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下同仁路——佛教造像坑及城市生活遗址发掘报告

成都下同仁路——佛教造像坑及城市生活遗址发掘报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文物出版社
作者: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品人:
页数:286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0
价格:360.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105262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考古报告
  • 考古
  • 成都
  • 佛教
  • 佛教美术
  • 城市史
  • 佛教建築
  • 佛教艺术
  • 考古发掘
  • 成都
  • 同仁路
  • 城市遗址
  • 古代造像
  • 历史考古
  • 文化遗产
  • 四川
  • 遗址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14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成都下同仁路进行了抢救发掘,发现了2个佛教造像坑、14个生活遗物坑以及2个水井。造像坑中出土了佛像、菩萨像、天王像、背屏式组合造像等多种类型的佛教造像,分析其年代在南北朝至唐代时期,其中尤以南北朝时期占多数,据推测这批造像中的一部分或与梁代海安寺存在联系。生活遗物坑及水井中出土了瓷器、陶器、石器等生活用品,推测其年代为西汉中晚期至明代早期。

《成都下同仁路:佛教造像坑及城市生活遗址发掘报告》分别从地层堆积与遗迹单位、出土遗物、初步研究等方面对该次考古发掘成果进行了汇报。

《成都下同仁路:佛教造像坑及城市生活遗址发掘报告》的出版将为研究巴蜀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提供一批新资料。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第二节 历史沿革
第三节 发掘概况
第二章 地层堆积与遗迹单位
第一节 地层堆积
第二节 遗迹单位
一 灰坑
二 井
第三章 出土遗物
第一节 造像
一 佛像
二 菩萨像
三 天王(武士)像
四 背屏式组合造像
五 其他
第二节 陶瓷器
一 瓷器
二 陶器及窑具
第三节 其他材质遗物
一 石制品
二 建筑构件
三 金属器
第四章 初步研究
第一节 出土遗迹的年代判定
一 地层年代
二 遗迹年代
第二节 造像坑的形成原因与时空背景
第三节 出土造像的基本认识
一 分期与断代
二 相关认识
附录
附录一 成都市下同仁路城墙遗址发掘简报
附录二 成都市下同仁路出土佛像表面装饰用料检测分析报告
后记
英文提要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采访一个专业的考古大V,和他聊起这本书,可能是去年买得最后悔的一本了,又贵又难看,图书馆还找不到。同样是考古报告,宿白老先生的《白沙宋墓》多好看啊,脚注里旁征博引的古建筑和文史知识都特别耐嚼,可以说是文物和文献结合做研究的典范,相比而言,现代的考古报告毫无人文素养可言,枯燥,干巴巴,可能还觉得自己特科学吧。不过他说成都在考古前置这一块算是做得相当好的了。

评分

纪年造像不多,梁天正三年年号造像似为仅见。有些释文有误,如56页天监十五年蔡僧和造像,“以此儆因”当作“微因”;“居门长易”当作“长幼”。

评分

纪年造像不多,梁天正三年年号造像似为仅见。有些释文有误,如56页天监十五年蔡僧和造像,“以此儆因”当作“微因”;“居门长易”当作“长幼”。

评分

纪年造像不多,梁天正三年年号造像似为仅见。有些释文有误,如56页天监十五年蔡僧和造像,“以此儆因”当作“微因”;“居门长易”当作“长幼”。

评分

纪年造像不多,梁天正三年年号造像似为仅见。有些释文有误,如56页天监十五年蔡僧和造像,“以此儆因”当作“微因”;“居门长易”当作“长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