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是1933-1937年陆续连载于《柏林画报》上的漫画作品,战后才得以集结出版。全书内容取材于作者卜劳恩与父亲和儿子的生活点滴,凝聚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思念和对儿子的浓浓爱意。书中有对于普通生活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偶获巨额财富后依旧保持本心的生活观,有面对困境的乐观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而在这所有爆笑捧腹的图画背后,则是饱满到溢出的亲情和爱。
埃•奥•卜劳恩(E.O.Plauen,1903.3. 18—1944.4.6)
天才漫画家,慈父,在纳粹阴霾中开出爱之花的一代幽默大师。
原名埃里希•奥泽尔(Erich Ohser),德国著名漫画家。因创作讽刺希特勒等人的政治漫画一度遭到纳粹当局的封杀。后《柏林画报》编辑部拟发表其连环漫画《父与子》,与当局交涉,才取消他的职业禁令,获准其使用笔名埃•奥•卜劳恩创作和发表非政治讽刺性的绘画作品。从此,这个笔名便闻名于世。
他是继海恩里希•霍夫曼(Heinrich Hoffmann)和威廉•布施(Wilhelm Busch)之后的又一位德国艺术巨匠。他的艺术生涯十分短暂,作品不多,但成就卓著——《父与子》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刹那年华,成就永恒经典;
短暂一生,留给爱子无尽父爱。
文/小灰灰 中国式的父亲,大多都是严厉苛刻,而且常带着“恨铁不成钢”字眼或“望子成龙”的心愿,拉开了与子女之间的距离。父母那是真爱孩子,为了孩子可以茁壮健康的成长,为了孩子可以考上大学,含辛茹苦、省吃俭用一辈子。但与孩子在相处的模式与对话方式上,经常会出现错...
评分看了父与子,你才会知道它为何会有各种版本,为何会这么受欢迎。现在市面上那么多漫画都是父母来记录与孩子相处的珍贵时刻,想必都是受《父与子》的影响吧,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无一不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与呵护,而父母也想记录下孩子那童言无忌的最真的有趣瞬间。 看到《父与子》...
评分小时候,家里有段时间订了一本名为《故事会》的杂志。那时的我对于里面所刊登的写给大人们看的那些故事是不感兴趣的。不过每期只要《故事会》一被拿回家,第一个翻阅的人一准是我,因为当时每一期的《故事会》的封面背后都会刊登一页名为《父与子》的漫画。每个月,我都能从这...
评分文:薇薇爱阅读 最初听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其他的妈妈推荐的, 当时在想《父与子》多半讲的是爸爸和儿子之间的故事。 听他们推荐的人讲孩子特别喜欢看。 后来遇到某网站搞活动的时候, 买回来给孩子看。 不同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本书里面都是爸爸和儿子的故事, 所以...
评分先看了编者话 知道了作者生活的环境和最后的人生选择 再去看漫画 就会在一次次的会心一笑时多一份敬佩 作者是一位充满智慧和幽默感的生活大师 可最终选择了放弃生命 我很难过 世界需要好人再坚强一点再多一个……
评分过去了这么多年,才渐渐发现,漫画的根本是讽刺,而不应该是娱乐
评分会心一笑
评分爱 令人造梦(开心假期篇)
评分愿每个孩子都有这么可爱的爸爸,愿每个爸爸都不会像奥斯卡的爸爸(上一本看完的书Extremely Loud, Incredibly Close《特别响,非常近》)那样戛然而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