子女将会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的主流结构。消费压力进一步减轻?社会流动性更差,经济前景堪忧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了独生子女政策可能产生的苦果。这个时候看这本书格外有意思。
评分偶然间发现方凤美《独生》的条目被和谐了,在这里借地补标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