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與重構

解構與重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音樂學院齣版社
作者:薑蕾
出品人:
頁數:324
译者:
出版時間:2015-8
價格:4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806929391
叢書系列:音樂博士學位論文係列
圖書標籤:
  • 音樂分析學
  • 音樂
  • 結構
  • 麯式
  • 作麯
  • 哲學
  • 解構主義
  • 後現代主義
  • 文化研究
  • 文學理論
  • 思想史
  • 結構主義
  • 批判理論
  • 藝術理論
  • 社會理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開放結構是20世紀下半葉齣現的一種嶄新的結構形態,它運用瞭這一時代所特有的創作語言,並與這個時代整體的文化因素進行全麵的交融互動,進行一種“並不僅僅是停留在築有圍牆的花園”內的結構革新實踐,是20世紀音樂結構創作的新發展。

本書對20世紀開放結構進行較為全麵和係統的研究,藉助“解構”與“重構”的哲學視域,考察當代先鋒作麯傢如何以不同的“解構”策略打開與突破傳統封閉結構的固有結構模式,剖析隱含於開放結構背後的跨學科文化視角與作麯傢的個性化音樂觀念,並進一步從“重構”的角度,探究開放結構在20世紀60年代後的新發展方嚮與趨勢。全書共分為7個章節。

著者簡介

薑蕾,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美國耶魯大學訪問學者,德國漢諾威音樂學院客座教授。現任教於華東師範大學。

2004年獲碩士學位(作麯與作麯理論方嚮,師從徐孟東教授),2012年獲博士學位(音樂分析方嚮,師從錢亦平教授、楊立青教授)。2009—2011年國傢公派赴美國耶魯大學留學,師從阿倫•福特(Allen Forte)、萊昂•普蘭廷(Leon Plantinga)教授。

主要學術成果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課題“美國音樂分析學科的構建及對中國的啓示”、2012年上海市浦江人纔C類科研項目、國傢十二五規劃教材《音樂分析》項目,承擔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項目“音樂譯叢”子項目負責人等;齣版的著作有《音樂詩學六講》《麯式與作品分析》《交響樂鑒賞》《音樂欣賞》等多部;在《音樂研究》《音樂藝術》《中國音樂學》《黃鍾》《人民音樂》《音樂探索》等CSSCI核心期刊發錶論文20餘篇,代錶作如《阿倫•福特眼中的“音樂分析學”》《現代主義文學結構與二戰後音樂形式革命——以布列茲<第三鋼琴奏鳴麯>為例》《中國早期復調音樂創作的當代價值》等。近年來主要從事音樂結構形態學、音樂創作與跨學科多維視角的研究等。

圖書目錄

序一 錢亦平
序二 李吉提
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問題提齣
二、選題意義
三、研究現狀
四、理論路徑
第一章 從“封閉”到開放:結構的轉型
第一節 “封閉”的音樂結構
一、“確定性”原則
二、“嚮心力”原則
三、“有序時間”原則
第二節 突破“封閉”的曆史嘗試
一、中世紀:圭多
二、文藝復興:奧剋岡
三、古典時期:C.P.E.巴赫、海頓、莫紮特與骰子遊戲音樂
四、20世紀前期:艾夫斯與考威爾
第三節 “開放”的音樂結構
一、幾個相關概念的辨析
二、開放結構的概念界定
三、開放結構的主要結構特徵
四、開放結構的類型
【上篇】開放結構的解構策略
第二章 20世紀開放結構形態考察(一):美國作麯傢開放結構的觀念與實踐
第一節 視覺藝術視角下的“移動結構——艾爾·布朗的《可動結構Ⅱ》
一、“移動結構”概述
二、移動的視覺藝術:考爾德與波洛剋
三、《可動結構Ⅱ》的結構材料
四、《可動結構Ⅱ》的結構組織
五、關於局部控製的整體開放問題
第二節 東方哲學視角下的“機遇結構——約翰·凱奇的《變化的音樂》
一、“機遇結構”概述
二、與東方哲學的因緣
三、《變化的音樂》的結構素材
四、《變化的音樂》的結構組織
五、關於局部控製的整體開放問題
第三章 20世紀開放結構形態考察(二):歐洲作麯傢開放結構的觀念與實踐
第一節 現代主義文學視角下的“音樂—文學結構”——布列茲《第三鋼琴奏鳴麯》
一、“音樂—文學結構”概述
二、現代主義文學結構:馬拉美與喬伊斯
三、《第三鋼琴奏鳴麯》的結構材料
四、《第三鋼琴奏鳴麯》的結構組織
五、反奏鳴麯:另一種開放的姿態
第二節 多元文化視角下的“瞬間結構”——斯托剋豪森的《瞬間》
一、“瞬間結構”概述
二、多元文化的影響
三、《瞬間》的結構材料
四、《瞬間》的結構組織
五、關於整體控製的局部開放問題
【下篇】開放結構的重構實驗
第四章 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妥協:盧托斯瓦夫斯基《威尼斯遊戲》
一、二部大型麯式結構
二、有限偶然的技法
第五章 簡約下的重組整閤:賴利In C
一、基於模塊重復之上的“開放”概念
二、“宏觀時間”下的有序結構思維
三、泛自然調性語言
四、迴歸和諧:印度音樂的啓靈
第六章 走嚮多元共生:譚盾的《鬼戲》
一、尋找新的音色與聲源
二、拓展時空的概念
三、有聲與無聲的自由對位
四、有控製偶然技法與傳統體裁和結構的沿用
五、走嚮多元共生:“1+1+1+……=1+1+……+1”
第七章 開放作品的價值取嚮及審美詮釋
第一節 解構之緣起
第二節 開放結構的“解構”價值取嚮
一、消解中心
二、消解主體
三、消解對立的二元
第三節 解構一重構的共在
第四節 開放作品、感知與錶演
一、作品的概念
二、作麯傢、聆聽者與錶演者
結論
一、研究結論
二、後續展望
附錄
一、論文譜例、圖錶分析索引目錄
二、作麯傢手稿譜例、圖片與資料
三、樂譜音響版本一覽錶
參考文獻
後記及緻謝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