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于争鸣的印度人

惯于争鸣的印度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阿马蒂亚·森
出品人:
页数:364
译者:
出版时间:2018-6-1
价格:82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258751
丛书系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
图书标签:
  • 印度
  • 南亚
  • 人类学
  • 阿玛蒂亚森
  • 南亚研究
  • 2018
  • 历史3-南亚
  • 历史2-亚洲-南亚
  • 印度文化
  • 社会争论
  • 言论自由
  • 民主制度
  • 公共讨论
  • 思想启蒙
  • 多元社会
  • 媒体角色
  • 独立思考
  • 批判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印度是一个极端多样化的国家,拥有众多不同的追求,大相径庭的信仰,判然有异的风俗和异彩纷呈的观点。《惯于争鸣的印度人》一书分直言与异议、文化与交流、政治与抗争、理性与身份四部分内容。本书对于理解和利用印度丰富的争鸣传统,对于消除各种与阶级、种姓、性别及社群有关的不平等现象,对于南亚次大陆的和平事业,都是至关重要的。收入本书的这些关于印度的文章,是在过去十年间撰写的,而其中约半数则是在过去数年间完成的。第一编的四篇文章概述印度争鸣传统的性质、范围和重要意义。第二编中的文章论述交流在文化的发展与理解中的作用。第三编涉及剥夺或匮乏的政治问题(贫困、阶级和种姓分裂、性别 不平等),也涉及印度和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器导致的次大陆人类安全风险。最后一编的主题是推理在印度人认同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

阿马蒂亚 森(Amartya Sen),195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先后在印度、英国和美国任教。1998年到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任院长。森在西方和印度早负盛名,199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阿马蒂亚?森是一位富有道德精神的经济学家,坚持主张经济学应与伦理学相结合,以服务于人类正义。代表作有《贫穷和饥荒》《论经济不公平》等。

目录信息

第一编 直言与异议
一 惯于争鸣的印度人 3
二 不平等、不稳定与不平之鸣 27
三 印度:大与小 36
四 移民社群与世界 59
第二编 文化与交流
五 泰戈尔与他的印度 73
六 我们的文化,他们的文化 99
七 印度的传统与西方的想象 114
八 中国与印度 132
第三编 政治与抗争
九 与命运之神的幽会 155
十 印度的阶级 163
十一 女人与男人 176
十二 印度与原子弹 201
第四编 理性与认同
十三 理性的范畴 217
十四 世俗主义与不满因素 233
十五 透过历法看印度 252
十六 印度认同 265
注 释 284
再版后记 32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总得说来,是一本很有见地,值得细读的,从更深层的探究印度的历史文化,和许多外在神秘印度文化内部,更深的审慎思考。 作者提到不同领域的人,对印度的态度。而其本人,能以如此客观的角度评价印度,实属难得。而且英文的原来,也相当优美,像诗一样将如此严肃的话题,娓娓...  

评分

沉默是公正的大敌——评《惯于争鸣的印度人》 李华芳 在18世纪晚期的格拉斯哥街头,如果一位男士不能身穿一件亚麻衬衫,那就是不体面的。经历过饥荒和战乱的阿马蒂亚•森一直铭记着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的这个“体面生活”的例子,后来在剑桥大学的特纳讲座中,森...  

评分

从学生时代看过少量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书之外,我已经很久没有关注过这一领域的著作、思想了。 这些年来,一直执著于个人名利的奔忙,甚或自命崇高与清静,关注的多的,虽多涉有文史哲等思想领域,也多为个人修为与内心观省的东西。其行其状,不过拘节于个人中心范围...  

评分

总得说来,是一本很有见地,值得细读的,从更深层的探究印度的历史文化,和许多外在神秘印度文化内部,更深的审慎思考。 作者提到不同领域的人,对印度的态度。而其本人,能以如此客观的角度评价印度,实属难得。而且英文的原来,也相当优美,像诗一样将如此严肃的话题,娓娓...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中文版太过晦涩,零星的洞见,难以挽救糟糕的阅读体验,尤其是最后三章。

评分

看不懂……

评分

看不懂……

评分

按需。

评分

非常中肯的关于印度的文章结集,和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尤其是《百万叛变》比起来,森具有非常浓厚的自由民族主义色彩,毕竟他人生的两头都在印度,而不是一个终身的移民。但他们二人关于印度的论点并没有冲突,也都论述了泰戈尔和甘地的冲突。印度从来不是一个铁板一块的帝国,多元共存是历史的必然,反而是英国殖民之后的民族主义和独立以及分裂让这块土地上形成了以宗教为归旨的实体国家。它是现代殖民的产物,所以森愿意去历史中找寻未来发展的可能。(研究生时去北大听森的讲座,他参与创办了那烂陀大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